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危险废物及废气、废渣协同处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5544008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09 15: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危险废物及废气、废渣协同处理系统,包括用于破碎危险废物的粉碎机构、焚烧破碎后危险废弃物的焚烧炉、对焚烧尾气净化的废气处理机构及废渣处理机构,粉碎机构的出料端与焚烧炉的进料口之间设有传输带,焚烧炉的出气口与废气处理机构的进气端接通,废气处理机构的出气端连接有烟囱,焚烧炉的排渣口与废渣处理机构的进料端接通,焚烧炉侧壁上设有燃气进口、进水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用以科学的调整生产线结构,对危险废物的破碎、进料、焚烧后的废渣、废气进行协同处理,降低工人的危险系数,提高废物处理效率,避免废渣、废气对生态造成污染。对生态造成污染。对生态造成污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危险废物及废气、废渣协同处理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危险废物处理
,具体涉及一种危险废物及废气、废渣协同处理系统。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工业的发展,工业生产过程排放的危险废物日益增多。据估计,全世界每年的危险废物产生量为3.3亿吨。由于危险废物带来的严重污染和潜在的严重影响,在工业发达国家危险废物已称为"政治废物",公众对危险废物问题十分敏感,反对在自己居住的地区设立危险废物处置场,加上危险废物的处置费用高昂,一些公司极力试图向工业不发达国家和地区转移危险废物。
[0003]危险废物的这种越境转移量有多少尚难统计,但显然是正在增长。据绿色和平组织的调查报告,发达国家正在以每年5000万吨的规模向发展中国家转运危险废物,从1986年到1992年,发达国家已向发展中国家和东欧国家转移总量为1.63亿吨的危险废物。危险废物的越境转移给发展中国家乃至全球环境都具有不可忽视的危害。首先,由于废物的输入国基本上都缺乏处理和处置危险废物的技术手段和经济能力,危险废物的输入必然会导致对当地生态环境和人群健康的损害。其次,危险废物向不发达地区的扩散实际上是逃避本国规定的处置责任,使危险废物没有得到应有的处理和处置而扩散到环境之中,长期积累的结果必然会对全球环境产生危害。
[0004]危险废物处理主要包括物理法、物理化学法和生物法三大类,目前对于危险废物的处理工艺主要为热处理,如焚烧、热解,其中焚烧为现在工业上处理危险废物的主要处理方式,危险废物在燃烧前需经过破碎机的破碎处理,然后将破碎后的废物添加到焚烧炉内焚烧,而现有的焚烧处置生产线设计不合理,不能系统地对物料破碎、进料及焚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废渣进行科学妥善地处理,危险废物经人工装填到焚烧炉,危险系数高,效率低;废渣、废气的直接排放方法对人体、环境都有危害性,容易造成生态污染。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危险废物及废气、废渣协同处理系统,用以科学的调整生产线结构,对危险废物的破碎、进料、焚烧后的废渣、废气进行协同处理,降低工人的危险系数,提高废物处理效率,避免废渣、废气对生态造成污染。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了以下方案:
[0007]一种危险废物及废气、废渣协同处理系统,包括用于破碎危险废物的粉碎机构、焚烧破碎后危险废弃物的焚烧炉、对焚烧尾气净化的废气处理机构及废渣处理机构,粉碎机构的出料端与焚烧炉的进料口之间设有传输带,焚烧炉的出气口与废气处理机构的进气端接通,废气处理机构的出气端连接有烟囱,焚烧炉的排渣口与废渣处理机构的进料端接通,焚烧炉侧壁上设有燃气进口、进水口。
[0008]可选的,所述粉碎机构包括粉碎部、辅助出料部,粉碎部的上部为漏斗状的入料
口,粉碎部的下方内腔中设有两个配合的破碎刀辊,粉碎部与破碎刀辊配合的侧壁为弧形状,破碎刀辊的下方设有传输带,传输带一端与粉碎部的出口对应,另一端延伸至辅助出料部的进口,辅助出料部内设有用于将破碎的危险废物推送至焚烧炉内的推送组件。
[0009]可选的,所述推送组件包括推料板及第一液压缸,推料板倾斜设置在辅助出料部内,第一液压缸设置在推料板的左侧。
[0010]可选的,所述入料口的侧壁上设有氮气入口。
[0011]可选的,所述粉碎部的出口侧壁上铰接有导料板,导料板的末端延伸至传输带上方,导料板的下方设有用于驱动导料板转动的第二液压缸。
[0012]可选的,所述废气处理机构包括依次连通的油雾过滤器、静电除尘器和活性炭过滤器,油雾过滤器与焚烧炉的出气口接通,活性炭过滤器的出口与烟囱接通。
[0013]可选的,所述焚烧炉的出气口与油雾过滤器之间还依次设有储气罐、冷凝器,储气罐与冷凝器的进气端接通,冷凝器的出气端与油雾过滤器的进气端接通,储气罐与焚烧炉的出气口接通。
[0014]可选的,所述废渣处理机构包括沉淀池、排渣管,排渣管用以连通沉淀池与焚烧炉的排渣口,沉淀池内壁右侧低于左侧,排渣管上设有电磁阀。
[0015]可选的,所述沉淀池开设在地面下方,沉淀池顶部在地面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封板,封板一端与地面铰接,封板顶面右侧连接有U形把手。
[0016]可选的,所述焚烧炉内设有用于密封进料口的盖板,盖板上端与进料口上端铰接,盖板在危险废物的推力作用下可向上转动并开启进料口。
[0017]本技术具有的有益效果:
[0018]1、本技术结构布置合理,整体密封效果较好,破碎过程中氮气的填充作用,可以有效的减小破碎段处的氧含量,从而减小爆炸的风险,经过破碎后的废物通过传输带输送至推料板前端,推料板自动将破碎的危险废物添加到焚烧炉中,不仅提高焚烧炉的填料效率,还避免人工操作带来的危险;焚烧炉焚烧后产生的废气尾气经过废气处理机构处理后,使得排放的气体符合环保要求,避免对生态造成空气污染;危险废物在焚烧炉内充分燃烧后,通过进水口向焚烧炉内注水,让水与焚烧后的废渣混合,再排至沉淀池进行长时间的沉淀,让固体废渣沉底,再将水排出,对燃烧后的废渣进行二次处理,从而保护了生态环境,使得本技术能够系统的对危险废物的破碎、进料、焚烧后产生的废渣、废气进行处理,有效的提高了生产效率,保护了自然环境。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0]附图标记:1

