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面负弯矩张拉移动式吊笼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544010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09 15: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桥面负弯矩张拉移动式吊笼,属于桥梁工程施工设备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外笼,外笼内设置有支撑笼,支撑笼与外笼之间设置有水平向直线位移机构以使得支撑笼能够在外笼内沿水平向左右移动,支撑笼内设置有内笼,内笼包括并排设置的至少两根竖向支撑柱,竖向支撑柱与设于支撑笼上的竖向导轨滑动连接,竖向支撑柱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操作平台,支撑笼的顶部设置有第一固定横梁,第一固定横梁上安装有第一起吊装置,第一起吊装置的起吊钩与内笼顶端相连接,内笼的上部设置有第二固定横梁,第二固定横梁上安装有第二起吊装置,第二起吊装置的起吊钩用于连接千斤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可靠、实施时安全便捷。实施时安全便捷。实施时安全便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桥面负弯矩张拉移动式吊笼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桥面负弯矩张拉移动式吊笼,属于桥梁工程施工设备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我国道路交通建设规模不断扩大、速度不断提升的背景下,桥梁工程已经成为其中一项十分重要的施工环节,在施工过程中,桥面张拉是整个桥梁工程的重点工序之一,对后续工序施工的顺利完成起着关键性因素。目前,桥面张拉施工国内普遍采用的是在桥面张拉前,在T梁底部搭设操作平台,操作人员直接下降至所搭设的平台进行桥面负弯矩张拉,人员安全风险高,操作过程繁琐且施工效率较低。
[0003]为提高工作效率,公布号为CN108239935A的专利文献中提供了一种适用于预制T梁负弯矩张拉的装置,该装置的结构由车架和车轮组成可在T梁上表面移动的小车,车架上设置竖向钢管、横向H型钢、手拉葫芦和千斤顶,竖向钢管与横向H型钢焊接形成L型;所述手拉葫芦设置在竖向钢管的上方,千斤顶安装在横向H型钢的尾部;手拉葫芦用于控制设备的上下移动,横向H型钢尾部设置有可沿型钢移动的滑轮,滑轮上焊接一块与千斤顶尺寸相适应的钢板,千斤顶与钢板中心位置通过一根螺栓栓接,可实现360
°
旋转,方便施工人员在翼缘板下的操作。但该方案只设计了一个手拉葫芦,只能控制千斤顶的升降,作业人员需做好安全防护措施,通过爬梯下到作业平台上,使用仍然不够便利。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所要解决的第一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可靠、实施时安全便捷的桥面负弯矩张拉移动式吊笼。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桥面负弯矩张拉移动式吊笼,包括外笼,外笼内设置有支撑笼,支撑笼与外笼之间设置有水平向直线位移机构以使得支撑笼能够在外笼内沿水平向左右移动,支撑笼内设置有内笼,内笼包括并排设置的至少两根竖向支撑柱,竖向支撑柱与设于支撑笼上的竖向导轨滑动连接,竖向支撑柱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操作平台,支撑笼的顶部设置有第一固定横梁和第一起吊装置,第一起吊装置安装于第一固定横梁上,第一起吊装置的起吊钩与内笼顶端相连接,内笼的上部设置有第二固定横梁和第二起吊装置,第二起吊装置安装于第二固定横梁上,第二起吊装置的起吊钩用于连接千斤顶。
[0006]进一步的是:第一起吊装置和第二起吊装置均为手拉葫芦。
[0007]进一步的是:内笼包括呈矩形分布的四根竖向支撑柱,相邻两根竖向支撑柱之间通过横向构件相连接。
[0008]进一步的是:每根竖向支撑柱对应设置一根竖向导轨,由四根竖向导轨作为构成支撑笼的竖梁,相邻两根竖向导轨之间通过横向构件相连接。
[0009]进一步的是:外笼包括呈矩形分布的四根立柱,相邻两根立柱之间通过横向构件
相连接。
[0010]进一步的是:外笼底部设置有呈矩形分布的四个车轮,车轮配设有制动装置。
[0011]进一步的是:支撑笼与外笼之间的水平向直线位移机构包括位于外笼底部的两根水平导轨和位于外笼顶部的两根水平导轨,每根水平导轨上对应设置有一组滚轮,滚轮安装于支撑笼上的相应位置。
[0012]进一步的是:滚轮包括位于支撑笼顶部并呈矩形分布的四个和位于支撑笼底部并呈矩形分布的四个。
[0013]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利用内笼及起吊装置能够将千斤顶平稳地从桥面下放至T梁负弯矩位置,下放1次即可完成一片T梁所有负弯矩张拉任务,操作时能更好地控制千斤顶的稳定性及平整度,使张拉能够在一个较为稳定的环境中进行,同时在张拉时只需2人即可轻松的完成张拉,极大程度加快了施工进度、缩短了施工工期,人员可以随内笼升降安全的到达操作平台,充分保障了施工人员安全,且实施更便捷。根据实际应用情况来看,若采用一般的方式进行张拉,高空作业风险系数较大,张拉效率缓慢,平均1天只能张拉2跨,且需要4人同时施工,采用本技术的方案,平均1天可以张拉4

