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保健科用中风恢复训练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561555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12 15:4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保健科用中风恢复训练设备,涉及康复设备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包括搭手座,搭手座尾部两侧设置有蒸汽发生器,且搭手座前端上侧活动连接有辅助手;蒸汽发生器包括的药液箱与搭手座后部两侧呈贴合设置,药液箱内部靠近搭手座处固定连接有隔板,隔板上端呈开口设置,隔板与药液箱内侧壁中央处固定连接有微型引风器;辅助手包括的支臂的外端部活动连接有五指板,五指板外端部转动连接有支座,且支座上端活动连接有指环扣,指环扣尾端悬挂连接有伸缩弹簧的一端,伸缩弹簧的另一端悬挂连接在支座尾端。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设置蒸汽发生器以及辅助手结构,解决了现有的保健科用中风恢复训练设备在关于训练手部的方面的效果以及操作感不佳的问题。作感不佳的问题。作感不佳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保健科用中风恢复训练设备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康复设备
,特别是涉及一种保健科用中风恢复训练设备。

技术介绍

[0002]中风是中医学对急性脑血管疾病的统称,它是以猝然昏倒、不省人事、口角歪斜、语言不利、半身不遂为主要症状的一类脑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中风患者常表现出的症状为面谈、口眼歪斜以及肢体无力等,其中手部可能会出现扭曲,无力,而中风患者在医学治疗后常搭配康复训练进行锻炼,以达到更快恢复的效果,现有的中风恢复训练设备增加的功能越来越多,但它在实际使用中仍存在以下弊端:
[0003]1、现有的保健科用中风恢复训练设备关于手部训练较少,且效果不够理想;
[0004]2、现有的保健科用中风恢复训练设备在对手部进行恢复训练时操作感不佳。
[0005]因此,现有的保健科用中风恢复训练设备,无法满足实际使用中的需求,所以市面上迫切需要能改进的技术,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保健科用中风恢复训练设备,通过设置蒸汽发生器以及辅助手结构,解决了现有的保健科用中风恢复训练设备在关于训练手部的方面的效果以及操作感不佳的问题。
[0007]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8]本专利技术为一种保健科用中风恢复训练设备,包括搭手座,所述搭手座尾部两侧设置有蒸汽发生器,且搭手座前端上侧活动连接有辅助手;
[0009]所述蒸汽发生器包括的药液箱与所述搭手座后部两侧呈贴合设置,且所述药液箱内部靠近所述搭手座处固定连接有隔板,而所述隔板上端呈开口设置,所述隔板与所述药液箱内侧壁中央处固定连接有微型引风器,且微型引风器一端固定连接有吸风管,且所述微型引风器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固定连接有出风管,所述药液箱底端设置有加热组件;
[0010]所述辅助手包括的支臂的外端部活动连接有五指板,所述五指板外端部转动连接有支座,且所述支座上端活动连接有指环扣,而所述指环扣尾端悬挂连接有伸缩弹簧的一端,所述伸缩弹簧的另一端悬挂连接在支座尾端,当患者的手指插接在指环扣内部时,随着患者的手指的活动,指环扣在竖直方向的转动以及复位依靠伸缩弹簧在指环扣以及支座之间的作用,指环扣在水平方向的转动则依靠支座与五指板之间的相对转动。
[0011]进一步地,所述辅助手包括的悬架插接在所述搭手座前端上侧内部,且所述悬架下端通过固定旋钮与所述搭手座保持位置固定,悬架通过固定旋钮与搭手座保持位置固定,而悬架相对搭手座的高度同样能够自主调整。
[0012]进一步地,所述药液箱上侧中央位置设置有药液口,且所述药液箱上侧中央位置两边设置有通气口,药液口用以外界人员对药液箱内部添加护理药液,而通气口则用以药液箱内部与外外界的空气流通,确保药液箱内部压强的稳定。
[0013]进一步地,所述悬架上端中央位置内部与所述支臂的尾端活动连接,且所述支臂尾端两侧套接的复位弹簧卡接在所述悬架内部,患者手腕位置上下移动时,与患者手臂保持同步的支臂的尾端随之与悬架发生转动,而支臂尾端两侧套接的复位弹簧用以限制支臂位置的同时也用以自主恢复位置。
[0014]进一步地,所述五指板呈五指状设置,且五指板的延伸处呈镂空设置,五指板仿照人的手制作,五指板通过束带结构与患者手掌保持固定。
[0015]进一步地,所述出风管贯通连接有导流管,且所述导流管贯通设置有主输送管,药液蒸汽经过出风管进入导流管,随后再经过主输送管汇聚。
[0016]进一步地,所述主输送管的尾部以及导流管均设置在搭手座内部,且所述搭手座上侧中央位置呈弧形凹陷设置,搭手座内部呈空腔状设置,且搭手座上侧中央位置呈弧形凹陷状设置用以配合患者手搭时更加舒适。
[0017]进一步地,所述主输送管前端固定连接有喷气面板,且喷气面板上侧均匀设置有喷头结构,主输送管将药液蒸汽输送至喷气面板处,随后通过喷气面板上侧均匀设置的喷头结构喷出。
[0018]进一步地,所述喷气面板设置在指环扣下方,且所述指环扣内侧壁粘接有棉垫结构,喷气面板的作业范围为指环扣对应的区域,指环扣内侧粘接的棉垫结构用以保护患者手指,避免手指与硬性物品抵触而疼痛。
[0019]进一步地,所述药液箱内置有护理药液,且护理药液上方设置有所述吸风管的下端,药液箱内置的护理药液是预先配置好,然后添加至药液箱内部,护理药液中含有有助于中风患者的药材成分,护理药液在蒸发的过程中通过吸风管排出。
[0020]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1]1、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蒸汽发生器将护理药液蒸发并且吹送到患者手部,实现持续的对患者手部进行理疗,配合患者的康复训练,更加有效的促进患者的恢复。
[0022]2、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辅助手结构,患者将手部与辅助手之间固定之后,辅助手对患者的手部活动具有一定的限制,从而帮助患者手部的活动,便于患者锻炼恢复手部。
附图说明
[002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4]图1为本专利技术主体结构前部示意图;
[0025]图2为本专利技术主体结构后部示意图;
[0026]图3为本专利技术辅助手结构示意图;
[0027]图4为本专利技术药液箱结构示意图;
[0028]图5为本专利技术药液箱内部结构平面示意图。
[0029]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0030]1、搭手座;2、蒸汽发生器;201、药液箱;202、隔板;203、微型引风器;204、吸风管;205、出风管;206、加热组件;207、药液口;208、通气口;209、导流管;210、主输送管;211、喷
气面板;3、辅助手;301、支臂;302、五指板;303、支座;304、指环扣;305、伸缩弹簧;306、悬架;307、复位弹簧;4、固定旋钮。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0032]请参阅图1

