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质生态修复复合生态滤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535318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09 15:0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水质生态修复复合生态滤床,包括浮框,其内部种植有净水植物,还包括过滤组件、输水组件,过滤组件包括管体,管体固定设置在浮框的底部,其周面开设有多个进水孔;筒体转动套设在管体上,筒体内部设置有滤料层,筒体的周面设置为网状结构;输水组件的进水端与管体的端部连通,出水端延伸至净水植物的上方,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设置过滤组件和输水组件,通过输水组件将过滤组件过滤之后的水输送到净水植物上方,净水植物对过滤后的水进行金属离子净化,同时避免了水中的固体污染物喷洒到净水植物上,本发明专利技术将第一内筒和第一外筒设置为转动套设在管体上,当第一外筒的一侧被堵塞时,通过第二刮板将第一外筒的外壁固体物刮掉,防止滤网堵塞。防止滤网堵塞。防止滤网堵塞。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质生态修复复合生态滤床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水质修复设备
,特别涉及一种水质生态修复复合生态滤床。

技术介绍

[0002]水体为水生生物的繁衍生息提供了基本的场所,各种生物通过物质流和能量流相互联系并维持生命,形成了水生生态系统。天然水体对排入其中的某些物质具有一定限度的自然净化能力,使污染的水质得到改善。但是如果污染物过量,超过水体自身的环境容量,这种功能就会丧失,从而导致水质恶化。
[0003]水体受到严重污染后,不但直接危害人体健康。首当其冲受害的是水生生物,使生物种类发生变化,许多敏感的种类可能消失,而一些忍耐型种类的个体大量繁殖起来。如果污染程度继续发展和加剧,不仅导致水生生物多样性的持续衰减,最终还会使水生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遭到破坏。
[0004]水中的耗氧污染物主要体现在废水的COD、BOD、TOC等指标,这些污染物会消耗大量的氧气,待到氧气消耗殆尽,水体就会发生厌氧反应,产生恶臭,水中动植物难以存活,污染范围大、污染程度也高。
[0005]水中的固体污染物主要体现在废水的悬浮物、浊度、色度等指标,通常由肉眼也可直接观测到大概的范围。固体污染物过高的废水排放到自然界的水体中,会使水体溶解氧下降,影响水中动植物的光合作用,严重时可致水生动植物大量死亡。
[0006]现有技术中,通过生态滤床对水体进行修复,生态滤床的顶部浮动设置净水植物,对水中的重金属离子起到吸收作用,通过水泵将水抽出喷到净水植物上,但是,由于水中还含有一些固体污染物,直接喷洒到净水植物上会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严重时导致净水植物的死亡。

