一种车厢钢板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5564520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12 15:47
本发明专利技术特别涉及一种车厢钢板及其制备方法,属于钢材制备技术领域。一种车厢钢板,钢的化学成分以质量百分比计包括:C:0.03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车厢钢板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钢材制备
,特别涉及一种车厢钢板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汽车轻量化发展,市场对高性能薄规格热轧带钢需求不断增长,高强钢以其强度高、轻量化等优势极大地满足了市场需求。近年来,国内以日钢ESP为代表的短流程产线,能够批量稳定的生产薄规格高强钢产品,得到了市场的广泛认可,MCCR产线的投产打破了其高强薄规格产品市场的垄断地位,MCCR多模式薄板坯连铸连轧产线与ESP产线区别在于:板坯厚度最厚可达到123mm,连铸机出口和粗轧之间增加了一座80米长度的辊底式隧道炉,具备板坯下线功能,可实现单坯、半无头和全无头多模式轧制,而且大幅拓展产品厚度范围。商用车车厢板用钢,主要采用2.0mm以下薄规格产品,抗拉强度大于700MPa,常规产线生产薄规格商用车车厢板用钢存在板型差,强度波动大、尺寸精度控制稳定性差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厢钢板及其制备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车厢钢板版型质量较差且性能波动较大的技术问题。
[0004]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厢钢板,所述钢的化学成分以质量百分比计包括:
[0005]C:0.03

0.15%,Si:0.10

0.30%,Mn:1.0

2.0%,Al:0.02

0.35%,P:≤0.010%,S:≤0.005%,Nb:0.01

0.10%,Mo:≤0.30%,Ti:0.015

0.15%,Cr:0.1

0.5%,N:≤0.005%,余量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
[0006]可选的,以体积百分比计,所述车厢钢板的金相组织包括:铁素体:85

95%,珠光体:5

15%。
[0007]可选的,所述铁素体的晶粒尺寸为2.5

4.5μm。
[0008]基于同一专利技术构思,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如上所述的车厢钢板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09]得到符合所述化学成分的钢水;
[0010]将所述钢水经多模式薄板连铸连轧,得到所述车厢钢板;
[0011]其中:
[0012]所述多模式薄板连铸连轧包括:连铸、热轧前加热、粗除磷、粗轧、感应加热、精除鳞、精轧、层流冷却、卷取及空冷;
[0013]所述精轧为单坯模式轧制、半无头模式轧制和全无头模式轧制中的任意一种;
[0014]所述精除鳞为单排除磷或双排除磷;
[0015]当所述精轧为单坯模式轧制时,所述精除鳞为双排除磷;
[0016]当所述精轧为半无头模式轧制或全无头模式轧制时,所述精除磷为单排除磷。
[0017]可选的,所述连铸的拉速为3.5

5.5m/min,所述连铸的板坯厚度为110

123mm。
[0018]可选的,所述热轧前加热的终点温度为1160

1200℃。
[0019]可选的,所述粗除磷的压力≥30MPa,所述精除磷的压力≥30MPa,所述精除磷的喷嘴与板坯的距离为60

110mm。
[0020]可选的,所述粗轧的入口温度≥1000℃,粗轧的出口温度为930

980℃。
[0021]可选的,所述精轧的累计变形量为70

80%,精轧的终轧温度为820

880℃。
[0022]可选的,所述层流冷却的冷却速度≥35℃,所述卷取的温度为560

660℃。
[0023]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
[0024]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车厢钢板,通过控制刚的化学成分,以C和Mn作为固溶强化元素,在钢材中析出固溶物,再通过Nb的细晶强化以及Nb

Ti

Cr的析出强化保证材料的强度,同时对奥氏体晶粒进行细化,得到细化晶粒的铁素体,进一步提高钢材的强度,通过上述三点的共同作用,得到板型质量好且强度波动小的车厢钢板。
[0025]上述说明仅是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说明
[002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0027]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方法的流程图;
[0028]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车厢钢板的金相组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下文将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和实施例,具体阐述本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和各种效果将由此更加清楚地呈现。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这些具体实施方式和实施例是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而非限制本专利技术。
[0030]在整个说明书中,除非另有特别说明,本文使用的术语应理解为如本领域中通常所使用的含义。因此,除非另有定义,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专利技术所属领域技术人员的一般理解相同的含义。若存在矛盾,本说明书优先。本文中所使用的专业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例的目的,并不是旨在限制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例如,室温可以是指10~35℃区间内的温度。
[0031]除非另有特别说明,本专利技术中用到的各种原材料、试剂、仪器和设备等,均可通过市场购买得到或者可通过现有方法制备得到。
[0032]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总体思路如下:
[0033]根据本专利技术一种典型的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车厢钢板,所述钢的化学成分以质量百分比计包括:
[0034]C:0.03

0.15%,Si:0.10

0.30%,Mn:1.0

2.0%,Al:0.02

0.35%,P:≤0.010%,S:≤0.005%,Nb:0.01

0.10%,Mo:≤0.30%,Ti:0.015

0.15%,Cr:0.1

0.5%,N:≤0.005%,余量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
[0035]上述主要合金元素作用和限定范围详细说明如下:
[0036]C:C是钢中最重要的合金元素,也是最经济地提高强度的元素之一,碳原子有限地固溶于γ

Fe中,并扩大γ相区,对组织和性能影响极大,对强度和硬度起主要控制作用,在0.03

0.15%的质量百分比范围内,它还会与微合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厢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的化学成分以质量百分比计包括:C:0.03

0.15%,Si:0.10

0.30%,Mn:1.0

2.0%,Al:0.02

0.35%,P:≤0.010%,S:≤0.005%,Nb:0.01

0.10%,Mo:≤0.30%,Ti:0.015

0.15%,Cr:0.1

0.5%,N:≤0.005%,余量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厢钢板,其特征在于,以体积百分比计,所述车厢钢板的金相组织包括:铁素体:85

95%,珠光体:5

15%。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厢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铁素体的晶粒尺寸为2.5

4.5μm。4.一种如权利要求1

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车厢钢板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得到符合所述化学成分的钢水;将所述钢水经多模式薄板连铸连轧,得到所述车厢钢板;其中:所述多模式薄板连铸连轧包括:连铸、热轧前加热、粗除磷、粗轧、感应加热、精除鳞、精轧、层流冷却、卷取及空冷;所述精轧为单坯模式轧制、半无头模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明生徐永先庞陆峰梁晋嘉王洪东李成方高智慧富晓航关春阳张镇赵焕春袁泽博魏延根赵志强李书琴朱俊超李晓林肖宝亮唐勤张猛丁健宋劼
申请(专利权)人:首钢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