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缆外护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522582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09 14: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缆外护套,包括外护套本体,所述外护套本体的外壁上设有向外凸出的凸棱,所述凸棱在所述外护套本体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凸棱呈螺旋状,所述凸棱的螺旋轴线与所述外护套本体的轴线位于同一条直线上,所述凸棱的螺旋内缘与所述外护套本体的外壁之间固定连接。所述凸棱能够对所述外护套本体起到有效的支撑作用,避免所述外护套本体与地面或外物直接接触而产生磨损,在所述外护套本体出现意外破损时,亦能够人体与所述外护套本体之间起到有效的物理隔离作用,从而减小或消除人体触电的安全隐患。人体触电的安全隐患。人体触电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缆外护套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电缆外护套,属于电缆


技术介绍

[0002]建筑工地的临时用电非常普遍及常见,现有的电缆外护套的外壁面通常呈光滑的圆柱面,电缆在使用过程中由于经常性拖拽或碾压造成的外护套破损率非常高,且破损的电缆外护套通常不易被发现,极易发生人体皮肤接触到电缆外护套的破损部位触电,存在安全隐患甚至造成安全事故。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电缆外护套,能够在电缆外护套出现破损时,有效地保证使用者的人身安全。
[0004]本技术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缆外护套,包括外护套本体,所述外护套本体的外壁上设有向外凸出的凸棱,所述凸棱在所述外护套本体的长度方向延伸。
[0005]优选的,所述凸棱呈螺旋状,所述凸棱的螺旋轴线(螺旋状的轴线)与所述外护套本体的轴线位于同一条直线上,所述凸棱的螺旋内缘与所述外护套本体的外壁之间固定连接。
[0006]优选的,呈螺旋状的所述凸棱的数量为一个或多个,多个所述凸棱沿所述外护套本体的周向上均匀分布。
[0007]优选的,所述凸棱呈长条状,或称直线状,与所述外护套本体的轴线平行,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凸棱沿所述外护套本体的周向均匀分布。
[0008]优选的,所述凸棱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凸棱在所述外护套本体的外壁上纵横交错或斜向交错,形成凸棱网格。
[0009]优选的,所述凸棱呈双层结构。
[0010]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凸棱包括相互连接在一起的外侧层和内侧层(外护套本体的径向上远离轴线的方向为外),所述外侧层为耐磨层,所述凸棱的内侧层为弹性层。
[0011]所述耐磨层可以采用适宜的合金材料或其他耐磨材料制成,以保证耐磨效果。
[0012]所述弹性层可以采用适宜的弹性材料制成,例如为橡塑材料层,或称橡胶层,以保证外侧层与外护套本体之间的粘结并保证凸棱的柔性(适宜的可弯折性能)。
[0013]优选的,所述耐磨层可以采用连续结构或非连续结构(或称断续结构,类似于“虚线”)。
[0014]例如,所述耐磨层采用点状(包括短线状)分布的断续结构。断续结构的耐磨层在保证耐磨效果的同时,能够有效地避免连续结构中易于出现的断裂现象,进而避免断裂部位易于出现的“刺”(因断裂处剥离而翘起/脱出的刺状结构)。
[0015]例如,所述耐磨层可以由沿凸棱延伸方向等间距分布的若干耐磨材料凸点构成,所称凸点可以为从所述内侧层的外侧表面凸起的小球冠状结构或其他形状的小凸起结构。
当这些凸点在外部硬质物体表面滑动摩擦时,特别是当两者之间存在较大压力时,位于凸点内侧的弹性层局部受压形变,由此减小了凸点与硬质材料之间的作用力,进而减小了对凸点的磨损。
[0016]优选的,所述凸棱的横截面呈凹形,凹口朝向所述外护套本体的外壁,即所述凸棱的内缘上设有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凹槽,所述凹槽通常为通槽。
[0017]所述凹槽可以为矩形槽、圆形槽或燕尾形槽。
[0018]在粘接剂粘结或外护套本体成型的过程中,粘接剂或外护套本体的材料会进入甚至充满所述凹槽,由此增大了凸棱在外护套本体上的连接强度。
[0019]优选的,所述凸棱的横截面呈外宽内窄的燕尾形。
[0020]优选的,所述凸棱的高度为2

