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部加劲式海上升压站支撑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551595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12 15: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内部加劲式海上升压站支撑构件,包括竖直钢管桩,还包括主支撑柱,主支撑柱包括第一连接段、变径连接段和第三连接段三部分,竖直钢管桩上方与第三连接段固定连接,第三连接段内设有加劲式支撑盘,加劲式支撑盘固定连接有加劲肋;在主支撑柱的内部焊接加劲式支撑盘和加劲肋,防止主支撑柱在焊接处因局部应力过大而失效;第四H型钢与主支撑柱的第三连接段连接,使第三连接段内部焊接的加劲式支撑盘和加劲肋最大程度的发挥结构承载能力;能够在岸上组装焊接完成后,运输至导管架基础竖直钢管桩上方并与之固定,具有安装方便、安全可靠、承载性能优良等优点;结构强度高、稳定性好,普遍适用于海上升压站导管架基础。架基础。架基础。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内部加劲式海上升压站支撑构件


[0001]本技术涉及海上风力发电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内部加劲式海上升压站支撑构件。

技术介绍

[0002]由于经济的迅猛发展以及全球人口日益增多,人们对于能源、资源的需求量也越来越高。现在被大量使用的常规能源如石油和煤炭等都储量有限,而且常规能源在消耗中还会产生大量污染从而产生一系列环境问题。所以考虑种种因素,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会在近几年中得到大范围的推广,其中风能属于绿色能源,并具备可再生和无污染等特点,因此成为当下最具有大规模开发及利用价值的能源,也得到了各个国家政府的高度关注,风电的装机容量和发电率也日渐提高,全球能源开发也因此开始大范围应用风力发电项目。
[0003]相比陆上风电,海上风电不仅不占用土地资源,而且能源丰富、出力稳定、利用率高,已成为世界风电发展的新方向。海上风电场内所有的风电机组发出的电能,通过集电海底电缆输送到海上升压站,升压后通过送出海底电缆输送到陆上集控中心,再通过输电线路连接到附近的电网系统。海上风电场的建设一般包括风机场、风机场间电缆回路、海上升压站、送出电缆、路上集控中心五大板块组成,海上升压站是风电场电力集中升压、输送的中转站和关键枢纽,海上升压站云集了整个风电场的核心电气设备,也是人工日常维护和运营的核心。
[0004]海上升压站基础大多采用导管架基础,海上升压站除了需要承受结构的全部重量外,还需承受风、浪、流等环境荷载的作用,而连接底部导管架基础并承受升压站上部荷载的主支撑柱因局部应力过大有时面临着失效的问题,因此需要在结构上进一步改善,提高结构的承载性能。
[0005]基于上述情况,本技术提出了一种内部加劲式海上升压站支撑构件,可有效解决以上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内部加劲式海上升压站支撑构件,能够解决连接底部导管架基础并承受升压站上部荷载的主支撑柱因局部应力过大有时面临着失效的问题。
[0007]为此,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8]一种内部加劲式海上升压站支撑构件,包括竖直钢管桩,还包括主支撑柱,所述主支撑柱包括第一连接段、变径连接段和第三连接段三部分,所述竖直钢管桩上方与所述第三连接段固定连接,所述第三连接段内设有加劲式支撑盘,所述加劲式支撑盘固定连接有加劲肋,所述加劲式支撑盘和所述加劲肋能够提高承载性能,防止主支撑柱在焊接处因局部应力过大而失效。
[0009]在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技术还可采用以下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或对这些进一步的技术方案组合使用:
[0010]所述竖直钢管桩与所述主支撑柱焊接连接,所述竖直钢管桩与所述主支撑柱的所述第三连接段管径相同,所述第一连接段的管径小于所述第三连接段,所述变径连接段的管径由所述第三连接段向所述第一连接段递减,所述加劲式支撑盘与所述第三连接段焊接连接,所述加劲式支撑盘表面设有穿行孔,所述加劲肋呈放射状分布于所述加劲式支撑盘的上下表面,所述加劲肋的数量是4~12个。
[0011]所述加劲式支撑盘为侧面紧贴所述第三连接段内壁的圆形,所述加劲式支撑盘固定连接有阵列分布的8个加劲肋,所述加劲肋由所述加劲式支撑盘的圆形向外放射,所述加劲肋的截面形状为长方形和三角形的组合形状,且所述加劲肋的外侧三角形的竖直边紧贴所述第三连接段内壁。
[0012]两个所述竖直钢管桩之间固定连接有上下分布的两个横向连接钢管,所述横向连接钢管之间固定连接有X型斜撑钢管,所述主支撑柱的第三连接段和第一连接段分别固定连接有H型钢。
[0013]所述主支撑柱固定连接有4个H型钢,4个H型钢由上至下分别为第一H型钢、第二H型钢、第三H型钢和第四H型钢,其中所述第一H型钢、所述第二H型钢和所述第三H型钢与所述第一连接段固定连接,所述第四H型钢与所述主支撑柱的第三连接段固定连接,4个所述H型钢中间位置以及所述第一H型钢、所述第三H型钢左右两侧位置分别固定连接有立柱,所述立柱垂直于所述H型钢,所述第四H型钢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三H型钢,所述第三H型钢和所述第四H型钢两端固定连接有斜柱,所述第一H型钢和所述第三H型钢之间、所述第二H型钢和第三H型钢之间以及所述第三H型钢和第四H型钢之间分别连接设有若干斜柱,所述斜柱和所述H型钢1连接构成三角形。
[0014]所述第一H型钢由中间向两侧倾斜,倾斜坡度在3%

