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嵌入式饮料瓶体罐装前置清洁及排序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547135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12 15:25
本新型涉及一种嵌入式饮料瓶体罐装前置清洁及排序装置,包括承载机架、输送轨道、输出轨道、清洁腔及驱动电路,输送轨道嵌于承载机架内,清洁腔嵌于承载机架上端面内并包覆在输送轨道外,输出轨道至少两条,其前端面通过调节结构承载机架后端面滑动连接,驱动电路嵌于承载机架外,并分别与输送轨道、输出轨道、清洁腔、调节结构电气连接。本新型在可有效满足与多种饮料灌装生产线同步运行的需要,且对生产写设备改动下,从而极大的提高了设备运行的稳定性和通用性;此外,在运行中可有效对待灌装饮料瓶进行二次灭活净化处理,并同时根据灌装的需要,对待灌装瓶进行排序、导向供给作业,从而灵活性满足饮料生产作业的需要。而灵活性满足饮料生产作业的需要。而灵活性满足饮料生产作业的需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嵌入式饮料瓶体罐装前置清洁及排序装置


[0001]本新型涉及一种嵌入式饮料瓶体罐装前置清洁及排序装置,属饮料生产设备


技术介绍

[0002]在饮料灌装生产中,待灌装饮料瓶往往是在完成前期清洁后直接通过灌装生产线的输送系统输送至灌装机处从而满足饮料灌装作业,当前开发了多种类型的饮料瓶清洗设备,如专利申请号为“2017104311836”的“一种饮料瓶的清洗和烘干装置”及专利申请号为“2021102362825”的“一种透明塑料饮料瓶灌装前消毒杀菌方法”等产品和技术,当前的该类产品或技术虽然可以满足使用的需要,但一方面由于饮料瓶输送距离较长,从而导致饮料瓶在输送过程中存在收到外部微生物污染的风险;另一方面对清洁后的饮料瓶输送方向单一,仅能满足单一饮料灌装生产线及单一结构饮料瓶生产作业的需要,使用灵活性和通用性较差,难以有效满足多条饮料生产线同步进行饮料灌装作业的需要。
[0003]此外,当前的饮料瓶清洁设备在运行时,与饮料灌装设备生产线间均属相互独立的设备,从而导致饮料瓶清洁设备与饮料灌装设备间配套安装时需要设置独立的安装位置及空间,从而导致清洁设备安装定位作业成本高,并易受到工作场地环境影响,使用灵活性和通用性均相对较差。
[0004]因此针对这一问题,迫切需要开发一种饮料瓶灌装前清洁作业的需要,以满足实际使用的需要。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上的不足,本新型提供一种嵌入式饮料瓶体罐装前置清洁及排序装置,该新型在可有效满足与多种饮料灌装生产线及不同类型饮料瓶进行同步灌装作业的需要,使用灵活性好并可有效提高生产效率,同时可直接嵌入到饮料灌装生产线设备内,对生产设备改动下,从而极大的提高了设备运行的稳定性和通用性,并降低了饮料瓶清洁作业设备建设成本及受场地限制;此外,在运行中可有效对待灌装饮料瓶进行二次灭活净化处理,并同时根据灌装的需要,对待灌装瓶进行排序、导向供给作业,从而在有效降低微生物污染导致饮料产品质量下降的同时,另可有效提高饮料生产的灵活性。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
[0007]一种嵌入式饮料瓶体罐装前置清洁及排序装置,包括承载机架、输送轨道、输出轨道、清洁腔及驱动电路,其中承载机架为横断面呈矩形,轴线与地平面呈0
°
—90
°
