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控制桥梁拱圈弧度线型效果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548727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12 15: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控制桥梁拱圈弧度线型效果的装置,包括模板、方木、纵向钢管、横向钢管、螺杆和立杆;所述模板固定于方木顶部,两个以上所述螺杆连接于方木底部,所述螺杆的上端嵌于方木内,所述方木固接有多个螺杆,所述螺杆上设置有山型卡扣,所述方木底部还固接有多根纵向钢管,所述纵向钢管设置于所述山型卡扣内,所述纵向钢管底部固接有第一横向钢管,所述第一横向钢管底部固接有多根立杆,所述螺杆的延伸部分与所述立杆固接。述螺杆的延伸部分与所述立杆固接。述螺杆的延伸部分与所述立杆固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控制桥梁拱圈弧度线型效果的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桥梁建筑工程技术施工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控制桥梁拱圈弧度线型效果的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桥梁为异型拱结构时,若只是采用常规的满堂红支架搭设方法,而不采取其他措施,施工过程中,随着桥面板和主拱圈混凝土浇筑后的持续增荷,满堂支架支撑会承受竖向压力,并且压力会持续增大,当浇筑完成后,桥面板和主拱圈混凝土随着水分的失去,本身重量在减轻,支架承受的压力在逐渐减轻,若不采取相应控制措施,桥面板则会承受反向压力,甚至导致局部出现较大应力,出现裂缝,不仅无法控制拱圈线型效果,还可能出现严重质量问题,更有甚者影响桥梁的安全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控制桥梁拱圈弧度线型效果的装置,改善上部结构支撑体系的承载力状况,增加支架整体稳定性,确保V型刚构拱桥砼浇筑的质量和安全及拱桥桥面的成型效果,解决拱桥成型要求高,桥面开裂的难题。
[0004]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控制桥梁拱圈弧度线型效果的装置,包括模板、方木、纵向钢管、横向钢管、螺杆和立杆;所述模板固定于方木顶部,两个以上所述螺杆连接于方木底部,所述螺杆的上端嵌于方木内,所述方木固接有多个螺杆,所述螺杆上设置有山型卡扣,所述方木底部还固接有多根纵向钢管,所述纵向钢管设置于所述山型卡扣内,所述纵向钢管底部固接有第一横向钢管,所述第一横向钢管底部固接有多根立杆,所述螺杆的延伸部分与所述立杆固接。
[0005]进一步的,立杆上还固接有第二横向钢管。
[0006]优选地,山型卡扣与纵向钢管过盈配合,山型卡扣反拉方向和山型卡扣与纵向钢管的交点的切线成垂直关系。
[0007]优选地,方木的截面尺寸为100mm
×
100mm。
[0008]优选地,每根螺杆的延伸部分只与一根立杆固接。
[000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之处在于:
[0010]1、梁板拱圈钢管支架和螺杆反拉装置的建立,使得拱圈处满堂支架形成一顶一拉的整体反拉模板体系,整个上部结构模板支撑体系既有支顶体系,又有反拉体系,改善了上部结构支撑体系的承载力状况,确保了V型刚构拱桥砼浇筑的质量和安全及拱桥的成型效果,有效解决了拱桥成型要求高,桥面混凝土容易开裂的难题。
[0011]2、该螺杆反拉装置,取材方便,制作简单,改善了V型刚构拱桥整体模板支撑体系的承载力状况,确保了砼浇筑的质量和安全,使拱桥能达到预计的设计效果,造型美观,施工成本低,符合国家节能环保要求。
附图说明
[0012]图1是桥梁拱圈反拉加固体系示意图;
[0013]图2是图1中Ⅰ的局部放大图;
[0014]图中:1、模板;2、方木;3、纵向钢管;4、第一横向钢管;5、螺杆;51、山型卡扣;6、立杆;7、第二横向钢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下面结合图1

2对本技术的实施例作详细说明,下述的实施例在以本技术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
