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高强度包装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548788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12 15: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高强度包装袋,属于新型包装布匹技术领域,包括采用新型包装布制成的整体式袋体,只需要缝制两条侧面缝合线而不再需要缝合整个袋底,简化了原有工序同时提高了包装袋的结构强度和使用寿命,而且其采用的新型包装布包括中部加厚区、位于两个侧边的边缘加厚区、非加厚区,中部加厚区和边缘加厚区均采用纬线和第一经线相互交叉编制而成,非加厚区采用纬线和第二经线相互交叉编制而成,进而编织后的边缘加厚区与中部加厚区的厚度相同,当将新型包装布缠绕在卷轴上做成原单存放和运输时,原单的中部直径和两端直径均相同,避免了卷绕形成的原单出现中间粗两头细,方便远程运输和堆垛码放存储。方便远程运输和堆垛码放存储。方便远程运输和堆垛码放存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高强度包装袋


[0001]本技术涉及新型包装布匹
,尤其涉及一种新型高强度包装袋。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网购的兴起,快递行业快速发展壮大,快递中转袋主要是在快递运输中转和派送中转的时候使用,在快递长时间运输和搬运过程中,快递环保袋袋底和顶部边缘最容易出现磨坏的情况,影响使用。且环保袋如果袋底出现严重破损,通常只能报废,不能返厂维修,只能回收利用了,这样非常浪费,并且搬运过程中袋底破损容易丢失快递物品,造成少件,同时中途更换环保袋也十分麻烦,所以我们亟需一种耐磨的快递中转环保袋。
[0003]现有的快递中转环保袋为了提高底部的耐磨性和结构强度,通常采用底部对应布料加厚的面料来缝合制作,但是快递袋经常拉扯,袋底受力大,所以缝合处特别容易出现断线脱落,破损。而且面料在制成快递中转袋之前通常将其卷绕在一个卷轴上形成原单进行运输,由于面料的中间部分属于加厚区域,导致形成的原单卷轴中间粗两头细,非常不便于运输和堆垛存放。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提供一种新型高强度包装袋,旨在解决上述的技术缺陷。
[0005]本技术提供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000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新型高强度包装袋包括采用新型包装布制成的整体式袋体,所述新型包装布包括中部加厚区、位于两个侧边的边缘加厚区、位于所述中部加厚区和所述边缘加厚区之间的非加厚区,所述非加厚区用于形成所述整体式袋体的侧壁,所述中部加厚区用于形成所述整体式袋体的底部,所述边缘加厚区用于形成所述整体式袋体的拉链缝合部,所述中部加厚区和所述边缘加厚区均采用纬线和第一经线相互交叉编制而成,所述非加厚区采用纬线和第二经线相互交叉编制而成,所述第一经线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经线的直径。
[0007]可选的,所述中部加厚区、所述边缘加厚区和所述非加厚区一体编制成型,所述整体式袋体的底部与所述拉链缝合部的厚度相同且所述整体式袋体的底部与所述拉链缝合部的厚度均大于所述整体式袋体的侧壁的厚度。
[0008]可选的,所述边缘加厚区的宽度小于所述中部加厚区的宽度,所述中部加厚区的宽度小于所述非加厚区的宽度,两个所述非加厚区分别位于所述中部加厚区的两侧。
[0009]可选的,所述第一经线和所述第二经线的颜色不同,两个所述边缘加厚区的宽度之和大于所述中部加厚区宽度的三分之一且小于所述中部加厚区宽度的三分之二,所述纬线和所述第二经线的颜色相同。
[0010]可选的,所述拉链缝合部安装有用于密封所述整体式袋体的拉链或魔术贴。
[0011]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技术效果:
[0012]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新型高强度包装袋包括采用新型包装布制成的整体
式袋体,只需要缝制两条侧面缝合线而不再需要缝合整个袋底,简化了原有工序同时提高了包装袋的结构强度和使用寿命,而且其采用的新型包装布包括中部加厚区、位于两个侧边的边缘加厚区、位于所述中部加厚区和所述边缘加厚区之间的非加厚区,所述非加厚区用于形成所述整体式袋体的侧壁,所述中部加厚区用于形成所述整体式袋体的底部,所述边缘加厚区用于形成所述整体式袋体的拉链缝合部,所述中部加厚区和所述边缘加厚区均采用纬线和第一经线相互交叉编制而成,所述非加厚区采用纬线和第二经线相互交叉编制而成,所述第一经线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经线的直径,进而编织后的边缘加厚区与中部加厚区的厚度相同,当将新型包装布缠绕在卷轴上做成原单存放和运输时,原单的中部直径和两端直径均相同,避免了卷绕形成的原单出现中间粗两头细,方便远程运输和堆垛码放存储。