5跨,且只需2人施工,安全风险系数较小,就节约人工成本而言,每张拉一跨节约的费用为800元

1000元,对于整座桥来说,通常可节约成本1万元以上。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的正视图。
[0015]图2为本技术的俯视图。
[0016]图中零部件、部位及编号:外笼1,支撑笼2,第一固定横梁3,第一起吊装置4,内笼5,竖向支撑柱6,操作平台7,第二固定横梁8,第二起吊装置9,车轮10,滚轮11。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18]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包括外笼1,外笼1内设置有支撑笼2,支撑笼2与外笼1之间设置有水平向直线位移机构以使得支撑笼2能够在外笼1内沿水平向左右移动,支撑笼2内设置有内笼5,内笼5包括并排设置的至少两根竖向支撑柱6,竖向支撑柱6与设于支撑笼2上的竖向导轨滑动连接,竖向支撑柱6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操作平台7,支撑笼2的顶部设置有第一固定横梁3和第一起吊装置4,第一起吊装置4安装于第一固定横梁3上,第一起吊装置4的起吊钩与内笼5顶端相连接,内笼5的上部设置有第二固定横梁8和第二起吊装置9,第二起吊装置9安装于第二固定横梁8上,第二起吊装置9的起吊钩用于连接千斤顶。在实施时,将装置整体安装至施工所在位置的桥面上,利用第一起吊装置4可将内笼5整体下放,操作人员和千斤顶可随内笼5整体下放至合适高度位置,利用支撑笼2的左右移动,可将内笼5整体移动至水平方向的合适位置,在第二起吊装置9的配合下,可便于千斤顶与施工面的位置相匹配,控制千斤顶工作时的平整度。
[0019]其中,第一起吊装置4和第二起吊装置9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的各种手动吊具和电动吊具,为使得结构简单实用,节约制作成本,优选方式为,第一起吊装置4和第二起吊装置9均采用手拉葫芦。为使得内笼5升降过程更平稳,第一固定横梁3通常位于支撑笼2的中部,
而起吊点设置于支撑笼2的内部中心位置或者靠近中心的位置。采用手拉葫芦的方案时,第一固定横梁3可以用角钢进行制作。
[0020]为使得结构简单可靠,内笼5包括呈矩形分布的四根竖向支撑柱6,相邻两根竖向支撑柱6之间通过横向构件相连接。竖向支撑柱6通常可采用钢管进行制作,便于直接与竖向导轨形成滑动配合。竖向支撑柱6之间的横向构件一般采用角钢进行制作,其中一根横向构件可以兼做用来挂设第二起吊装置9的第二固定横梁8,在此种方案中,第二起吊装置9一般采用手拉葫芦。
[0021]当然,在其他替代方式中,也可在竖向支撑柱6上增设导向轮,以便其在竖向导轨内顺畅地做升降运动。相应地,每根竖向支撑柱6对应设置一根竖向导轨,优选方案为,由四根竖向导轨直接作为构成支撑笼2的竖梁,相邻两根竖向导轨之间通过横向构件相连接,这样可以简化支撑笼2的结构,节约制作成本。竖向导轨可采用角钢或者槽钢进行制作。竖向导轨之间的横向构件一般采用角钢进行制作。
[0022]外笼1包括呈矩形分布的四根立柱,相邻两根立柱之间通过横向构件相连接。立柱可采用工字钢或者槽钢进行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桥面负弯矩张拉移动式吊笼,包括外笼(1),其特征在于:外笼(1)内设置有支撑笼(2),支撑笼(2)与外笼(1)之间设置有水平向直线位移机构以使得支撑笼(2)能够在外笼(1)内沿水平向左右移动,支撑笼(2)内设置有内笼(5),内笼(5)包括并排设置的至少两根竖向支撑柱(6),竖向支撑柱(6)与设于支撑笼(2)上的竖向导轨滑动连接,竖向支撑柱(6)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操作平台(7),支撑笼(2)的顶部设置有第一固定横梁(3)和第一起吊装置(4),第一起吊装置(4)安装于第一固定横梁(3)上,第一起吊装置(4)的起吊钩与内笼(5)顶端相连接,内笼(5)的上部设置有第二固定横梁(8)和第二起吊装置(9),第二起吊装置(9)安装于第二固定横梁(8)上,第二起吊装置(9)的起吊钩用于连接千斤顶。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桥面负弯矩张拉移动式吊笼,其特征在于:第一起吊装置(4)和第二起吊装置(9)均为手拉葫芦。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桥面负弯矩张拉移动式吊笼,其特征在于:内笼(5)包括呈矩形分布的四根竖向支撑柱(6),相邻两根竖向支撑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波程仕亿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十九冶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