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氟共聚物组合物和纸用耐油剂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549200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12 15:2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非氟共聚物组合物,其含有(1)非氟共聚物和(2)炔醇。非氟共聚物(1)优选不含苯乙烯骨架。非氟共聚物(1)优选具有由(a)具有碳原子数7~40的长链烃基的丙烯酸单体形成的重复单元。而且,非氟共聚物(1)优选还具有由(b)具有亲水性基团的丙烯酸单体形成的重复单元。非氟共聚物组合物在处理时发泡少且能够对基材赋予优异的耐油性和耐水性。对基材赋予优异的耐油性和耐水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非氟共聚物组合物和纸用耐油剂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非氟共聚物组合物和含有该非氟共聚物组合物的纸用耐油剂。

技术介绍

[0002]在现有技术中提出了含有含氟聚合物和具有三键及羟基的化合物的组合物。
[0003]专利文献1(国际专利申请公开2005/090423号)公开了一种耐水耐油剂组合物,其含有含氟聚合物和作为添加剂的炔二醇或聚氧亚烷基炔二醇醚。
[0004]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7

291373号公报)公开了一种拨液剂组合物,其含有含氟聚合物、和由分子中具有1个以上的碳

碳三键及1个以上的羟基的化合物构成的非离子性表面活性剂。
[0005]在这些专利文献中并未公开将不同于含氟聚合物的非氟聚合物与具有三键和羟基的化合物组合的技术方案。
[0006]现有技术文献
[0007]专利文献
[0008]专利文献1:国际专利申请公开2005/090423号
[0009]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7

291373号公报(日本特许第5200403号)

技术实现思路

[0010]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
[001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处理时发泡少且能够对基材赋予优异的耐油性和耐水性的组合物。
[0012]用于解决课题的技术手段
[0013]本专利技术涉及含有(1)非氟共聚物和(2)炔醇的非氟共聚物组合物。
[0014]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方案如下。
[0015]方案1:一种非氟共聚物组合物,其含有(1)非氟共聚物和(2)炔醇。
[0016]方案2:根据方案1所述的非氟共聚物组合物,其中,非氟共聚物(1)是具有由(a)具有碳原子数7~40的长链烃基的丙烯酸单体形成的重复单元的非氟共聚物。
[0017]方案3:根据方案2所述的非氟共聚物组合物,其中,非氟共聚物(1)是还具有由(b)具有亲水性基团的丙烯酸单体形成的重复单元的非氟共聚物。
[0018]方案4:根据方案1~3中任一项所述的非氟共聚物组合物,其中,具有长链烃基的丙烯酸单体(a)为下式所示的单体。
[0019]CH2=C(

X1)

C(=O)

Y1(R1)
k
[0020][式中,R1分别独立地为碳原子数7~40的烃基,
[0021]X1为氢原子、一价有机基团或卤原子,
[0022]Y1为由选自2价~4价的碳原子数1的烃基、-C6H4-、-O-、-C(=O)-、-S(C=O)2-或-NH-中的至少1种以上构成的基团(但烃基除外),
[0023]k为1~3。][0024]方案5:根据方案4所述的非氟共聚物组合物,其中,在具有长链烃基的丙烯酸单体(a)中,X1为氢原子,R1的碳原子数在18以上。
[0025]方案6:根据方案1~5中任一项所述的非氟共聚物组合物,其中,具有长链烃基的丙烯酸单体(a)为丙烯酸单体(a1)和/或丙烯酸单体(a2),
[0026]上述丙烯酸单体(a1)由式:
[0027]CH2=C(

X4)

C(=O)

Y2‑
R2表示,
[0028][式中,R2为碳原子数7~40的烃基,X4为氢原子、一价有机基团或卤原子,Y2为-O-或-NH-。][0029]上述丙烯酸单体(a2)由式:
[0030]CH2=C(

X5)

C(=O)

Y3‑
Z(

Y4‑
R3)
n
表示。
[0031][式中,R3分别独立地为碳原子数7~40的烃基,X5为氢原子、一价有机基团或卤原子,Y3为

O



NH

,Y4分别独立地为由选自价键、

O



C(=O)



S(=O)2‑


NH

中的至少1种以上构成的基团,Z为价键、2价或3价的碳原子数1~5的烃基,n为1或2。][0032]方案7:根据方案3~6中任一项所述的非氟共聚物组合物,其中,具有亲水性基团的丙烯酸单体(b)为以下式(b1)、(b2)和/或(b3)所示的至少1种氧亚烷基(甲基)丙烯酸酯。
[0033]CH2=CX2C(=O)

O

(RO)
n

X3ꢀꢀꢀ
(b1)
[0034]CH2=CX2C(=O)

O

(RO)
n

C(=O)CX2=CH2ꢀꢀꢀ
(b2)
[0035]CH2=CX2C(=O)