附图说明
[001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4]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新型高强度包装袋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采用的一种新型包装布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新型包装布制成的原单结构示意图;
[0017]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另一种新型包装布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9]下面将结合图1~图4对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新型高强度包装袋进行详细的说明。
[0020]参考图1~图3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新型高强度包装袋包括采用新型包装布2制成的整体式袋体1,新型包装布2包括中部加厚区201、位于两个侧边的边缘加厚区202、位于中部加厚区201和边缘加厚区202之间的非加厚区203,非加厚区203用于形成整体式袋体1的侧壁101,中部加厚区201用于形成整体式袋体1的底部102,边缘加厚区202用于形成整体式袋体1的拉链缝合部103,中部加厚区201和边缘加厚区202均采用纬线和第一经线相互交叉编制而成,非加厚区203采用纬线和第二经线相互交叉编制而成,第一经线的直径大于第二经线的直径。
[0021]参考图1、图2和图3所示,边缘加厚区202与中部加厚区201的厚度相同且边缘加厚区202与中部加厚区201的厚度均大于非加厚区203的厚度。进而新型包装布2缠绕在卷绕轴3上形成的新型包装布原单的两端直径与中部直径相同,也即本技术实施例的新型包装布在没有制成包装袋之前卷绕形成的原单整体呈现圆柱形结构,避免了卷绕形成的新型
包装布原单出现中间粗两头细,方便远程运输和堆垛码放存储。
[0022]参考图1、图2和图3所示,中部加厚区201、边缘加厚区202和非加厚区203一体编制成型,整体式袋体1的底部与拉链缝合部的厚度相同且整体式袋体的底部与拉链缝合部的厚度均大于整体式袋体的侧壁的厚度。由于中部加厚区201和边缘加厚区202均采用加粗的第一经线,进而提高了整体式袋体1的底部和拉链缝合部103的耐磨性和结构强度,延长了包装袋的使用寿命,同时,参考图1和图2所示,由于中部加厚区和边缘加厚区均采用相同的加粗第一经线进行编织,进而编织后的边缘加厚区与中部加厚区的厚度相同,卷绕形成的原单中部直径和两端直径均相同,避免了卷绕形成的原单出现中间粗两头细,方便远程运输和堆垛码放存储。
[0023]参考图1、图2和图3所示,边缘加厚区202的宽度小于中部加厚区201的宽度,中部加厚区201的宽度小于非加厚区203的宽度,两个非加厚区203分别位于中部加厚区201的两侧。两个非加厚区203的宽度相同或近似,进而才可以在制成包装袋后在中部加厚区201的两端形成高度相同或者近似的整体式袋体1的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高强度包装袋,其特征在于,所述新型高强度包装袋包括采用新型包装布制成的整体式袋体,所述新型包装布包括中部加厚区、位于两个侧边的边缘加厚区、位于所述中部加厚区和所述边缘加厚区之间的非加厚区,所述非加厚区用于形成所述整体式袋体的侧壁,所述中部加厚区用于形成所述整体式袋体的底部,所述边缘加厚区用于形成所述整体式袋体的拉链缝合部,所述中部加厚区和所述边缘加厚区均采用纬线和第一经线相互交叉编制而成,所述非加厚区采用纬线和第二经线相互交叉编制而成,所述第一经线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经线的直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高强度包装袋,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部加厚区、所述边缘加厚区和所述非加厚区一体编制成型,所述整体式袋体的底部与所述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秦一庆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泽昊新材料技术研发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