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核事故救援正压式防护担架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5532888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09 14:5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核事故救援正压式防护担架系统,包括担架框架、担架板、睡囊、前拖座、后拖座和正压通气机构;担架框架前后两端中部分别设有贯穿槽;担架板活动嵌接在担架框架中,底面固定设有旋转支撑杆,旋转支撑杆两端分别穿过两个贯穿槽;睡囊以头后脚前的方位固定设置在担架板上,睡囊头部位置两侧分别设有呕吐收集机构;前拖座设置在担架框架前方;后拖座设置在担架框架后方,后拖座内部设有用于驱动旋转支撑杆转动的驱动机构;正压通气机构设置在后拖座上,能够为睡囊内部通入洁净空气。总之,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结构新颖、使用方便、安全高效等优点。高效等优点。高效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核事故救援正压式防护担架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特种救援设备
,特别涉及一种核事故救援正压式防护担架系统。

技术介绍

[0002]核事故按核设施与核活动分类,有核反应堆事故,核燃料循环设施事故,放射性废物管理设施事故,核燃料或放射性废物运输和贮存事故,用于农业、工业、医学和有关科研目的的放射性同位素生产、使用、贮存、处理和运输的事故,用放射性同位素作空间物体动力源的事故,以及武器库等事故,主要以武器,核电站等事故。
[0003]核事故发生时,具有核辐射的放射性物质会出现在空气中,弥漫于核事故现场附近,这些放射性微尘和气体被吸入体内或落在人们身上可能造成一定的危害,在核事故现场工作的人员会第一时间被放射性物质伤害,造成皮肤灼伤,放射性物质还可通过呼吸吸入,皮肤伤口及消化道吸收进入体内,引起内辐射,被放射性物质辐射后的症状有:疲劳、头昏、失眠、皮肤发红、溃疡、出血、脱发、白血病、呕吐、腹泻等。
[0004]为了在转运核事故现场和核生化环境下的伤员时,防止核辐射、核微尘、有毒气体、有害细菌、病毒、毒素对伤病员造成的二次伤害,需要对核事故伤病员进行迅速转移,但是目前使用的普通担架无法避免核辐射现场的二次伤害,并且在转运过程中伤病员可能会呕吐,呕吐物如果堵塞口鼻,甚至会发生窒息的情况,普通担架的平躺式设计无法解决伤员呕吐问题,伤员在发生呕吐时如保持平躺姿势,呕吐物会堵塞伤员口鼻造成窒息。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核事故救援正压式防护担架系统,能够对核事故现场伤员进行封闭转移,并且针对伤员在转移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呕吐行为进行处理,可以通过人工控制担架板转动,或呕吐行为检测机构监测预测伤员呕吐趋势控制担架板转动,使伤员在呕吐过程中保持侧卧姿势,避免呕吐物堵塞口鼻。
[0006]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核事故救援正压式防护担架系统,包括:
[0007]担架框架,前后两端中部分别设有贯穿槽;
[0008]担架板,活动嵌接在所述担架框架中,所述担架板底面固定设有旋转支撑杆,所述旋转支撑杆两端分别穿过两个所述贯穿槽;
[0009]睡囊,以头后脚前的方位固定设置在所述担架板上,所述睡囊头部位置两侧分别设有呕吐收集机构;
[0010]前拖座,设置在所述担架框架前方,所述前拖座内部设有前轴承,所述旋转支撑杆的前端与所述前轴承内环固定连接,前拖座前侧还设有两个前把手;
[0011]后拖座,设置在所述担架框架后方,所述后拖座内部设有后轴承,所述旋转支撑杆的后端穿过所述后轴承,并与后轴承的内环固定连接,后拖座内部还设有用于驱动旋转支撑杆转动的驱动机构,后拖座后侧设有两个后把手;
[0012]正压通气机构,设置在所述后拖座上,能够为所述睡囊内部通入洁净空气。
[0013]进一步地,所述驱动机构包括:
[0014]从动锥齿轮,固定设置在所述旋转支撑杆后端;
[0015]伺服驱动电机,设置在所述后拖座内部,所述伺服驱动电机的输出端上设有与所述从动锥齿轮啮合的主动锥齿轮;
[0016]控制按键,设置在所述后把手上,转运人员能够通过按动控制按键来控制伺服驱动电机的旋转方向和旋转角度。
[0017]进一步地,所述呕吐收集机构包括:
[0018]单向止回阀板,设置在所述睡囊头部位置一侧,能够在睡囊倾斜时通过重力作用打开;
[0019]密封空腔,罩设在所述单向止回阀板外侧,且所述密封空罩设的担架板表面设有收集口;
[0020]收集盒,设置在所述担架板底面,且与所述收集口连通。
[0021]进一步地,所述睡囊包括:
[0022]睡囊底座,固定设置在所述担架板上;
[0023]睡囊罩,通过密封拉链连接在所述睡囊底座上;
[0024]面罩,设置在所述睡囊罩的头部位置处,所述面罩上设有对讲系统,所述对讲系统包括设置在所述面罩内侧面的咪头和设置在面罩外侧面的扬声器,伤病员的声音能够被咪头获取,并经所述扬声器播放。
[0025]进一步地,所述面罩还包括呕吐行为监测机构,所述呕吐行为检测机构包括设置在面罩内侧面的声音识别器和气味识别器,所述声音识别器和气味识别器能够识别呕吐声音和呕吐物中胃酸气味,并能够通过识别信号控制所述伺服驱动电机的启停。
[0026]进一步地,所述睡囊罩的面罩两侧分别设有操作孔,每个所述操作孔上密封连接一个操作手套,转运人员能够戴上操作手套并通过操作孔伸入睡囊内部进行护理操作。