夹角的框架结构,输送轨道嵌于承载机架内,与承载机架内侧面连接,且输送轨道前端面超出承载机架前端面至少10厘米,后端面与承载机架后端面平齐分布,清洁腔嵌于承载机架上端面内并与承载机架轴线平行分布,且清洁腔另包覆在输送轨道外,同时输送轨道与清洁腔顶部间间距为0至清洁腔高度的50%,输出轨道至少两条,其前端面通过调节结构承载机架后端面滑动连接,各输出轨道中的任意一条保持与输送轨道后端面连通并同轴状态,且输出轨
道轴线与水平面呈0
°
—60
°
夹角;驱动电路嵌于承载机架外,并分别与输送轨道、输出轨道、清洁腔、调节结构电气连接。
[0008]进一步的,所述输送轨道和清洁腔均与承载机架内侧面间通升降驱动滑动连接,且所述升降驱动机构与承载机架轴线垂直分布并与驱动电路电气连接。
[0009]进一步的,所述清洁腔包括承载腔、蒸汽发生器、夹持机构、增压泵、回流泵、辐照灭活机构、分流管、喷淋口、电加热板、温湿度传感器、拖链线排,所述承载腔为轴向截面呈矩形的腔体结构,所述承载腔顶部设一个回流口,下端面设一个流入口,所述回流口通过导流管与回流泵连通,流入口通过导流管与增压泵连通,所述增压泵、回流泵均通过导流管与蒸汽发生器间连通,所述蒸汽发生器位于承载腔外并与承载机架内侧面连接,所述流入口另与至少一条分流管连通,所述分流管嵌于承载腔内并与承载腔底部连接,所述分流管另与若干喷淋口连通,所述喷淋口轴线与承载腔轴线相交并呈20
°
—90
°
夹角,所述电加热板至少两,嵌于与承载腔内并与承载腔侧壁连接,且电加热板另对称分布在输送轨道外,并与承载腔侧壁呈0
°
—45
°
夹角,所述夹持机构位于承载腔内,与承载腔顶部沿输送轨道轴线方向滑动连接,且夹持机构位于输送轨道上方并位于输送轨道中线位置,所述夹持机构另通过导线与驱动电路电气连接,且导线通过拖链线排与承载腔内侧面连接,所述温湿度传感器至少两个,嵌于承载腔内并沿承载腔轴线方向均布,所述辐照灭活机构若干,每至少三个辐照灭活机构构成一个辐照工作组,辐照工作组中的辐照灭活机构环绕承载腔轴线均布,且辐照灭活机构光轴与承载腔轴线相交并呈30
°
—90
°
,且各辐照工作组均沿承载腔轴线方向分布,所述蒸汽发生器、增压泵、回流泵、辐照灭活机构、加热板、温湿度传感器均与驱动电路电气连接。
[0010]进一步的,所述夹持机构包括驱动导轨、托架、压力传感器、弹性加持衬板、加持块、复位弹簧及伸缩驱动机构,所述驱动导轨与承载腔顶部连接并与输送轨道轴线平行分布,所述托架为矩形框架结构,其上端面与驱动导轨滑动连接,并与承载腔轴线及输送轨道轴线平行分布,所述加持块均为圆弧状结构,各加持块上端面与托架下端面间通过滑槽滑动连接,沿驱动导轨轴线方向对称分布在托架轴线两侧,内侧面均与弹性加持衬板连接,且所述弹性加持衬板与加持块间通过压力传感器相互连接,其中对称分布的两个加持块构成一个加持组,且加持组数量不少于4个,同时加持组内的两个加持块外侧面间通过复位弹簧及伸缩驱动机构相互连接,所述伸缩驱动机构轴线与托架轴线垂直分布,其两端通过弹性铰链与加持块外侧面铰接,所述复位弹簧包覆在伸缩驱动机构外并与伸缩驱动机构同轴分布,且所述复位弹簧两端分别与两加持块外侧面相抵,所述驱动导轨、压力传感器、伸缩驱动机构均通过导线与驱动电路电气连接。
[0011]进一步的,所述驱动导轨两端分别超出承载腔两端外至少10厘米,且位于承载腔外侧的驱动导轨与输送轨道间通过柔性护套连接,所述柔性护套为轴向截面呈矩形的空心柱状结构,并包覆在驱动导轨和输送轨道外。
[0012]进一步的,所述调节机构包括导向滑轨、滑块、缓冲垫块、行走机构及到位传感器,所述导向滑轨与承载机架后端面连接,且导向滑轨与输送轨道垂直分布,所述输出轨道前段的下端面通过滑块与导向滑轨滑动连接,所滑块后端面嵌于导向滑轨内并通过行走机构与导向滑轨滑动连接,所述滑块外侧面另设一个到位传感器,且到位传感器轴线与承载机架后端面垂直分布,所述滑块侧表面另设缓冲垫块,且缓冲垫块嵌于导向滑轨内并超出滑
