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眼底后极部的光照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539754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09 15: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眼底后极部的光照装置,包括激光源、半导体激光固定器、扩束器和匀化器;所述激光源、半导体激光固定器、扩束器和匀化器的主光轴重合,通过机械结构依次同轴刚性连接;所述激光源可拆卸连接于半导体激光固定器入口处;所述半导体激光固定器为空心圆柱体,用于同轴固定激光源和扩束器;所述扩束器设置在半导体激光固定器和匀化器之间;所述扩束器包括两个不同焦距的透镜及扩束器外壳;所述匀化器包括空心螺纹环、匀化片以及导光镜筒;所述激光束发射出的激光束经过扩束器将光束直径扩大,扩大后的光束经过匀化器中的匀化片,入射眼睛后在视网膜上形成一个均匀大光斑的像,像的大小覆盖整个眼底后极部。像的大小覆盖整个眼底后极部。像的大小覆盖整个眼底后极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眼底后极部的光照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眼底照明光学
,具体涉及一种眼底后极部的光照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现有技术中,医生常采用眼底检测设备对眼底后极部进行光照,观察眼底后极部来进行检查及诊断;如申请号为CN202021987930.8 的专利文件中公开了一种近视防控哺光仪,该哺光仪的照射组件包括灯筒、固定灯片、防光片、套筒、固定件、固定圈、透明片、聚光罩和眼罩,照射出防太阳光,但是产生的光斑不均匀且面积小,难以覆盖眼底后极部;专利文件(申请号202110610980.7)中记载了一种弱视近视综合治疗仪,虽有应用到匀光件将点状入射光转化成均匀强度分布的面光线,但该专利使用的单光源无法实现大光斑,故无法实现对于眼底后极部的全覆盖照射;又有申请号为CN202122393029 .9的专利,其公开了一种眼底相机照明系统,该专利技术采用光源固定模块,使得照明光线在角膜处形成环形光斑,再经过人眼瞳孔发散在眼底形成较均匀的光斑,但由于产生的光斑是环形的,而非圆形,故无法实现对于眼底后极部的全覆盖照射;可见,现有技术在对眼底进行照明时,没有考虑产生均匀且覆盖眼底后极部光斑的必要性以及如何产生均匀且覆盖眼底后极部光斑的问题,造成了以下问题: 1)发射的光束落在眼底后极部区域的光斑很小,不足以覆盖整个后极部区域;2)由于光束照射在眼底后极部区域所成像的面积过小,即使进入瞳孔的光功率很小,也有可能造成局部光能量密度非常高,容易对视网膜细胞造成不可逆的损伤;3)由于光束照射在眼底后极部区域的光斑不够均匀,也可能会导致局部光能量密度非常高,对视网膜细胞造成损伤,或局部光能量密度过低,影响医生进行检查及诊断。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眼底后极部的光照装置,使入射激光经过扩束器后获得直径更大的准直光束,再经过匀化器实现光束能量的二次分布,均匀全覆盖的照射眼底后极部;并且本装置结构简单,操作便捷。
[0004]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5]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眼底后极部的光照装置,包括激光源、半导体激光固定器、扩束器和匀化器;
[0006]所述激光源、半导体激光固定器、扩束器和匀化器的主光轴重合,通过机械结构依次同轴刚性连接;
[0007]所述激光源与半导体激光固定器通过螺纹连接固定;
[0008]所述激光源可拆卸连接于半导体激光固定器入口处,用于发射激光;
[0009]所述半导体激光固定器为空心圆柱体,后端设有电源传输路线,用于同轴固定激光源和扩束器;
[0010]所述扩束器设置在半导体激光固定器和匀化器之间,用于对激光进行扩束处理;所述扩束器的入光口与半导体激光固定器同轴可拆卸连接;所述扩束器包括两个不同焦距
的透镜及扩束器外壳;
[0011]所述匀化器的入光口与扩束器的出光口同轴可拆卸连接,用于实现扩束后激光的能量二次分布;所述匀化器包括空心螺纹环、匀化片以及导光镜筒;
[0012]所述激光源发射出的激光经过扩束器将光束直径扩大,扩大后的光束经过匀化器中的匀化片,入射眼睛后在视网膜上形成一个均匀大光斑的像,像的大小覆盖整个眼底后极部。
[0013]更具体的,所述半导体激光固定器两端通过螺纹结构与激光源和扩束器紧密连接;
[0014]所述半导体激光固定器采用光敏树脂制成;所述光敏树脂由聚合物单体、预聚体及光敏剂组成。
[0015]更具体的,所述扩束器的入光口处安装凹透镜或凸透镜,出光口处安装凸透镜。
[0016]更具体的,所述扩束器的扩大倍数为2

