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基站装配式混凝土基础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554340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12 15: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微基站装配式混凝土基础墩,包括第一墩体;所述第一墩体上水平设有向外伸出的榫头部,所述第一墩体的上端设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部分位于所述榫头部上,所述连接板上周向设有数个第一连接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施工过程中可以确保建筑屋顶微基站的结构安全,减少对建筑的破坏,提高施工效率,加快5G基站的建设进度。5G基站的建设进度。5G基站的建设进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微基站装配式混凝土基础墩


[0001]本技术属于基站建设
,具体涉及一种微基站装配式混凝土基础墩。

技术介绍

[0002]现有技术中大部分5G微基站建设均在老建筑屋顶设置,其固定方式主要为:一是依靠建筑女儿墙打膨胀螺栓固定微基站塔桅,存在问题是容易破坏女儿墙和屋顶防水层,造成屋顶漏水,同时基站塔桅固定方式过于简陋,在暴风等恶劣气候存在一定结构安全风险;二是依靠现浇混凝土墩作为基站塔桅的固定方式,存在问题是现场施工扰民,由于施工受天气影响较大,现浇混凝土基础的施工周期长,效率低,施工队伍需多次进出,对居民造成极大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本技术提供一种微基站装配式混凝土基础墩,其在施工过程中可以确保建筑屋顶微基站的结构安全,减少对建筑的破坏,提高施工效率,加快5G基站的建设进度。
[0004]本技术提供一种微基站装配式混凝土基础墩,包括第一墩体;
[0005]所述第一墩体上水平设有向外伸出的榫头部,所述第一墩体的上端设有连接板;
[0006]所述连接板部分位于所述榫头部上,所述连接板上周向设有数个第一连接孔。
[0007]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技术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0008]优选的技术方案,其附加技术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墩体,所述第二墩体上设有与所述榫头部相配合的榫槽部,所述第二墩体与所述第一墩体通过所述榫槽部与榫头部的配合相互卡接。
[0009]优选的技术方案,其附加技术特征在于:所述榫头部与所述榫槽部均呈燕尾状。r/>[0010]优选的技术方案,其附加技术特征在于:所述榫头部为两个且对称设置在所述第一墩体的两侧,所述第二墩体为两个且对称卡接在所述第一墩体的两侧。
[0011]优选的技术方案,其附加技术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导电片,所述第一导电片呈L形并竖直设置在所述第一墩体内,所述第一导电片的下端从所述第一墩体内水平向外伸出,所述第一导电片的上端从所述第一墩体的上端伸出。
[0012]优选的技术方案,其附加技术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片的上端并列设有数个第二连接孔。
[0013]优选的技术方案,其附加技术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导电片,所述第二导电片呈L形并竖直设置在至少一个所述第二墩体内,所述第二导电片的下端从所述第二墩体内水平向外伸出,所述第二导电片的上端从所述第二墩体的上端伸出。
[0014]优选的技术方案,其附加技术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电片的上端并列设有数个第三连接孔。
[0015]优选的技术方案,其附加技术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的上端固定设有插杆,所述插
杆上沿着所述插杆的长向方向竖直设有插孔,所述插杆的周侧水平设有第四连接孔。
[0016]优选的技术方案,其附加技术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的上端倾斜固定设有连接片,所述连接片上设有第四连接孔。
[0017]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通过设置第一墩体和第二墩体,第一墩体和第二墩体可以进行模块化生产,无需在屋顶浇筑,施工速度快、施工质量高、施工环境和劳动条件得到改善,并且可以加快5G基站的建设进度。
附图说明
[00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0019]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1的一种微基站装配式混凝土基础墩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2的一种微基站装配式混凝土基础墩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3的一种微基站装配式混凝土基础墩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4的一种微基站装配式混凝土基础墩的现场安装示意图。
