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有立柱支撑的建筑物的抬升装置及施工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553557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12 15:3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有立柱支撑的建筑物的抬升装置及施工方法,属于建筑物顶升技术领域,包括千斤顶、提升螺杆、抬升座、斜撑、钢抱箍牛腿和设置于立柱四周的四根立钢柱;一相对侧的两立钢柱之间连接有下抬升钢梁和上抬升钢梁;提升螺杆滑动贯穿上抬升钢梁、抬升座和下抬升钢梁,并与钢抱箍牛腿连接;提升螺杆上旋装有与上抬升钢梁上侧抵接的上部螺母和与抬升座上侧抵接的中部螺母;千斤顶支撑设置于抬升座与下抬升钢梁之间。克服了传统建筑物抬升施工的安全性差、施工操作难度大、施工速度慢等特点;整个抬升施工过程中不需要增设垫块和更置千斤顶,抬升施工安全、快捷、连续,各部件拆分后,重量轻,易于运输和现场搬运,可重复使用。可重复使用。可重复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有立柱支撑的建筑物的抬升装置及施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建筑物顶升
,具体地说是一种有立柱支撑的建筑物的抬升装置及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建筑物抬(顶)升是对现有建筑高度或层高不满足使用要求时进行抬高或加高的手段,通常应用于建筑物的改造场景。
[0003]对于以立柱结构作为支撑件的建筑物,其具有若干根支撑立柱。对于立柱支撑件建筑物,传统的抬升抬高施工方法会存在诸多问题:1、传统的抬升方法采用垫块作为抬升支座,当抬升高度较高时,用垫块搭设的支座较高后稳定性较差,不安全;2、传统的抬升方法在抬升施工过程中增加垫块时,需要多次安置千斤顶,施工操作难度大;3、传统的抬升方法需要多次撤出、安置千斤顶,抬升施工不具备连续性;4、传统的抬升方法施工速度慢、周期长。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有立柱支撑的建筑物的抬升装置及施工方法,克服了传统建筑物抬升施工的安全性差、施工操作难度大、施工速度慢等问题,抬升施工过程中不需要增设垫块和更置千斤顶,抬升施工安全、快捷、连续。
[0005]本专利技术是一方面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有立柱支撑的建筑物的抬升装置,包括千斤顶、提升螺杆、抬升座、交叉连接安装于两相邻立柱之间的斜撑、安装于立柱底部的钢抱箍牛腿和竖立设置于每根立柱四周的四根立钢柱;一相对侧的两立钢柱之间连接有下抬升钢梁和上抬升钢梁;提升螺杆从上到下依次滑动贯穿上抬升钢梁、抬升座和下抬升钢梁,并与钢抱箍牛腿连接;提升螺杆上旋装有与上抬升钢梁上侧抵接的上部螺母和与抬升座上侧抵接的中部螺母;千斤顶支撑设置于抬升座与下抬升钢梁之间。
[0006]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还有,另一相对侧的两立钢柱顶部之间连接有连接钢梁。
[0007]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还有,提升螺杆滑动贯穿钢抱箍牛腿,并旋接有与钢抱箍牛腿下侧抵接的下部螺母。
[0008]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还有,立钢柱、上抬升钢梁、下抬升钢梁和连接钢梁均为工字钢结构。
[0009]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还有,斜撑为角钢结构,其两端分别通过钢抱箍与两相邻立柱上下端连接安装。
[0010]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还有,立钢柱下部垫设有抬升承台。
[0011]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还有,四根立钢柱设置于立柱为中心的正方形四定点位置;且每根立柱两侧的千斤顶对称设置。
[0012]本专利技术是另一方面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有立柱支撑的建筑物的抬升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每相邻两立柱之间通过交叉设置的斜撑连接支撑;步骤二:将基础上方的覆土挖除,露出基础梁和基础;在立柱周围的基础上使用环氧水泥砂浆粘贴钢板并整平,形成用作支撑立钢柱的抬升承台;步骤三:立柱底部安装钢抱箍牛腿;步骤四:立柱四周安装四根立钢柱,立钢柱与抬升承台的钢板焊接固定;步骤五:一相对侧的两立钢柱顶部之间焊接上抬升钢梁,中部之间焊接下抬升钢梁;另一相对侧的两立钢柱顶部之间焊接连接钢梁;步骤六:每侧的上抬升钢梁、抬升座和下抬升钢梁上分别开设两个通孔,并竖立穿设两根提升螺杆;提升螺杆上旋装上部螺母和中部螺母,上部螺母支撑于上抬升钢梁上侧,中部螺母设置于抬升座上侧;提升螺杆下端穿过钢抱箍牛腿并旋装下部螺母;步骤六:下抬升钢梁中部位置安设千斤顶,调节抬升座使其支撑于千斤顶上端,且中部螺母旋紧;步骤七:对所有的千斤顶同步进行施压,卸除所有立柱上的载荷;对抬升承台与钢抱箍牛腿之间的立柱切断;步骤八:对所有的千斤顶持续进行施压,对包括立柱、上梁的框架建筑物同步、均匀抬升,直至千斤顶最大行程;步骤九:转动上部螺母,使其与上抬升钢梁上侧压紧;步骤十:对所有千斤顶卸荷,恢复其初始行程;转动中部螺母,使抬升座贴合于千斤顶上端;步骤十一:重复步骤七至步骤十,直至建筑物抬升至设计标高;步骤十二:旋松中部螺母,并移除千斤顶,连接切断的立柱内部钢筋,并对立柱进行混凝土连接恢复施工;步骤十三:连接恢复的混凝土满足强度要求后,拆除抬升装置。