5所示,本专利技术为一种保健科用中风恢复训练设备,包括搭手座1,搭手座1尾部两侧设置有蒸汽发生器2,且搭手座1前端上侧活动连接有辅助手3;
[0033]蒸汽发生器2包括的药液箱201与搭手座1后部两侧呈贴合设置,且药液箱201内部靠近搭手座1处固定连接有隔板202,而隔板202上端呈开口设置,隔板202与药液箱201内侧壁中央处固定连接有微型引风器203,且微型引风器203一端固定连接有吸风管204,且微型引风器203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固定连接有出风管205,药液箱201底端设置有加热组件206,通过外界控制端控制加热组件206.加热组件206将药液箱201内置的护理药液加热蒸发,形成蒸汽之后,经过微型引风器203的引导,蒸汽从吸风管20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保健科用中风恢复训练设备,包括搭手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搭手座(1)尾部两侧设置有蒸汽发生器(2),且搭手座(1)前端上侧活动连接有辅助手(3);所述蒸汽发生器(2)包括的药液箱(201)与所述搭手座(1)后部两侧呈贴合设置,且所述药液箱(201)内部靠近所述搭手座(1)处固定连接有隔板(202),而所述隔板(202)上端呈开口设置,所述隔板(202)与所述药液箱(201)内侧壁中央处固定连接有微型引风器(203),且微型引风器(203)一端固定连接有吸风管(204),且所述微型引风器(203)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固定连接有出风管(205),所述药液箱(201)底端设置有加热组件(206);所述辅助手(3)包括的支臂(301)的外端部活动连接有五指板(302),所述五指板(302)外端部转动连接有支座(303),且所述支座(303)上端活动连接有指环扣(304),而所述指环扣(304)尾端悬挂连接有伸缩弹簧(305)的一端,所述伸缩弹簧(305)的另一端悬挂连接在支座(303)尾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保健科用中风恢复训练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手(3)包括的悬架(306)插接在所述搭手座(1)前端上侧内部,且所述悬架(306)下端通过固定旋钮(4)与所述搭手座(1)保持位置固定。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保健科用中风恢复训练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药液箱(201)上侧中央位置设置有药液口(207),且所述药液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邱桂红
申请(专利权)人:淄博市中心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