[0023]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5的一种微基站装配式混凝土基础墩的一现场安装示意图。
[0024]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5的一种微基站装配式混凝土基础墩的另一现场安装示意图。
[0025]图中,各个标记的表示含义如下:
[0026]1、第一墩体;11、榫头部;12、连接板;121、第一连接孔;122、插杆;123、第四连接孔;124、连接片;125、第五连接孔;2、第二墩体;21、榫槽部;3、第一导电片;31、第二连接孔;4、第二导电片;41、第三连接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为能进一步了解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特点及功效,兹例举以下实施例,并详细说明如下:
[0028]实施例1
[0029]请参阅图1,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微基站装配式混凝土基础墩,包括第一墩体1;
[0030]所述第一墩体1上水平设有向外伸出的榫头部11,所述第一墩体1的上端设有连接板12;
[0031]所述连接板12部分位于所述榫头部11上,所述连接板12上周向设有数个第一连接孔121。
[0032]本实施例通过设置第一墩体1,第一墩体1可以在非屋顶上进行批量浇筑生产,第一连接孔121用于使连接板12与第一墩体1连接,第一墩体1上的连接板12用于与塔桅进行连接,使第一墩体1在运送至建筑物上时,塔桅直接安装在第一墩体1上,避免了对女儿墙和屋顶的破坏。
[0033]实施例2
[0034]请参阅图2,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还包括第二墩体2,所述第二墩体2上设有与所述榫头部11相配合的榫槽部21,所述第二墩体2与所述第一墩体1通过所述榫槽部21与榫头部11的配合相互卡接。
[0035]通过设置第二墩体2,第二墩体2与第一墩体1通过榫槽部21与榫头部11的配合相互卡接,可以增加第一墩体1的配重,同时也保证了塔桅的连接稳定性。
[0036]请参阅图2,所述榫头部11与所述榫槽部21均呈燕尾状。
[0037]通过将榫头部11与榫槽部21设置成燕尾状,可以使第一墩体1和第二墩体2在竖直方向上进行卡接,在第一墩体1和第二墩体2卡接完成后,第一墩体1和第二墩体2在水平方向上不易分离,保证了整体结构的连接稳固性。
[0038]请参阅图2,还包括第一导电片3,所述第一导电片3呈L形并竖直设置在所述第一墩体1内,所述第一导电片3的下端从所述第一墩体1内水平向外伸出,所述第一导电片3的上端从所述第一墩体1的上端伸出。
[0039]设置的第一导电片3选用镀锌扁铁,设置的第一导电片3的下端用于接地,第一导电片3起到防雷作用。
[0040]请参阅图2,所述第一导电片3的上端并列设有数个第二连接孔31。
[0041]设置的第二连接孔31用于使第一导电片3与塔桅通过导线连接,起到导电作用。
[0042]实施例3
[0043]请参阅图3,本实施例与实施例2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榫头部11为两个且对称设置在所述第一墩体1的两侧,所述第二墩体2为两个且对称卡接在所述第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微基站装配式混凝土基础墩,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墩体;所述第一墩体上水平设有向外伸出的榫头部,所述第一墩体的上端设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部分位于所述榫头部上,所述连接板上周向设有数个第一连接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基站装配式混凝土基础墩,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墩体,所述第二墩体上设有与所述榫头部相配合的榫槽部,所述第二墩体与所述第一墩体通过所述榫槽部与榫头部的配合相互卡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微基站装配式混凝土基础墩,其特征在于:所述榫头部与所述榫槽部均呈燕尾状。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微基站装配式混凝土基础墩,其特征在于:所述榫头部为两个且对称设置在所述第一墩体的两侧,所述第二墩体为两个且对称卡接在所述第一墩体的两侧。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基站装配式混凝土基础墩,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导电片,所述第一导电片呈L形并竖直设置在所述第一墩体内,所述第一导电片的下端从所述第一墩体内水平向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祁聪赵辉吴军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现代建筑产业发展研究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