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合连接片、电池及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562359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12 15: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复合连接片、电池及车辆。复合连接片包括第一导电体、第二导电体和第三导电体。第二导电体夹设于两个第一导电体之间,并与两个第一导电体连接。第三导电体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第一导电体相连。第一导电体、第二导电体和第三导电体的导电性依次降低,第三导电体、第一导电体和第二导电体的熔点依次降低。电池及车辆通过上述的复合连接片,能够实现快速熔断和阶梯熔断,避免电池发生热失控和输出功率瞬间降为零等情况,以保证车辆能够保持低功率运行,提高了电池和车辆的安全性。了电池和车辆的安全性。了电池和车辆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复合连接片、电池及车辆


[0001]本技术涉及电池
,尤其涉及一种复合连接片、电池及车辆。

技术介绍

[0002]在动力电池制造过程中,例如方形铝壳电池等,电池的极耳与极柱之间一般通过连接片相连,以实现电池的功率输出。
[0003]现有的连接片多为单一材质,一般为铝片或铜片。为了使电池能够在异常放电的情况下及时熔断,通常在连接片上开设形状各异的熔断孔,从而形成狭小通路,以便连接片过流时能够及时熔断。但是,当发生大电流熔断时,可能导致电池所在的整个回路发生断路,从而使电池的输出功率瞬间降为零,容易导致危险情况发生。例如,当电动车正常行驶时,作为动力源的电池的输出功率瞬间降为零时,导致电动车失去动力停留在原地,会对电动车上的乘客造成安全危害。
[0004]因此,需要一种复合连接片、电池及车辆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复合连接片、电池及车辆,以实现快速熔断和阶梯熔断,避免电池的输出功率瞬间降为零。
[0006]为达此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7]一种复合连接片,包括:
[0008]第一导电体和第二导电体,所述第二导电体夹设于两个所述第一导电体之间,并与两个所述第一导电体连接;以及
[0009]第三导电体,其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一导电体相连;所述第一导电体、所述第二导电体和所述第三导电体的导电性依次降低,所述第三导电体、所述第一导电体和所述第二导电体的熔点依次降低。
[0010]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导电体为铜片,所述第二导电体为铝片,所述第三导电体为镍带。
[0011]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三导电体的两端通过分子摩擦焊分别与两个第一导电体的端面焊接连接。
[0012]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导电体的端面开设有容纳槽,所述第三导电体的两端分别卡接固定于对应的所述容纳槽内。
[0013]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复合连接片还包括:
[0014]紧固件,所述第一导电体上开设有第一孔,所述第三导电体的两端分别开设有第二孔;所述第三导电体的两个第二孔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一导电体的所述第一孔同轴设置,所述紧固件依次穿过对应的所述第二孔和所述第一孔内,以将所述第三导电体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对应的所述第一导电体上。
[0015]作为优选方案,多个所述第三导电体沿所述第二导电体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
[0016]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三导电体的数量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所述第三导电体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导电体相对的两侧。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二导电体与所述第三导电体之间具有间隙。
[0017]一种电池,包括卷芯、极柱以及上述的复合连接片;所述复合连接片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卷芯的极耳和所述极柱相连。
[0018]一种车辆,包括上述的电池。
[0019]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20]本技术提出的复合连接片,根据第一导电体、第二导电体和第三导电体的导电性和熔点各不相同,当电池所在的回路发生短路时,回路的电流瞬间增大,由于第二导电体的熔点最低,使得第二导电体首先熔断,降低了回路的过流,从而避免电池发生热失控等事故。此时两个第一导电体通过第三导电体相连,避免复合连接片发生断裂,从而避免了电池的输出功率瞬间降为零,并使电池仍能继续输出小部分功率。由于第三导电体、第一导电体和第二导电体的熔点呈阶梯状依次降低,使得熔断顺序为第二导电体、第一导电体和第三导电体,实现了复合连接片的阶梯熔断,提高电池的安全性。
[0021]本技术提出的电池通过采用上述的复合连接片,当电池所在的回路发生短路时,回路的电流瞬间增大,由于第二导电体的熔点最低,使得第二导电体首先熔断,降低了回路的过流,从而避免电池发生热失控等事故。此时两个第一导电体通过第三导电体相连,避免复合连接片发生断裂,从而避免了电池的输出功率瞬间降为零,并使电池仍能继续输出小部分功率。由于第三导电体、第一导电体和第二导电体的熔点呈阶梯状依次降低,使得熔断顺序为第二导电体、第一导电体和第三导电体,实现了复合连接片的阶梯熔断,提高电池的安全性。
[0022]本技术提出的车辆通过采用上述电池,当电池所在的回路发生短路时,回路的电流瞬间增大,由于第二导电体的熔点最低,使得第二导电体首先熔断,降低了回路的过流,从而避免电池发生热失控等事故。此时两个第一导电体通过第三导电体相连,避免复合连接片发生断裂,从而避免了电池的输出功率瞬间降为零,并使电池仍能继续输出小部分功率,以保证车辆稳定地进行低功率运行。由于第三导电体、第一导电体和第二导电体的熔点呈阶梯状依次降低,使得熔断顺序为第二导电体、第一导电体和第三导电体,实现了复合连接片的阶梯熔断,提高电池和车辆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0023]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复合连接片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中部件名称和标号如下:
[0025]1、第一导电体;2、第二导电体;3、第三导电体。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为使本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非对本技术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技术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
[0027]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28]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0029]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右”、等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操作,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0030]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
[0031]现有的动力电池的连接片多为单一材质,通常在连接片上开设形状各异的熔断孔,从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复合连接片,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导电体(1)和第二导电体(2),所述第二导电体(2)夹设于两个所述第一导电体(1)之间,并与两个所述第一导电体(1)连接;以及第三导电体(3),其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一导电体(1)相连;所述第一导电体(1)、所述第二导电体(2)和所述第三导电体(3)的导电性依次降低,所述第三导电体(3)、所述第一导电体(1)和所述第二导电体(2)的熔点依次降低。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连接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体(1)为铜片,所述第二导电体(2)为铝片,所述第三导电体(3)为镍带。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连接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导电体(3)的两端通过分子摩擦焊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一导电体(1)的端面焊接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连接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体(1)的端面开设有容纳槽,所述第三导电体(3)的两端分别卡接固定于对应的所述容纳槽内。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连接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连接片还包括:紧固件,所述第一导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家豪宋成茂赵小龙宋武孙飞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亿纬动力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