NH

(RO)
n

X3ꢀꢀꢀ
(b3)
[0036][式中,X2为氢原子或甲基,X3为氢原子或者碳原子数1~22的不饱和或饱和的烃基,R分别独立地为碳原子数2~6的亚烷基,n为1~90的整数。][0037]方案8:根据方案3~7中任一项所述的非氟共聚物组合物,其中,非氟共聚物(1)还具有由(c)具有烯属碳

碳双键和离子供给基的丙烯酸单体形成的重复单元。
[0038]方案9:根据方案8所述的非氟共聚物组合物,其中,具有离子供给基的丙烯酸单体(c)为具有阴离子供给基的丙烯酸单体(c1)或具有阳离子供给基的丙烯酸单体(c2),
[0039]上述具有阴离子供给基的丙烯酸单体(c1)具有选自羧基、磺酸基或磷酸基中的至少1种阴离子供给基,
[0040]上述具有阳离子供给基的丙烯酸单体(c2)具有阳离子供给基,上述阳离子供给基为氨基。
[0041]方案10:根据方案9所述的非氟共聚物组合物,其中,具有阴离子供给基的丙烯酸单体(c1)为选自(甲基)丙烯酸、巴豆酸、马来酸、富马酸、衣康酸、柠康酸、乙烯基磺酸、(甲基)烯丙基磺酸、苯乙烯磺酸、磷酸(甲基)丙烯酸酯、乙烯基苯磺酸、丙烯酰胺叔丁基磺酸以及它们的盐中的至少1种化合物,
[0042]具有阳离子供给基的丙烯酸单体(c2)为选自二甲基氨基乙基(甲基)丙烯酸酯和二乙基氨基乙基(甲基)丙烯酸酯以及它们的盐中的至少1种化合物。
[0043]方案11:根据方案8~10中任一项所述的非氟共聚物组合物,其中,相对于非氟共聚物,由单体(a)形成的重复单元的量为30~95重量%,由单体(b)形成的重复单元的量为5~70重量%,由单体(c)形成的重复单元的量为0.1~30重量%。
[0044]方案12:根据方案1~11中任一项所述的非氟共聚物组合物,其中,炔醇(2)为下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非氟共聚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含有(1)非氟共聚物和(2)炔醇。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氟共聚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非氟共聚物(1)是具有由(a)具有碳原子数7~40的长链烃基的丙烯酸单体形成的重复单元的非氟共聚物。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非氟共聚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非氟共聚物(1)是还具有由(b)具有亲水性基团的丙烯酸单体形成的重复单元的非氟共聚物。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非氟共聚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具有长链烃基的丙烯酸单体(a)为下式所示的单体,CH2=C(

X1)

C(=O)

Y1(R1)
k
式中,R1分别独立地为碳原子数7~40的烃基,X1为氢原子、一价有机基团或卤原子,Y1为由选自2价~4价的碳原子数1的烃基、-C6H4-、-O-、-C(=O)-、-S(C=O)2-或-NH-中的至少1种以上构成的基团,但烃基除外,k为1~3。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非氟共聚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在具有长链烃基的丙烯酸单体(a)中,X1为氢原子,R1的碳原子数在18以上。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非氟共聚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具有长链烃基的丙烯酸单体(a)为丙烯酸单体(a1)和/或丙烯酸单体(a2),所述丙烯酸单体(a1)由式:CH2=C(

X4)

C(=O)

Y2‑
R2表示,式中,R2为碳原子数7~40的烃基,X4为氢原子、一价有机基团或卤原子,Y2为-O-或-NH-;所述丙烯酸单体(a2)由式:CH2=C(

X5)

C(=O)

Y3‑
Z(

Y4‑
R3)
n
表示,式中,R3分别独立地为碳原子数7~40的烃基,X5为氢原子、一价有机基团或卤原子,Y3为-O-或-NH-,Y4分别独立地为由选自价键、-O-、-C(=O)-、-S(=O)2-或-NH-中的至少1种以上构成的基团,Z为价键、2价或3价的碳原子数1~5的烃基,n为1或2。7.根据权利要求3~6中任一项所述的非氟共聚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具有亲水性基团的丙烯酸单体(b)为以下式(b1)、(b2)和/或(b3)所示的至少1种氧亚烷基(甲基)丙烯酸酯,CH2=CX2C(=O)

O

(RO)
n

X3ꢀꢀꢀꢀꢀꢀꢀꢀꢀꢀꢀꢀꢀꢀꢀꢀꢀꢀꢀꢀꢀ
(b1)CH2=CX2C(=O)

O

(RO)
n

C(=O)CX2=CH2ꢀꢀꢀꢀꢀꢀꢀꢀꢀꢀꢀꢀ
(b2)CH2=CX2C(=O)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松田礼生坂下浩敏上原彻也野口太甫
申请(专利权)人: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