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环境除尘灰预处理后进入烧结配料的生产工艺及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金属冶炼
,特别涉及一种环境除尘灰预处理后进入烧结配料的生产工艺及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钢铁工业流程产生钢产量8%
‑
10%%左右的粉尘,作为循环负荷,钢铁行业,从原料场、烧结、球团、炼焦、炼铁、炼钢、轧钢等数10道工序通过除尘收集系统,要产生占钢产量的10%的烟气污染物和环境粉尘粉料,传统一般由烧结消化。
[0003]现有技术下的环境除尘灰处理方法往往存在以下缺陷:
[0004]1、当前烧结主要消化方式是直接配用,除尘灰粒度细,难以润湿,在混合过程中不易成球,在配用过程中影响料层透气性,且游离粉尘颗粒易被抽走,加大的生产过程的循环负荷,影响烧结生产指标的提升。
[0005]2、目前国内宝钢有一套润磨+圆盘造球线,由宝钢研究院自行做工艺设计,中冶长天做工程设计,制备除尘灰球团配加使用,然而该设备投资巨大,高达数千万元,占地大,运行费用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的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环境除尘灰预处理后进入烧结配料的生产工艺,包括如下步骤:S1:收集环境除尘灰的粉尘储存于料仓(72)内部,将粉尘通过斗式提升机(7)由料仓(72)向上抬升,将所抬升的粉尘投入螺旋给料机(2)内部;S2:螺旋给料机(2)将粉尘传送至强制给料机(1)内部,按照0.5%
‑
1.5%的比例向粉尘中添加粘结剂,粘结剂选择石灰乳或纤维素,石灰乳或纤维素通过另配置的石灰乳或纤维素制备设备进行预先制备,螺旋给料机(2)将混合过粘结剂的粉尘导入造粒机(3);S3:造粒机(3)对混合过粘结剂的粉尘进行造粒压球,形成料球,料球进入卧式搅拌机(4)内部进行破碎整粒,整粒完成后导入圆筒筛(5);S4:圆筒筛(5)对料球进行筛分,筛分后产生的多余粉尘落入螺旋返料机(6)中,螺旋返料机(6)将粉尘返还进入料仓(72)内部,通过斗式提升机(7)返粉回到入口继续造球,圆筒筛(5)筛出的料球颗粒通过后续配料皮带导出。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境除尘灰预处理后进入烧结配料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在S4中,圆筒筛(5)对料球进行筛分并筛出料球颗粒,还包括:通过对后续配料皮带导出的料球表面的残留粉尘度进行检测进而确定圆筒筛(5)的筛选振动频率,在配料皮带与圆筒筛(5)靠近的一侧设置激光粉尘传感器,用于检测从圆筒筛(5)输出的料球外周上的粉尘浓度c;所述激光粉尘传感器上设有:激光发射模块,照射到所述料球颗粒表面,经料球颗粒反射后形成光脉冲信号;探测模块,用于接收所述激光发射模块反射回来的光脉冲信号,并通过探测模块将光脉冲信号转换为电脉冲信号;信号转换模块,与所述探测模块通信连接,并用于将所述电脉冲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数据处理模块,用于将数字信号中的脉冲信息确定料球颗粒在二维图像中的位置坐标,将在所述设定统计时间内位置坐标保持不变的一个粉尘作为所述二维图像中的一个像素点,并通过以下公式计算在单位时间内位置坐标保持不变的粉尘数量所对应的像素点数量N:其中t为时间点,单位为秒,m为时间点t取值为m时,m为大于1的正整数,n
i
为单位时间点t时坐标保持不变的粉尘数量所对应的像素点数量;通过以下公式计算料球外周上的粉尘浓度c:其中W为二维图像中的总像素点数量;警报模块,与所述数据处理模块通信连接,并接收所述数据处理模块传递的分析结果,当所述数据处理模块计算出的所述料球外周上的粉尘浓度超过预设残留范围时,所述警报模块发出警报提醒。3.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境除尘灰预处理后进入烧结配料的生产工艺利用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强制给料机(1)、螺旋给料机(2)、造粒机(3)、卧式搅拌机(4)、圆筒筛(5)、螺旋返料机(6)和斗式提升机(7),强制给料机(1)的顶部设置有螺旋给料机(2),强制给料机(1)的底部连接有造粒机(3),造粒机(3)的底部连接有卧式搅拌机(4),卧式搅拌机
(4)的底部连接有圆筒筛(5),圆筒筛(5)的底部连接有螺旋返料机(6),螺旋返料机(6)的出料端下方设置有斗式提升机(7),斗式提升机(7)的顶部连接在螺旋给料机(2)的顶部。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环境除尘灰预处理后进入烧结配料的生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强制给料机(1)包括有给料斗(11)、接料坡(12)、安装端(13)、固定架(14)、第一变向齿轮箱(15)、第一电机(16)、旋转杆(17)和螺旋给料板(18),给料斗(11)的顶部侧边设置有接料坡(12),接料坡(12)与给料斗(11)的顶部开口相连通,接料坡(12)设置于螺旋给料机(2)的下方,给料斗(11)的顶部开口处设置固定连接有固定架(14),固定架(14)的顶部设置有第一变向齿轮箱(15),第一变向齿轮箱(15)的侧面设置有第一电机(16),第一电机(16)的输出轴连接在第一变向齿轮箱(15)的内部,第一变向齿轮箱(15)的底部设置有旋转杆(17),旋转杆(17)的顶部通过第一变向齿轮箱(15)与第一电机(16)的输出轴传动连接,旋转杆(17)的侧面设置有螺旋给料板(18),给料斗(11)的底部设置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全伟,闫君忠,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省镔鑫钢铁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