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两用汽水换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544079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09 15: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两用汽水换热器,包括两折以上的高温气体流道使高温气体在换热器内呈S型轨迹流动,相邻两折流道之间通过位于流道端部的换流室连通;高温气体流道与换热器壳体之间为冷却腔;最下层流道的冷却腔对应换热器壳体开设有浸泡水入口及浸泡水出口。本申请具有两种换热功能,将高温废气转化成高温水,也可转化成清洁蒸汽,充分利用了产生废气携带的大量热量。并且本申请结构紧凑,将单程换热器长度大幅缩短,减小了占用空间,适合于产品机组的集成化,便于运输和现场施工。本申请适用于纺织、印染领域产生的高温废气的热能回收和降温排放,可彻底解决“冒白烟”问题。问题。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两用汽水换热器


[0001]本技术涉及换热器
,具体为一种两用汽水换热器。

技术介绍

[0002]对于一些高能耗、高排放的工业领域,尤其是纺织印染工业中尚缺少完善的热量回收体系。其中,定型机的废气排放温度在 130

190℃,一台每小时就能排放2万立方左右,未加以良好的热量回收使厂区远处望去一片“白烟滚滚”,浪费了大量的热能。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两用汽水换热器,旨在解决提高换热器换热效率的问题。
[0004]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两用汽水换热器,包括两折以上的高温气体流道使高温气体在换热器内呈S型轨迹流动,相邻两折流道之间通过位于流道端部的换流室连通;高温气体流道与换热器壳体之间为冷却腔;最下层流道的冷却腔对应换热器壳体开设有浸泡水入口及浸泡水出口;
[0005]上层流道的冷却腔内与高温气体流道垂直设置有喷淋管,喷淋管与冷却腔连通,喷淋管入口开设于换热器壳体上;上层流道的冷却腔对应换热器壳体上与高温气体流道逆流设置有冷却水入口以及冷却水出口。
[0006]进一步地,每折高温气体流道内部都间隔交替设置有小折流板,使每折高温气体流道内部为S型流道。
[0007]进一步地,换流室包括入口侧换流室、中间换流室以及出口侧换流室,每个换流室对应换热器壳体上均设置有检修盖。
[0008]进一步地,上层流道的所述冷却腔对应的换热器壳体上还开设有喷淋水出口。
[0009]进一步地,高温气体流道在换热器壳体上设置有气体入口以及气体出口。
[0010]进一步地,气体入口位于换热器的上部、气体出口位于换热器的下部。
[0011]进一步地,冷却水入口相对换热器壳体的高度低于冷却水出口相对换热器壳体的高度。
[0012]进一步地,换热器上设置有液位计。
[0013]进一步地,换热器壳体上还开设有多个冷凝水排出口以及排空口。
[0014]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申请具有两种换热功能,将高温废气转化成高温水,也可转化成清洁蒸汽,充分利用了产生废气携带的大量热量。并且本申请结构紧凑,将单程换热器长度大幅缩短,减小了占用空间,适合于产品机组的集成化,便于运输和现场施工。本申请适用于纺织、印染领域产生的高温废气的热能回收和降温排放,可彻底解决“冒白烟”问题。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申请两用汽水换热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申请换热器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本申请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0018]图4为本申请的俯向视角结构示意图。
[0019]图5为图4中A

A向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0]图中:1、高温气体流道;2、气体入口;3、气体出口;4、入口侧换流室;5、中间换流室;6、出口侧换流室;7、检修盖;8、支撑管板;9、浸泡水入口;10、浸泡水出口;11、冷却水入口;12、冷却水出口;13、喷淋管;14、喷淋管入口;15、喷淋水出口;16、液位计;17、冷凝水排出口;18、排空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2]如图1所示的一种两用汽水换热器,包括两折以上的高温气体流道1使高温气体在换热器内呈S型轨迹流动,相邻两折流道之间通过位于流道端部的换流室连通。
[0023]本实施例如图2所示为三折的高温气体流道1,左上方为第一换流室,第一换流室上开设气体入口2,经过内部由间隔交替设置的小折流板形成S型流道的高温气体流道1,高温气体从上至下呈S型流动,依次经过第二换流室、第三换流室并最终到达第四换流室,第四换流室对应的壳体上开设有气体出口3。其中,第一换流室就为入口侧换流室4,第二换流室和第三换流室为中间换流室5,第四换流室为出口侧换流室6。每个换流室对应换热器壳体上均设置有检修盖 7,以便于后续维修。支撑高温气体流道1的支撑管板8形成其内部的折流板。
[0024]高温气体流道1与换热器壳体之间为冷却腔。
[0025]上述高温气体流道1中最下层流道采用水浸泡换热管冷却。具体地,如图3和图4所示,冷却腔对应换热器壳体开设有浸泡水入口9及浸泡水出口10;浸泡水入口9及浸泡水出口10均位于换热器的底部,且与高温气体流道1逆流。
[0026]除最下层流道之外的上层流道具有两种冷却方式:
[0027]方式一:浸水换热。上层流道的冷却腔对应换热器壳体上与高温气体流道1逆流设置有冷却水入口11以及冷却水出口12。本实施例中气体入口2位于换热器的上部、气体出口3位于换热器的下部。冷却水入口11相对换热器壳体的高度低于冷却水出口12相对换热器壳体的高度,使冷却水从冷却水入口11进入逆流而上从冷却水出口12离开,实现高温气体流道1均浸泡在冷却水中实现换热。
[0028]方式二:喷淋换热。上层流道的冷却腔内与高温气体流道1垂直设置有喷淋管13,如图5所示,喷淋管13与冷却腔连通,换热器壳体的上端开设有喷淋管入口14,使冷却水经喷淋管入口14进入到喷淋管13向下喷淋高温气体流道1,被汽化的冷却水蒸气经冷却水出口12排出,可连接闪蒸罐进行加热回用,过剩的喷淋水经换热器壳体上开设的与上层流道
冷却腔连通的喷淋水出口15排出,可外接调节罐,经加压进入喷淋管入口14循环利用。
[0029]换热器上设置有液位计16,可用于观察换热器内冷却水情况。
[0030]换热器壳体上还开设有多个冷凝水排出口17以及排空口18,用于排出换热器内积聚的冷凝水。
[0031]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技术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两用汽水换热器,其特征是,包括两折以上的高温气体流道使高温气体在换热器内呈S型轨迹流动,相邻两折流道之间通过位于流道端部的换流室连通;高温气体流道与换热器壳体之间为冷却腔;最下层流道的冷却腔对应换热器壳体开设有浸泡水入口及浸泡水出口;上层流道的冷却腔内与高温气体流道垂直设置有喷淋管,喷淋管与冷却腔连通,喷淋管入口开设于换热器壳体上;上层流道的冷却腔对应换热器壳体上与高温气体流道逆流设置有冷却水入口以及冷却水出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两用汽水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每折所述高温气体流道内部都间隔交替设置有小折流板,使每折高温气体流道内部为S型流道。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两用汽水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流室包括入口侧换流室、中间换流室以及出口侧换流室,每个换流室对应换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元成李芳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双合节能环保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