[0016]实施例:
[0017]一种控制桥梁拱圈弧度线型效果的装置,包括模板1、方木2、纵向钢管3、横向钢管4、螺杆5和立杆6;所述模板固定于方木2顶部,两个以上所述螺杆5连接于方木2底部,所述螺杆5的上端嵌于方木2内,所述方木2固接有多个螺杆5,所述螺杆5上设置有山型卡扣51,所述方木2底部还固接有多根纵向钢管3,所述纵向钢管3设置于所述山型卡扣51内,所述纵向钢管3底部固接有第一横向钢管4,所述第一横向钢管4底部固接有多根立杆6,所述螺杆5的延伸部分与所述立杆6固接。
[0018]进一步的,立杆6上还固接有第二横向钢管7。
[0019]优选地,山型卡扣51与纵向钢管3过盈配合,山型卡扣51反拉方向和山型卡扣51与纵向钢管3的交点的切线成垂直关系。
[0020]优选地,方木的截面尺寸为100mm
×
100mm。
[0021]优选地,每根螺杆5的延伸部分只与一根立杆6固接。
[0022]具体施工过程:
[0023]拱圈满堂红脚手架与立杆底部钢板进行焊接,提高整个架体的稳定性,满堂红脚手架为现有技术,脚手架按步高0.9m,纵向、横向立杆间距0.6m,顶部水平杆为双钢管。脚手架外立杆四周连续设置剪刀撑,内杆每隔两排立杆沿纵向设一道剪刀撑,剪刀撑水平宽度为四跨,垂直宽度为四步与水平夹角在45
°‑
60
°
之间。立杆下全设置扫地杆,设置方式为双向每跨满设,扫地杆距地面高度200mm。桥的纵向方向采用钢管弯出与设计拱圈同弧度,横向采用100mm*100mm的方木,使其支撑应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能可靠承受浇筑混凝土的重量、侧压力及施工荷载。
[0024]进一步的,拱圈部分模板1采用木胶板横向铺设,木胶板的弹性容易弯曲成型,按照设计的拱圈弧度进行加固,模板1接缝必须严密,不得漏浆,模板1面清理干净,脱模剂涂刷均匀。模板1的穿墙螺栓应紧固可靠,浇筑时要防止直接冲击洞口模板,保证桥面两侧混凝土对称下料。
[0025]进一步的,拱圈模板1的纵向方向支撑采用与设计拱圈同弧度的预制弯曲钢管,横向采用100mm*100mm的方木2,位于纵向钢管3上方。在满堂红支架的每一跨中采用山型卡扣51卡住顶部的2根钢管,用螺杆5反拉至支架上,反拉螺杆5与其与钢管相交处的切线成90
°
垂直关系,形成反拉结,反拉方向也与钢管承受荷载后受力方向一致,以达到控制支架反弹的作用,保证弯曲钢管不会变形,从而控制混凝土浇筑后整体线性效果和美观。
[0026]该方法使整个上部结构模板支撑体系既有支顶体系,又有反向斜拉体系,改善了整个支撑体系的承载力状况,优化拱圈线型控制效果,同时确保砼浇筑的质量和安全,该工法安全快捷、高效环保,能有效的降低工程建设成本,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明显。
[0027]以上详细描述了本技术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无需创造性劳动就可以根据本技术的构思做出诸多修改和变化。因此,凡本
中技术人员依本技术的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试验可以得到的技术方案,皆应在由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控制桥梁拱圈弧度线型效果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模板(1)、方木(2)、纵向钢管(3)、横向钢管(4)、螺杆(5)和立杆(6);所述模板固定于方木(2)顶部,两个以上所述螺杆(5)连接于方木(2)底部,所述螺杆(5)的上端嵌于方木(2)内,所述方木(2)固接有多个螺杆(5),所述螺杆(5)上设置有山型卡扣(51),所述方木(2)底部还固接有多根纵向钢管(3),所述纵向钢管(3)设置于所述山型卡扣(51)内,所述纵向钢管(3)底部固接有第一横向钢管(4),所述第一横向钢管(4)底部固接有多根立杆(6),所述螺杆(5)的延伸部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战省何亮颜苓梁家文陈琪琪刘碧君赖坤龙陈浩升杨添董志杰招日兴李文锋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市第三市政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