块侧表面至少10毫米,此外,所述行走机构及到位传感器均与驱动电路电气连接。
[0013]进一步的,所述输出轨道下端面与承载机架间另通过辅助承载柱连接,所述辅助承载柱两端分别与输出轨道及导向滑轨间通过滑槽滑动连接,所述辅助承载柱为至少两级弹性伸缩杆、液压伸缩杆、气压伸缩杆及电动伸缩杆中的任意一种。
[0014]进一步的,所述的驱动电路为基于工业单片机、可编程控制器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嵌入式饮料瓶体罐装前置清洁及排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嵌入式饮料瓶体罐装前置清洁及排序装置包括承载机架、输送轨道、输出轨道、清洁腔及驱动电路,其中所述承载机架为横断面呈矩形,轴线与地平面呈0
°
—90
°
夹角的框架结构,所述输送轨道嵌于承载机架内,与承载机架内侧面连接,且输送轨道前端面超出承载机架前端面至少10厘米,后端面与承载机架后端面平齐分布,所述清洁腔嵌于承载机架上端面内并与承载机架轴线平行分布,且清洁腔另包覆在输送轨道外,同时,所述输送轨道与清洁腔顶部间间距为0至清洁腔高度的50%,所述输出轨道至少两条,其前端面通过调节结构承载机架后端面滑动连接,各输出轨道中的任意一条保持与输送轨道后端面连通并同轴状态,且输出轨道轴线与水平面呈0
°
—60
°
夹角;所述驱动电路嵌于承载机架外,并分别与输送轨道、输出轨道、清洁腔、调节结构电气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嵌入式饮料瓶体罐装前置清洁及排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轨道和清洁腔均与承载机架内侧面间通升降驱动滑动连接,且所述升降驱动机构与承载机架轴线垂直分布并与驱动电路电气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嵌入式饮料瓶体罐装前置清洁及排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洁腔包括承载腔、蒸汽发生器、夹持机构、增压泵、回流泵、辐照灭活机构、分流管、喷淋口、电加热板、温湿度传感器、拖链线排,所述承载腔为轴向截面呈矩形的腔体结构,所述承载腔顶部设一个回流口,下端面设一个流入口,所述回流口通过导流管与回流泵连通,流入口通过导流管与增压泵连通,所述增压泵、回流泵均通过导流管与蒸汽发生器间连通,所述蒸汽发生器位于承载腔外并与承载机架内侧面连接,所述流入口另与至少一条分流管连通,所述分流管嵌于承载腔内并与承载腔底部连接,所述分流管另与若干喷淋口连通,所述喷淋口轴线与承载腔轴线相交并呈20
°
—90
°
夹角,所述电加热板至少两,嵌于与承载腔内并与承载腔侧壁连接,且电加热板另对称分布在输送轨道外,并与承载腔侧壁呈0
°
—45
°
夹角,所述夹持机构位于承载腔内,与承载腔顶部沿输送轨道轴线方向滑动连接,且夹持机构位于输送轨道上方并位于输送轨道中线位置,所述夹持机构另通过导线与驱动电路电气连接,且导线通过拖链线排与承载腔内侧面连接,所述温湿度传感器至少两个,嵌于承载腔内并沿承载腔轴线方向均布,所述辐照灭活机构若干,每至少三个辐照灭活机构构成一个辐照工作组,辐照工作组中的辐照灭活机构环绕承载腔轴线均布,且辐照灭活机构光轴与承载腔轴线相交并呈30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潇楠李丹娟
申请(专利权)人:焦作明仁食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