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推流式污水处理强化脱氮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544916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12 15: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推流式污水处理强化脱氮装置,包括装置主体、驱动装置、处理装置和混合装置。该推流式污水处理强化脱氮装置,通过处理罐在装置主体内公转同时改变在装置主体内侧位置,从而使每个处理罐顶面开设的对接口对接进水口后再次对接进料口,通过进水口将污水灌入处理罐,通过进料口将催化剂灌入处理罐,达到了均匀处理污水使其快速达标的有益效果,通过处理罐在公转时,顶面齿轮与齿圈形成转动连接,由齿轮转动带动搅拌杆转动,搅拌杆在处理罐内侧转动,进一步的带动搅拌叶搅动污水,从而使污水与催化剂快速发生作用进行脱氮处理,达到了单一搅拌混合装置用于多台处理装置的有益效果。装置的有益效果。装置的有益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推流式污水处理强化脱氮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污水处理
,具体为一种推流式污水处理强化脱氮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废水脱氮是为防止水体富营养化而对废水进行脱氮处理的过程。实践中多采用硝化一反硝化作用的生物脱氮法,即先在好氧条件下利用废水中硝化细菌将氮化合物氧化为硝酸盐(硝化阶段),然后在缺氧条件下(溶解氧小于0.5mg/L),利用废水中反硝化细菌将硝酸盐还原成气态氮及其他最终气体产物并释放到大气中。
[0003]目前现有的污水脱氮装置在处理时通常为大罐或处理池统一处理,由于大量污水堆积导致处理时很难达标,同时现有的处理装置在处理污水时所配置的搅拌设备只能使用于单一装置内,导致搅拌装置功率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了一种推流式污水处理强化脱氮装置,该装置具备均匀处理污水使其快速达标的特点。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推流式污水处理强化脱氮装置,包括装置主体、驱动装置、处理装置和混合装置,所述装置主体包括进水口和进料口,所述进水口开设于装置主体顶面一端,所述进料口开设于装置主体顶面另一端,所述驱动装置设置于装置主体顶部,所述驱动装置包括驱动电机、辊轮和连杆,所述驱动电机设置于装置主体顶面中心,所述辊轮设置于装置主体内侧并首端连接驱动电机,所述辊轮侧壁连接连杆,所述处理装置设置于装置主体内侧,所述处理装置包括处理罐、对接口和出水口,所述处理罐设置于装置主体内侧并侧壁连接连杆尾端,所述对接口设置于装置主体顶面,所述出水口设置于处理罐底面,所述混合装置设置于装置主体内侧,所述混合装置包括齿圈、搅拌杆、齿轮和搅拌叶,所述齿圈设置于装置主体内侧顶面,所述搅拌杆设置于处理罐内侧并首端设置齿轮,所述搅拌杆侧壁连接搅拌叶。
[0007]优选的,所述进水口开设于装置主体顶面侧边并与对接口契合,所述进料口开设于装置主体顶面另一侧并与进水口相对称,所述进料口契合于对接口。
[0008]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进水口连接对接口,进一步的将污水通过对接口灌入处理罐内部进行处理,通过进料口连接对接口并将催化剂灌入处理罐进行脱氮。
[0009]优选的,所述驱动电机活动安装于装置主体顶面,所述驱动电机输出端贯穿装置主体顶面,所述辊轮转动连接于装置主体内底面并首端连接驱动电机输出端,所述连杆环绕安装辊轮侧壁并尾端固定连接处理罐。
[0010]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驱动电机启动带动辊轮转动,进一步的在辊轮自动同时,带动连杆所连接的处理罐以辊轮为圆心公转。
[0011]优选的,所述处理罐底面滑动连接于装置主体内侧底面,所述对接口开设于处理罐顶面中心,所述出水口开设于处理罐底面中心。
[0012]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处理罐公转同时改变在装置主体内侧位置,从而使每个处理罐顶面开设的对接口对接进水口后再次对接进料口。
[0013]优选的,所述齿圈固定安装于装置主体内侧顶面,所述齿圈啮合齿轮。
[0014]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处理罐在公转时,顶面齿轮与齿圈形成转动连接,进一步的由齿轮转动带动搅拌杆转动。
[0015]优选的,所述搅拌杆贯穿处理罐顶面,所述搅拌杆尾端转动连接于处理罐内侧底面,所述齿轮固定连接于搅拌杆顶面,所述搅拌叶环绕安装于搅拌杆侧壁并位于处理罐内侧。
[0016]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搅拌杆在处理罐内侧转动,进一步的带动搅拌叶搅动污水,从而使污水与催化剂快速发生作用进行脱氮处理。
