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软覆盖层端承嵌岩桩成桩系统
[0001]本技术属于桩基础施工
,特别涉及一种软覆盖层端承嵌岩桩成桩系统,主要适用于软覆盖层端承嵌岩桩施工,特别适用于超大直径厚软黏土覆盖层的端承嵌岩桩墩的施工。
技术介绍
[0002]桩基是一项流传很久的建筑结构,在我国建筑历史长河中随处可见它的身影,已经通过长期发展形成了一套完善的体系。在桩基工程中,随着其自身不断发展,不同的桩型有不同的特点来适应不同环境的要求。桩基础根据其在土中受力情况不同,可分为端承桩和摩擦桩。端承桩是穿过软弱土层而达到深层坚实岩层的一种桩,上部结构荷载主要由桩尖阻力来承担;摩擦桩是完全设置在软弱土层一定深度的一种桩,上部结构荷载要由桩尖阻力和桩身侧面与土之间的摩擦力共同来承担。而嵌岩桩作为一种特殊类型的端承型或摩擦端承型的桩,下端嵌入中等风化、微风化或新鲜基岩的桩。其轴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由桩周土总侧阻、嵌岩段总侧阻和总端阻三部分组成。大直径嵌岩桩具有施工简单、直径较大、入土较深、承载力较高等优点,现如今普遍的适用于建筑行业,例如应用于高层、超高层建筑、桥梁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软覆盖层端承嵌岩桩成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软覆盖层端承嵌岩桩成桩系统包括自上而下依次布置的多组厚软黏土覆盖层支挡止水帷幕体、强风化岩层岩壁支护环墙体以及中风化岩层底扩腔体;所述厚软黏土覆盖层支挡止水帷幕体包括桩顶环梁、传力梁、承载地圈梁、微倾SMW工法桩环以及传力立柱,所述微倾SMW工法桩环设置在桩孔周围,多组微倾SMW工法桩环自上而下嵌套式布置,相邻两组微倾SMW工法桩环中处于下方的微倾SMW工法桩环的顶部嵌入至处于上方的微倾SMW工法桩环的底部;所述桩顶环梁设置在微倾SMW工法桩环的顶部,所述承载地圈梁设置在地面处桩顶环梁的外围,所述传力梁连接地面处桩顶环梁和承载地圈梁,所述传力立柱设置在上、下相邻的两个桩顶环梁之间且传力立柱的上、下端分别连接上、下桩顶环梁;所述强风化岩层岩壁支护环墙体包括锚杆、侧壁挂网以及喷射混凝土层,所述锚杆斜向打入强风化岩层的岩壁,所述锚杆处于桩孔内的一端设置侧壁挂网,所述侧壁挂网外侧设有喷射混凝土层,所述强风化岩层岩壁支护环墙体的顶部设置墙顶环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覆盖层端承嵌岩桩成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桩顶环梁的宽度超出微倾SMW工法桩环的顶部厚度。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软覆盖层端承嵌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攀,高岩堂,张羽,高毅,胡骏豪,冯金峰,周传,崔允亮,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