[0013]从以上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整体结构简单,实现容易,实用性好;克服了传统建筑物抬升施工的安全性差、施工操作难度大、施工速度慢等特点,使用该装置整个抬升施工过程中不需要增设垫块和更置千斤顶,也不需要专门设置限位装置防止建筑出现水平偏移,抬升施工安全、快捷、连续,并且该装置部件拆分后,重量轻,极易于运输和现场搬运,可重复使用。
附图说明
[001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5]图1为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的斜撑安装示意图。
[0016]图2为立柱支撑件建筑物的立柱分布示意图。
[0017]图3为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的施工俯视示意图。
[0018]图4为图3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9]图5为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的施工状态示意图。
[0020]附图中:101、立柱,102、上梁,103、基础梁,104、基础,201、斜撑,202、钢抱箍牛腿,203、抬升承台,204、立钢柱,205、上抬升钢梁,206、下抬升钢梁,207、提升螺杆,208、抬升座,209、下部螺母,210、千斤顶,211、中部螺母,212、上部螺母,213、连接钢梁。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为使得本专利技术的目的、特征、优点能够更加的明显和易懂,下面将结合本具体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下面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非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保护的范围。
[0022]如图1

3所示,本实施例中,具有立柱支撑的建筑物具有8根立柱101,前后两侧各分布四根立柱101,每侧的四根立柱101分别对应设置,具体如图2所示;相邻立柱101顶部连接有上梁102,相邻立柱101底部连接有基础梁103,且立柱101底部通过独立的基础104支撑;本实施例中的具有立柱支撑的建筑物可为仿古殿、亭、框架结构的各类房屋等建筑物。
[0023]如图1

5所示,本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有立柱支撑的建筑物的抬升装置,包括16个千斤顶210、32根提升螺杆207、16个抬升座208、交叉连接安装于两相邻立柱101之间的斜撑201、安装于立柱101底部的钢抱箍牛腿202和竖立设置于每根立柱101四周的四根立钢柱204(共32根),四根立钢柱204分布于以立柱101为中心的矩形四角位置;立柱101左(右)侧的两立钢柱204之间连接有下抬升钢梁206和上抬升钢梁205,下抬升钢梁206连接于立钢柱204的中部位置,上抬升钢梁205连接于立钢柱204的顶部位置;两根提升螺杆207从上到下依次滑动贯穿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有立柱支撑的建筑物的抬升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千斤顶(210)、提升螺杆(207)、抬升座(208)、交叉连接安装于两相邻立柱(101)之间的斜撑(201)、安装于立柱(101)底部的钢抱箍牛腿(202)和竖立设置于每根立柱(101)四周的四根立钢柱(204);一相对侧的两立钢柱(204)之间连接有下抬升钢梁(206)和上抬升钢梁(205);提升螺杆(207)从上到下依次滑动贯穿上抬升钢梁(205)、抬升座(208)和下抬升钢梁(206),并与钢抱箍牛腿(202)连接;提升螺杆(207)上旋装有与上抬升钢梁(205)上侧抵接的上部螺母(212)和与抬升座(208)上侧抵接的中部螺母(211);千斤顶(210)支撑设置于抬升座(208)与下抬升钢梁(206)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立柱支撑的建筑物的抬升装置,其特征在于,另一相对侧的两立钢柱(204)顶部之间连接有连接钢梁(213)。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立柱支撑的建筑物的抬升装置,其特征在于,提升螺杆(207)滑动贯穿钢抱箍牛腿(202),并旋接有与钢抱箍牛腿(202)下侧抵接的下部螺母(209)。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有立柱支撑的建筑物的抬升装置,其特征在于,立钢柱(204)、上抬升钢梁(205)、下抬升钢梁(206)和连接钢梁(213)均为工字钢结构。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立柱支撑的建筑物的抬升装置,其特征在于,斜撑(201)为角钢结构,其两端分别通过钢抱箍与两相邻立柱(101)上下端连接安装。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立柱支撑的建筑物的抬升装置,其特征在于,立钢柱(204)下部垫设有抬升承台(203)。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立柱支撑的建筑物的抬升装置,其特征在于,四根立钢柱(204)设置于立柱(101)为中心的正方形四定点位置;且每根立柱(101)两侧的千斤顶(210)对称设置。8.一种有立柱支撑的建筑物的抬升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每相邻两立柱(101)之间通过交叉设置的斜撑(201)连接支撑; 步骤二:将基础(104)上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恒军孟凡华娄浩钱航李萍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建筑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