[00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推流式污水处理强化脱氮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8]1、该推流式污水处理强化脱氮装置,通过处理罐在装置主体内公转同时改变在装置主体内侧位置,从而使每个处理罐顶面开设的对接口对接进水口后再次对接进料口,通过进水口连接对接口,进一步的将污水通过对接口灌入处理罐内部进行处理,通过进料口连接对接口并将催化剂灌入处理罐进行脱氮,达到了均匀处理污水使其快速达标的有益效果。
[0019]2、该推流式污水处理强化脱氮装置,通过处理罐在公转时,顶面齿轮与齿圈形成转动连接,进一步的由齿轮转动带动搅拌杆转动,通过搅拌杆在处理罐内侧转动,进一步的带动搅拌叶搅动污水,从而使污水与催化剂快速发生作用进行脱氮处理,达到了单一搅拌混合装置用于多台处理装置的有益效果。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本技术整体结构侧剖示意图;
[0022]图3为本技术处理罐结构正剖示意图。
[0023]其中:1、装置主体;101、进水口;102、进料口;2、驱动装置;201、驱动电机;202、辊轮;203、连杆;3、处理装置;301、处理罐;302、对接口;303、出水口;4、混合装置;401、齿圈;402、搅拌杆;403、齿轮;404、搅拌叶。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
[0025]请参阅图1

3,一种推流式污水处理强化脱氮装置,包括装置主体1、驱动装置2、处理装置3和混合装置4,装置主体1包括进水口101和进料口102,进水口101开设于装置主体1顶面一端,进料口102开设于装置主体1顶面另一端,驱动装置2设置于装置主体1顶部,驱动装置2包括驱动电机201、辊轮202和连杆203,驱动电机201设置于装置主体1顶面中心,辊轮202设置于装置主体1内侧并首端连接驱动电机201,辊轮202侧壁连接连杆203,处理装置3设置于装置主体1内侧,处理装置3包括处理罐301、对接口302和出水口303,处理罐301设置于装置主体1内侧并侧壁连接连杆203尾端,对接口302设置于装置主体1顶面,出水口303设
置于处理罐301底面,混合装置4设置于装置主体1内侧,混合装置4包括齿圈401、搅拌杆402、齿轮403和搅拌叶404,齿圈401设置于装置主体1内侧顶面,搅拌杆402设置于处理罐301内侧并首端设置齿轮403,搅拌杆402侧壁连接搅拌叶404。
[0026]具体的,进水口101开设于装置主体1顶面侧边并与对接口302契合,进料口102开设于装置主体1顶面另一侧并与进水口101相对称,进料口102契合于对接口302,优点是通过进水口101连接对接口302,进一步的将污水通过对接口302灌入处理罐301内部进行处理,通过进料口102连接对接口302并将催化剂灌入处理罐301进行脱氮。
[0027]具体的,驱动电机201活动安装于装置主体1顶面,驱动电机201输出端贯穿装置主体1顶面,辊轮202转动连接于装置主体1内底面并首端连接驱动电机201输出端,连杆203环绕安装辊轮202侧壁并尾端固定连接处理罐301,优点是通过驱动电机201启动带动辊轮202转动,进一步的在辊轮202自动同时,带动连杆203所连接的处理罐301以辊轮20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推流式污水处理强化脱氮装置,包括装置主体(1)、驱动装置(2)、处理装置(3)和混合装置(4),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主体(1)包括进水口(101)和进料口(102),所述进水口(101)开设于装置主体(1)顶面一端,所述进料口(102)开设于装置主体(1)顶面另一端,所述驱动装置(2)设置于装置主体(1)顶部,所述驱动装置(2)包括驱动电机(201)、辊轮(202)和连杆(203),所述驱动电机(201)设置于装置主体(1)顶面中心,所述辊轮(202)设置于装置主体(1)内侧并首端连接驱动电机(201),所述辊轮(202)侧壁连接连杆(203),所述处理装置(3)设置于装置主体(1)内侧,所述处理装置(3)包括处理罐(301)、对接口(302)和出水口(303),所述处理罐(301)设置于装置主体(1)内侧并侧壁连接连杆(203)尾端,所述对接口(302)设置于装置主体(1)顶面,所述出水口(303)设置于处理罐(301)底面,所述混合装置(4)设置于装置主体(1)内侧,所述混合装置(4)包括齿圈(401)、搅拌杆(402)、齿轮(403)和搅拌叶(404),所述齿圈(401)设置于装置主体(1)内侧顶面,所述搅拌杆(402)设置于处理罐(301)内侧并首端设置齿轮(403),所述搅拌杆(402)侧壁连接搅拌叶(40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推流式污水处理强化脱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万刚樊高石亚丽郑普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绿水源环保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