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用充电电缆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5532800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09 14:5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电力电缆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一种新能源汽车用充电电缆及其制备方法,弹性体,被设置成“Y”型;三根线芯,设置在“Y”型所述弹性体的三个凹槽内,并与所述弹性体侧壁相切设置;填充绳,填充在所述弹性体与所述线芯的绞合缝隙内,绕包带,绕包在所述填充绳的外壁;其中,所述弹性体的内部中心位置处嵌设有一根加强芯;通过预制的聚烯烃弹性体以及其内部嵌设的加强芯,提高电缆整体的抗拉伸性能,且预制的聚烯烃弹性体可将三根线芯分隔设置,在线缆受到外部挤压作用力时,可通过弹性体的弹性变形缓冲压力,避免线芯受到挤压而被破坏,提高了电缆在恶劣环境中的使用可靠性,从而提高了线缆抗压、耐温性能。耐温性能。耐温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新能源汽车用充电电缆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力电缆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新能源汽车用充电电缆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新能源汽车是利用其它能源来代替普通的燃油能源作为驱动的动力,节能环保,受到了各个国家和地方的支持,不仅大规模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同时配套的充电桩、充电站也广泛地建设和投入运营。
[0003]新能源汽车用充电电缆与充电桩、充电场站配合使用,大多布设在户外环境下,作为执行器的充电枪头与车辆充电口对接时,往往需要来回移动、拖拽连接在充电枪头与充电桩之间的电缆,且存在被汽车经常性碾压的情况,使用环境较为恶劣,因此,电缆需要在保证正常输电及通讯传输的前提下,应具有良好的抗拉和抗压能力,且在炎热的夏季,尤其是在长期高温环境下(日间温度在37摄氏度以上,甚至夜间也在31

32摄氏度以上),在高温使用的环境下,为避免电缆温度过热产生绝缘热击穿而导致电缆发生短路故障的情况,充电电缆、充电枪头的散热性能提出更严峻的挑战和安全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根据本专利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能源汽车用充电电缆,其特征在于,包括:弹性体(1),被设置成“Y”型;三根线芯(2),设置在“Y”型所述弹性体(1)的三个凹槽内,并与所述弹性体(1)侧壁相切设置;填充绳(3),填充在所述弹性体(1)与所述线芯(2)的绞合缝隙内;绕包带(4),绕包在所述填充绳(3)的外壁,将所述弹性体(1)、所述线芯(2)和所述填充绳(3)固形成截面为圆形的缆芯;内衬层(5),挤包在所述绕包带(4)的外壁;编织屏蔽层(6),编织包覆在所述内衬层(5)的外壁;外护套(7),挤包在所述编织屏蔽层(6)的外壁;其中,所述弹性体(1)的内部嵌设有三根进液管(11)和一根加强芯(12),三根所述进液管(11)呈轴对称分布在所述弹性体(1)的三个顶点中心位置处,一根所述加强芯(12)位于所述弹性体(1)的中心位置处;所述线芯(2)包括导体(21)、编织层(22)和绝缘管套(23),所述编织层(22)绕包在所述导体(21)外侧,所述绝缘管套(23)套设在所述编织层(22)外侧,所述编织层(22)与所述绝缘管套(23)之间间隙,所述间隙形成供冷却液流动的液流通道(201);每根所述进液管(11)与其中一根所述线芯(2)上的所述液流通道(201)连通,以形成供冷却液流通且彼此独立的冷却回路,每一根所述导体(21)分别对应一个冷却回路,使单根所述导体(21)单独置于在一个冷却回路的冷却液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能源汽车用充电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体(1)包括被预制成截面为“Y”型的聚烯烃弹性体。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能源汽车用充电电缆,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弹性体(1)顶点的三根所述进液管(11)与位于中心的一根所述加强芯(12)之间的夹角为120
°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能源汽车用充电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液管(11)包括交联聚乙烯层,厚度为1.5

2.0mm。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能源汽车用充电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芯(12)包括多股钢丝绳,采用1+6+12的正规绞合方式绞合成截面为圆形。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能源汽车用充电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导体(21)包括经退火处理的多根直径为0.1~0.2mm的第六类软铜丝绞合而成,采用1+6+12的正规绞合方式绞合成截面为圆形,绞合节距是8

15倍。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能源汽车用充电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编织层(22)包括铜丝、尼龙丝、防弹丝等丝状物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混合编织而成的编织层。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能源汽车用充电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管套(23)包括辐照交联聚乙烯层,厚度为1.2

1.5mm。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能源汽车用充电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填充绳(3)包括截面为圆形的聚丙烯网状撕裂纤维绳。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能源汽车用充电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绕包带(4)包括聚酯带,绕包搭盖率≧50%,绕包层数是2

3层。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能源汽车用充电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衬层(5)包括低
烟无卤聚烯烃内护层,厚度为0.2

0.5mm。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能源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程斌李中义周佩马晔张林锐华健李沿王益国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市华美电缆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