5%之间,方便后期排水。
[0015]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本技术作为一种内部加劲式海上升压站支撑构件,在主支撑柱的内部焊接加劲式支撑盘和加劲肋,防止主支撑柱在焊接处因局部应力过大而失效;第四H型钢与主支撑柱的第三连接段连接,使第三连接段内部焊接的加劲式支撑盘和加劲肋最大程度的发挥结构承载能力;能够在岸上组装焊接完成后,运输至导管架基础竖直钢管桩上方并与之固定,具有安装方便、安全可靠、承载性能优良等优点;结构强度高、稳定性好,普遍适用于海上升压站导管架基础。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7]图2是主支撑柱局部剖视图;
[0018]图3是加劲式支撑盘的示意图;
[0019]图4是主支撑柱第三连接段处各组件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案进行描述,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
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但是应当理解,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为了更好说明本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1]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但并不作为对本技术限制的依据。
[0022]参照附图。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内部加劲式海上升压站支撑构件,包括竖直钢管桩5,还包括主支撑柱40,所述主支撑柱40包括第一连接段401、变径连接段402和第三连接段403三部分,所述竖直钢管桩5上方与所述第三连接段403固定连接,所述第三连接段403内设有加劲式支撑盘41,所述加劲式支撑盘41固定连接有加劲肋42,所述加劲式支撑盘41和所述加劲肋42能够提高承载性能,防止主支撑柱40在焊接处因局部应力过大而失效。
[0023]所述竖直钢管桩5与所述主支撑柱40焊接连接,所述竖直钢管桩5与所述主支撑柱40的所述第三连接段403管径相同,所述第一连接段401的管径小于所述第三连接段403,所述变径连接段402的管径由所述第三连接段403向所述第一连接段401递减,所述加劲式支撑盘41与所述第三连接段403焊接连接,所述加劲式支撑盘41表面设有穿行孔43,所述加劲肋42呈放射状分布于所述加劲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内部加劲式海上升压站支撑构件,包括竖直钢管桩(5),还包括主支撑柱(40),所述主支撑柱(40)包括第一连接段(401)、变径连接段(402)和第三连接段(403)三部分,所述竖直钢管桩(5)上方与所述第三连接段(403)固定连接,所述第三连接段(403)内设有加劲式支撑盘(41),所述加劲式支撑盘(41)固定连接有加劲肋(42),所述加劲式支撑盘(41)和所述加劲肋(42)能够提高承载性能,防止主支撑柱(40)在焊接处因局部应力过大而失效。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部加劲式海上升压站支撑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竖直钢管桩(5)与所述主支撑柱(40)焊接连接,所述竖直钢管桩(5)与所述主支撑柱(40)的所述第三连接段(403)管径相同,所述第一连接段的管径小于所述第三连接段(403),所述变径连接段(402)的管径由所述第三连接段(403)向所述第一连接段(401)递减,所述加劲式支撑盘(41)与所述第三连接段(403)焊接连接,所述加劲式支撑盘(41)表面设有穿行孔(43),所述加劲肋(42)呈放射状分布于所述加劲式支撑盘(41)的上下表面,所述加劲肋(42)的数量是4~12个。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部加劲式海上升压站支撑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劲式支撑盘(41)为侧面紧贴所述第三连接段(403)内壁的圆形,所述加劲式支撑盘(41)固定连接有8个加劲肋(42),所述加劲肋(42)由所述加劲式支撑盘(41)的圆形向外放射,所述加劲肋(42)的截面形状为长方形和三角形的组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狄何凯华何康礼陶安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