3mm。
[0021]优选的,所述凸棱为橡胶凸棱。
[0022]所述凸棱与所述外护套本体可以一体成型,或者所述凸棱与所述外护套本体粘接或热熔连接。
[0023]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的所述凸棱的设置,一方面可以对所述外护套本体起到有效的支撑作用,避免所述外护套本体与地面或外物直接接触,从而避免电缆在使用过程中由于经常性的拖拽或碾压造成破损漏电,另一方面可以在所述外护套本体出现意外破损且人体与电缆发生接触时,在人体与所述外护套本体之间起到有效的隔离作用,避免人体与所述外护套本体之间发生接触,从而消除人体触电的安全隐患,避免安全事故发生。
附图说明
[0024]图1是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2是本技术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3是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的横截面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4是本技术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横截面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8]参见图1

4,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电缆外护套,包括外护套本体1,所述外护套本体的外壁上设有向外凸出的凸棱2,所述凸棱在所述外护套本体的长度方向延伸。
[0029]所述凸棱可以采用以下任一种方式设置在所述外护套本体的外壁上:
[0030]1)所述凸棱呈螺旋状,数量为一个或若干个,所述凸棱的螺旋轴线与所述外护套本体的轴线位于同一条直线上,所述凸棱的螺旋内缘与所述外护套本体的外壁之间固定连接,即所述凸棱以螺旋的方式包覆在所述外护套本体的外壁上。
[0031]沿所述外护套本体的任一母线方向上的任意相邻的凸棱部分之间的间距优选相同,且间距优选不大于3cm,以提高对所述外护套本体的保护效果。
[0032]2)所述凸棱呈长条状(直线状),所述凸棱与所述外护套本体的轴线平行,所述凸棱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凸棱沿所述外护套本体的周向均匀分布。
[0033]所述凸棱的数量优选不小于4个,以实现对所述外护套本体的有效支撑,保证在电缆的使用过程中所述外护套本体不与地面或外物直接接触。
[0034]3)所述凸棱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凸棱在所述外护套本体的外壁上纵横交错或斜向交错,形成凸棱网格。相互平行的所述凸棱中,任意相邻的两个凸棱之间的间距优选相同,且间距不大于2cm,以提高对所述外护套本体的保护效果。
[0035]所述凸棱也可以采用其他适宜的在所述外护套本体的长度方向延伸的方式设置在所述外护套本体上。
[0036]所述凸棱的设置,一方面可以对所述外护套本体起到有效的支撑作用,避免所述外护套本体与地面或外物直接接触,从而避免电缆在使用过程中由于经常性的拖拽或碾压造成破损漏电,另一方面可以在所述外护套本体出现意外破损且人体与电缆发生接触时,在人体与所述外护套本体之间起到有效的隔离作用,避免人体与所述外护套本体之间发生接触,从而消除人体触电的安全隐患,避免安全事故发生。
[0037]所述凸棱的横截面优选呈凹形,凹口朝向所述外护套本体的外壁,即所述凸棱的内缘上设有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凹槽3,所述凹槽通常为通槽。如此设置,当所述凸棱受到拖拽或碾压等外力时,受力处可以向内发生弹性形变,且由于所述凸棱具有足够的长度(凸棱的长度与所述外护套本体的长度相同),会将受到的外力向其延伸方向传递,弹性形变会控制在一定的限度内,不会过大,从而保证所述凸棱不会在外力作用下破损或断裂,进而保证对所述外护套本体以及工作人员(当工作人员接触电缆时)的保护效果。
[0038]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缆外护套,包括外护套本体,所述外护套本体的外壁上设有向外凸出的凸棱,所述凸棱在所述外护套本体的长度方向延伸,其特征在于所述凸棱呈双层结构,外侧层为耐磨层,内侧层为弹性层,所述耐磨层采用点状分布的断续结构;或者,所述凸棱的内缘上设有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凹槽,所述凹槽内穿设有金属丝,所述金属丝的长度与所述凹槽的长度相同。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缆外护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凸棱呈螺旋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志军田磊刘磊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正和恒基滨水生态环境治理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