50倍;所述透镜的镀膜材料为二氧化硅。
[0017]更具体的,所述扩束后的光束为准直光束;准直光束的直径范围为21mm

30mm。
[0018]更具体的,所述导光镜筒入光口内设有圆形凹槽用于放置匀化片,通过空心螺纹环和导光镜筒入光口处上的螺纹结构锁紧固定匀化片。
[0019]更具体的,所述圆形凹槽位于导光镜筒入光口1cm处;所述圆形凹槽直径为1英寸;
[0020]所述导光镜筒采用柔性树脂制成;所述导光镜筒的长度为16cm

30cm。
[0021]更具体的,基于上述的眼底后极部的光照装置,所述光照装置有两个,通过两根导光镜筒固定架连接;
[0022]所述导光镜筒固定架用于根据使用者的瞳距调整两个光照装置之间的距离。
[0023]更具体的,基于上述的眼底后极部的光照装置,所述扩束器后连接一个5:5透半反棱镜;
[0024]所述5:5透半反棱镜将扩束后光束分成2束,分别通过反射镜平行入射进2个匀化器中。
[0025]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和有益效果:
[0026]1、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眼底后极部的光照装置,激光源发射激光经过扩束器将光束直径扩大;扩大后的光束照射到匀化器中的匀化片上,使光束能量分布更均匀,产生的光斑面积更大,保证了视网膜上更大的成像面积;经过匀化片的光束被分散成均匀圆面光线,降低了光线功率,避免对视网膜的损伤;匀化后的光束经过眼睛瞳孔后,在视网膜上形成一个均匀全覆盖整个眼底后极部的像。
[0027]2、本技术中第一种光照方式采用两个光照装置通过导光镜筒固定架进行连接,并根据使用者瞳距调节两个光照装置的距离,通过控制激光源供电时间的占空比,保证了两个光照装置激光源的能量和功率基本相同,实现对双眼的均匀全覆盖的光照。
[0028]3、本技术第二种光照方式,采用5:5透半反棱镜将光照装置发射出的单个光束分为2个能量相同的光束,之后2个光束通过反射镜进入两个导光镜筒,再经过匀化器将光束进行匀化,用于对双眼的均匀全覆盖的照射,实现了双路各50%的稳定光功率,保证了相对稳定的照射效果,同时简化了光源电路。
附图说明
[0029]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眼底后极部的光照装置结构图;
[0030]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眼底后极部的光照装置工作图;
[0031]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半导体激光固定器的结构示意图;
[0032]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中扩束器的结构示意图;
[0033]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匀化器的结构示意图;
[0034]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导光镜筒入光口结构示意图;
[0035]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匀化片的工作原理图;
[0036]图8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匀化片上光斑大小与视网膜上像大小的示意图;
[0037]图9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双光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38]图10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单光源双光路的光照装置结构示意图。
[0039]附图标号说明:1为激光源,2为半导体激光固定器,2

1为激光源放置处,2

2为用于连接扩束模块的通道,3为扩束模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眼底后极部的光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激光源、半导体激光固定器、扩束器和匀化器;所述激光源、半导体激光固定器、扩束器和匀化器的主光轴重合,通过机械结构依次同轴刚性连接;所述激光源与半导体激光固定器通过螺纹连接固定;所述激光源可拆卸连接于半导体激光固定器入口处,用于发射激光;所述半导体激光固定器为空心圆柱体,后端设有电源传输路线,用于同轴固定激光源和扩束器;所述扩束器设置在半导体激光固定器和匀化器之间,用于对激光进行扩束处理;所述扩束器的入光口与半导体激光固定器同轴可拆卸连接;所述扩束器包括两个不同焦距的透镜及扩束器外壳;所述匀化器的入光口与扩束器的出光口同轴可拆卸连接,用于实现扩束后激光的能量二次分布;所述匀化器包括空心螺纹环、匀化片以及导光镜筒;所述激光源发射出的激光经过扩束器将光束直径扩大,扩大后的光束经过匀化器中的匀化片,入射眼睛后在视网膜上形成一个均匀大光斑的像,像的大小覆盖整个眼底后极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眼底后极部的光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半导体激光固定器两端通过螺纹结构与激光源和扩束器紧密连接;所述半导体激光固定器采用光敏树脂制成;所述光敏树脂由聚合物单体、预聚体及光敏剂组成。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眼底后极部的光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扩束器的入光口处安装凹透镜或凸透镜,出光口处安装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覃欢张光宇程中文申琪杨思华邢达
申请(专利权)人:华南师范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