入料口,2

氮气入口,3

破碎刀辊,4

第二液压缸,5

导料板,6

粉碎部,7

传输带,8

第一液压缸,9

推料板,10

辅助出料部,11

燃气进口,12

焚烧炉,13

进水口,14

出气口,15

储气罐,16

冷凝器,17

油雾过滤器,18

静电除尘器,19

活性炭过滤器,20

烟囱,21

沉淀池,22

封板,23

排渣管,24

电磁阀,25

排渣口,26

盖板,27

进料口,28

U形把手。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0022]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向”、“纵向”、“侧向”、“水平”、“内”、“外”、“前”、“后”、“顶”、“底”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技术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危险废物及废气、废渣协同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破碎危险废物的粉碎机构、焚烧破碎后危险废弃物的焚烧炉(12)、对焚烧尾气净化的废气处理机构及废渣处理机构,粉碎机构的出料端与焚烧炉(12)的进料口(27)之间设有传输带(7),焚烧炉(12)的出气口(14)与废气处理机构的进气端接通,废气处理机构的出气端连接有烟囱(20),焚烧炉(12)的排渣口(25)与废渣处理机构的进料端接通,焚烧炉(12)侧壁上设有燃气进口(11)、进水口(1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危险废物及废气、废渣协同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粉碎机构包括粉碎部(6)、辅助出料部(10),粉碎部(6)的上部为漏斗状的入料口(1),粉碎部(6)的下方内腔中设有两个配合的破碎刀辊(3),粉碎部(6)与破碎刀辊(3)配合的侧壁为弧形状,破碎刀辊(3)的下方设有传输带(7),传输带(7)一端与粉碎部(6)的出口对应,另一端延伸至辅助出料部(10)的进口,辅助出料部(10)内设有用于将破碎的危险废物推送至焚烧炉(12)内的推送组件。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危险废物及废气、废渣协同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推送组件包括推料板(9)及第一液压缸(8),推料板(9)倾斜设置在辅助出料部(10)内,第一液压缸(8)设置在推料板(9)的左侧。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危险废物及废气、废渣协同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入料口(1)的侧壁上设有氮气入口(2)。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危险废物及废气、废渣协同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粉碎部(6)的出口侧壁上铰接有导料板(5),导料板(5)的末端延伸至传输带(7)上方,导料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潇邓超杨卓华李俟佐陈语
申请(专利权)人:珙县华洁危险废物治理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