[0027]进一步地,所述担架框架左右两侧内部分别设有牵引机构,所述牵引机构包括:
[0028]滚筒,转动式设置在所述担架框架的框体内部;
[0029]发条弹簧,卷绕在所述滚筒上;
[0030]牵引索,一端与所述发条弹簧外端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担架板侧面固定连接,牵引机构可以在担架板转动倾斜状态下牵引担架板,使担架板保持稳定状态,避免剧烈晃动使伤员不适。
[0031]进一步地,所述担架框架左右两侧底部分别设有折叠支架,所述折叠支架底部设有滚轮。
[0032]进一步地,所述正压通气机构包括:
[0033]送风主机,设置在所述后拖座上;
[0034]送风管路,一端连接在所述送风主机的出气端口上,另一端与所述睡囊底座的头顶位置连通;
[0035]抽气管路,一端与所述送风主机的进气端口连接,另一端位于所述睡囊底座的腿部位置处;
[0036]滤芯,设置在所述送风主机的进气端口内。
[0037]进一步地,所述担架板上还设有体征监测机构,所述体征监测机构包括监测主机和与所述监测主机连接的心率监测仪、体温监测仪、血氧监测仪和血压监测仪,所述心率监测仪、体温监测仪、血氧监测仪和血压监测仪收纳设置在所述睡囊底座内侧面。
[0038]本专利技术的工作方法:将核事故现场的伤病员放置在睡囊的睡囊底座中,将体征监测机构的心率监测仪、体温监测仪、血氧监测仪和血压监测仪连接在伤病员身上对应位置处,将睡囊罩罩在睡囊底座上,拉上密封拉链,打开正压通气机构的送风主机,向伤病员头部输送经滤芯过滤后的洁净气体,转运人员分别握住前把手和后把手将担架系统整体抬起搬运,患者头部靠近位于后方的转运人员,后方转运人员通过面罩和监测主机实时观察伤病员状况,如方转运人员通过面罩观察到伤病员发生呕吐,后方转运人员按动后把手上的控制按键,控制伺服驱动电机驱动旋转支撑杆向一侧转动,担架板和睡囊同步向该侧转动,使伤病员呈近侧卧位,此时该侧的单向止回阀板在重力作用下打开,患者呕吐物经收集口进入收集盒内,后方转运人员还可戴上操作手套经操作孔伸入睡囊内部对患者口鼻处的呕吐物进行清理,呕吐结束后,通过控制按键控制睡囊复位至水平状态,此时单向止回阀板关闭密封,避免呕吐物气味散发至伤病员头部,如方转运人员没有及时通过面罩观察到伤病员发生呕吐,呕吐行为检测机构的声音识别器内预设有采集的多种呕吐声音数据,声音识别器通过识别对比伤员呕吐前发出的呕吐声音,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核事故救援正压式防护担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担架框架(1),前后两端中部分别设有贯穿槽(11);担架板(2),活动嵌接在所述担架框架(1)中,所述担架板(2)底面固定设有旋转支撑杆(21),所述旋转支撑杆(21)两端分别穿过两个所述贯穿槽(11);睡囊(3),以头后脚前的方位固定设置在所述担架板(2)上,所述睡囊(3)头部位置两侧分别设有呕吐收集机构(31);前拖座(4),设置在所述担架框架(1)前方,所述前拖座(4)内部设有前轴承(41),所述旋转支撑杆(21)的前端与所述前轴承(41)内环固定连接,前拖座(4)前侧还设有两个前把手(42);后拖座(5),设置在所述担架框架(1)后方,所述后拖座(5)内部设有后轴承(51),所述旋转支撑杆(21)的后端穿过所述后轴承(51),并与后轴承(51)的内环固定连接,后拖座(5)内部还设有用于驱动旋转支撑杆(21)转动的驱动机构(52),后拖座(5)后侧设有两个后把手(53);正压通气机构(6),设置在所述后拖座(5)上,能够为所述睡囊(3)内部通入洁净空气。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核事故救援正压式防护担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52)包括:从动锥齿轮(521),固定设置在所述旋转支撑杆(21)后端;伺服驱动电机(522),设置在所述后拖座(5)内部,所述伺服驱动电机(522)的输出端上设有与所述从动锥齿轮(521)啮合的主动锥齿轮(523);控制按键(524),设置在所述后把手(53)上,转运人员能够通过按动控制按键(524)来控制伺服驱动电机(522)的旋转方向和旋转角度。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核事故救援正压式防护担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呕吐收集机构(31)包括:单向止回阀板(311),设置在所述睡囊(3)头部位置一侧,能够在睡囊(3)倾斜时通过重力作用打开;密封空腔(312),罩设在所述单向止回阀板(311)外侧,且所述密封空(312)罩设的担架板(2)表面设有收集口(313);收集盒(314),设置在所述担架板(2)底面,且与所述收集口(313)连通。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核事故救援正压式防护担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睡囊(3)包括:睡囊底座(32),固定设置在所述担架板(2)上;睡囊罩(33),通过密封拉链(331)连接在所述睡囊底座(32)上;面罩(34),设置在所述睡囊罩(33)的头部位置处,所述面罩(34)上设有对讲系统(341),所述对讲系统(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开荣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