技术实现思路

[0007]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水质生态修复复合生态滤床,能够将喷至净水植物的水进行过滤,并且使固体颗粒物沉积在接料槽内。
[0008]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水质生态修复复合生态滤床,包括浮框,其内部种植有净水植物,还包括:
[0009]过滤组件,其包括:管体,固定设置在浮框的底部,其周面开设有多个进水孔;筒体,套设在管体上,筒体内部设置有滤料层,筒体的周面设置为网状结构;
[0010]输水组件,其进水端与管体的端部连通,出水端延伸至净水植物的上方。
[0011]优选的,所述筒体包括第一内筒,转动套设在管体上,第一内筒外侧固定套设有第一外筒,第一外筒和第一内筒之间的腔体装填有一级滤料,且腔体的两端封闭,第一外筒和第一内筒的周面均开设有若干个进水孔。
[0012]优选的,所述第一内筒内部套设有第二筒体,第二筒体与管体固定连接,第二筒体与管体之间填充有二级滤料。
[0013]优选的,所述第一内筒的内部设置有多个第一刮板,多个第一刮板沿第一内筒的周向均布设置,第一刮板的一侧与第一内筒固定连接,另外一侧与第二筒体接触。
[0014]优选的,所述浮框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架,所述管体的两端与支架固定连接。
[0015]优选的,第一外筒的底部设置有第二刮板,其长度方向沿第一外筒的轴向设置,其两端均与支架固定连接,其一侧与第一外筒的外周面接触设置。
[0016]优选的,第一刮板靠近第二筒体的一侧和第二刮板靠近第一外筒的一侧均固定设置有毛刷。
[0017]优选的,所述第一外筒的底部设置有接料槽,接料槽通过支架与浮框固定连接。
[0018]优选的,所述浮框的底部封设置,且浮框的底部设置有单向排水阀。
[0019]优选的,所述输水组件包括水泵,其进水端与管体的端部连通,出水端连通有喷头,喷头固定设置在浮框上方,且朝向净水植物。
[002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水质生态修复复合生态滤床,其有益效果是:
[0021]1、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过滤组件和输水组件,通过输水组件将过滤组件过滤之后的水输送到净水植物上方,净水植物对过滤后的水进行金属离子净化,同时避免了水中的固体污染物喷洒到净水植物上。
[0022]2、本专利技术将第一内筒和第一外筒设置为转动套设在管体上,当通过水泵抽水时,水从第一内筒和第一外筒的周面进入,固体污染物被过滤,一部分固体污染物被阻挡在第一外筒外部,当第一外筒的一侧被堵塞时,另一侧进水正常,水流会驱动第一内筒和第一外筒沿着管体转动,通过第二刮板将第一外筒的外壁固体物刮掉,防止滤网堵塞。
附图说明
[0023]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4]图2为本专利技术主视方向的剖视图;
[0025]图3为本专利技术左视方向的剖视图;
[0026]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0027]附图标记说明:
[0028]1、接料槽;2、水泵;3、管体;4、筒体;41、第一外筒;42、第一内筒;43、第二筒体;5、支架;6、浮框;7、水管;8、第二刮板;9、第一刮板;10、挡板;11、一级滤料;12、二级滤料;13、单向排水阀;14、喷头;15、通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下面结合附图1至图4,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但应当理解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
[0030]如图1和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水质生态修复复合生态滤床,包括浮框6,其内部种植有净水植物,还包括过滤组件、输水组件,过滤组件包括管体3,管体3固定设置在浮框6的底部,其周面开设有多个进水孔;筒体4转动套设在管体3上,筒体4内部设置有滤料层,筒体4的周面设置为网状结构;输水组件的进水端与管体3的端部连通,出水端延伸至净水植物的上方。
[0031]在使用时,将浮框放在水体内,通过输水组件将管体3内的水向上抽,输送至净水
植物的上方,此过程中,水经过筒体4的外周面进入滤料层,经过滤料层过滤后从管体3周面的进水孔进入管体3内部,随着水流的冲击力,筒体4能够在管体3的周向转动,防止固体颗粒物在筒体4的外周面聚集堆积。
[0032]浮框6的外周面设置有气囊,浮框6的顶部螺纹连接有多个竖直设置的螺栓,螺栓的底部转动连接有环件,所述气囊从多个环件内部穿过,通过调节螺栓的高度可以调节气囊的高度,从而能够对浮框6位于水体内的高度进行调节。
[0033]如图2和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筒体4包括第一内筒42,转动套设在管体3上,第一内筒42外侧固定套设有第一外筒41,第一外筒41和第一内筒42之间的腔体装填有一级滤料11,且腔体的两端封闭,第一外筒41和第一内筒42的周面均开设有若干个进水孔。
[0034]水体从第一外筒41的周面经过以及滤料11进入第一内筒42内部,从而进入管体3内部。
[0035]为了进一步实现对水体的固体颗粒物的过滤效果,第一内筒42内部套设有第二筒体43,第二筒体43与管体3固定连接,第二筒体43与管体3之间填充有二级滤料12。
[0036]通过逐级过滤防止单级过滤导致过滤过粗导致的过滤效果不好,或过滤过细导致的颗粒物堆积堵塞。
[0037]为了实现对第二筒体43的外周面吸附的固体颗粒物进行处理,第一内筒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质生态修复复合生态滤床,包括浮框(6),其内部种植有净水植物,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过滤组件,其包括:管体(3),沿水平方向固定设置在浮框(6)的底部,其周面开设有多个进水孔;筒体(4),套设在管体(3)上,筒体(4)内部设置有滤料层,筒体(4)的周面设置为网状结构;输水组件,其进水端与管体(3)的端部连通,出水端延伸至净水植物的上方。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质生态修复复合生态滤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4)包括第一内筒(42),转动套设在管体(3)上,第一内筒(42)外侧固定套设有第一外筒(41),第一外筒(41)和第一内筒(42)之间的腔体装填有一级滤料(11),且腔体的两端封闭,第一外筒(41)和第一内筒(42)的周面均开设有若干个进水孔。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水质生态修复复合生态滤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内筒(42)内部套设有第二筒体(43),第二筒体(43)与管体(3)固定连接,第二筒体(43)与管体(3)之间填充有二级滤料(12)。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水质生态修复复合生态滤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内筒(42)的内部设置有多个第一刮板(9),多个第一刮板(9)沿第一内筒(42)的周向均布设置,第一刮板(9)的一侧与第一内筒(42)固定连接,另外一侧与第二筒体(43)接触。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水质生态修复复合生态滤床,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熊小琴苏建翟婉婷刘浩李云生周玉民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省浙新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