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液晶书写装置的电路引出结构及液晶书写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532277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09 14:5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液晶书写装置的电路引出结构及液晶书写装置,包括:第一方向上分别置有驱动芯片的第一柔性电路板和第二柔性电路板,第二方向上分别置有驱动芯片的第三柔性电路板和第四柔性电路板,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垂直;第一柔性电路板与液晶书写装置的第一方向的多个导电区域连接,第二柔性电路板与剩余导电区域连接;第三柔性电路板与液晶书写装置的第二方向的多个导电区域连接,第四柔性电路板与剩余导电区域连接;第一和第二柔性电路板由一块矩形柔性电路板沿分割线对称设计,第三柔性电路板和第四柔性电路板由一块矩形柔性电路板沿分割线对称设计;降低了成本,提高了可靠性和生产效率。高了可靠性和生产效率。高了可靠性和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液晶书写装置的电路引出结构及液晶书写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液晶书写装置
,特别涉及一种用于液晶书写装置的电路引出结构及液晶书写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本部分的陈述仅仅是提供了与本专利技术相关的
技术介绍
,并不必然构成现有技术。
[0003]液晶书写装置一般包括第一导电膜(即上膜)、双稳态液晶层和第二导电膜(即下膜),上膜和下膜分割成相互绝缘的多个导电区域,沿X方向(即第一方向)的导电区域通过液晶书写装置的Y方向(即第二方向)一边通过柔性电路板(Flexible Printed Circuit,FPC)压接引出,沿Y方向的导电区域通过液晶书写装置的X方向一边通过FPC压接引出,X方向一边和Y方向一边均需要多个FPC。
[0004]以图1为例,X方向需要8个FPC,每两个FPC与一个电路板上的驱动芯片连接,即需要四个驱动芯片及对应电路板,Y方向需要7个FPC,每两个FPC与一个电路板上的驱动芯片连接,即需要四个驱动芯片及对应电路板,即使有三个FPC共用一个驱动芯片也需要三个驱动芯片及对应电路板,各个驱动芯片对应的电路板依次串接后与主控芯片连接。
[0005]专利技术人发现,现有的连接布局方式,需要多个FPC,且FPC均为矩形设计,每个FPC仅采用一侧与液晶书写装置的导电区域连接,存在较大的FPC浪费;X方向和Y方向均需要多个承载驱动芯片的电路板,电路板数量较多且电路板面积较大,提高了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液晶书写装置的电路引出结构及液晶书写装置,每个方向的导线区域分成两部分,每部分对应一个置有驱动芯片的柔性电路板,每个方向对应的两个柔性电路板由一块矩形柔性电路板沿分割线对称设计,极大的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液晶书写装置的生产效率,提高了电路引出结构的可靠性。
[0007]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8]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液晶书写装置的电路引出结构。
[0009]一种用于液晶书写装置的电路引出结构,其特征在于:
[0010]包括:第一方向上分别置有驱动芯片的第一柔性电路板和第二柔性电路板,第二方向上分别置有驱动芯片的第三柔性电路板和第四柔性电路板,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垂直;
[0011]第一柔性电路板的驱动引脚用于与液晶书写装置的第一方向的多个导电区域连接,第二柔性电路板的驱动引脚用于与液晶书写装置的第一方向剩余导电区域连接;
[0012]第三柔性电路板的驱动引脚用于与液晶书写装置的第二方向的多个导电区域连接,第四柔性电路板的驱动引脚用于与液晶书写装置的第二方向剩余导电区域连接;
[0013]第一柔性电路板和第二柔性电路板分别与第一连接电路板连接,第三柔性电路板和第四柔性电路板分别与第二连接电路板连接,第一连接电路板与第二连接电路板连接,
第一连接电路板或者第二连接电路板与主控板连接。
[0014]作为可选的一种实现方式,第一柔性电路板和第二柔性电路板由一块矩形柔性电路板沿分割线对称设计,第一柔性电路板和第二柔性电路板去除压排线部分后为直角三角形结构;
[0015]第三柔性电路板和第四柔性电路板由一块矩形柔性电路板沿分割线对称设计,第三柔性电路板和第四柔性电路板去除压排线部分后均为直角三角形结构。
[0016]作为进一步的限定,第一柔性电路板的驱动引脚位于第一直角边的位置,第一柔性电路板的控制引脚位于第二直角边的位置;
[0017]第二柔性电路板的驱动引脚位于第三直角边的位置,第二柔性电路板的控制引脚位于第四直角边的位置;
[0018]第一柔性电路板的控制引脚与第二柔性电路板的控制引脚位置相对。
[0019]作为进一步的限定,第一柔性电路板的驱动引脚位于第一直角边的位置,第一柔性电路板的控制引脚位于第二直角边与第一斜边的夹角的位置;
[0020]第二柔性电路板的驱动引脚位于第三直角边的位置,第二柔性电路板的控制引脚位于第四直角边与第一斜边的夹角的位置;
[0021]第一柔性电路板的控制引脚与第二柔性电路板的控制引脚位置相对。
[0022]作为进一步的限定,第三柔性电路板的驱动引脚位于第五直角边的位置,第三柔性电路板的控制引脚位于第六直角边与第三斜边的夹角的位置;
[0023]第四柔性电路板的驱动引脚位于第七直角边的位置,第四柔性电路板的控制引脚位于第八直角边与第四斜边的夹角的位置;
[0024]第三柔性电路板的控制引脚与第四柔性电路板的控制引脚位置相对。
[0025]作为进一步的限定,第三柔性电路板的驱动引脚位于第五直角边的位置,第三柔性电路板的控制引脚位于第六直角边的位置;
[0026]第四柔性电路板的驱动引脚位于第七直角边的位置,第四柔性电路板的控制引脚位于第八直角边的位置;
[0027]第三柔性电路板的控制引脚与第四柔性电路板的控制引脚位置相对。
[0028]作为进一步的限定,第一柔性电路板的驱动引脚位于第一直角边,第二柔性电路板的驱动引脚位于第三直角边,第一直角边和第三直角边平行或共线;
[0029]第三柔性电路板的驱动引脚位于第五直角边,第四柔性电路板的驱动引脚位于第七直角边,第五直角边和第七直角边平行或共线。
[0030]作为可选的一种实现方式,驱动芯片采用LQFP、QFN、LGA、TSOP或者SSOP封装在第一柔性电路板上,驱动芯片采用LQFP、QFN、LGA、TSOP或者SSOP封装在第二柔性电路板上。
[0031]作为可选的一种实现方式,第一连接电路板与第二连接电路板通过杜邦线或者扁平线连接。
[0032]本专利技术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液晶书写装置。
[0033]一种液晶书写装置,包括:第一导电层、双稳态液晶层和第二导电层,第一导电层和第二导电层分割成相互绝缘的多个导电区域;
[0034]第一方向上分别置有驱动芯片的第一柔性电路板和第二柔性电路板,第二方向上分别置有驱动芯片的第三柔性电路板和第四柔性电路板,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垂直;
[0035]第一柔性电路板的驱动引脚与液晶书写装置的第一方向多个导电区域连接,第二柔性电路板的驱动引脚用于与液晶书写装置的第一方向剩余导电区域连接;
[0036]第三柔性电路板的驱动引脚与液晶书写装置的第二方向的多个导电区域连接,第四柔性电路板的驱动引脚用于与液晶书写装置的第二方向剩余导电区域连接;
[0037]第一柔性电路板和第二柔性电路板分别与第一连接电路板连接,第三柔性电路板和第四柔性电路板分别与第二连接电路板连接,第一连接电路板与第二连接电路板连接,第一连接电路板或者第二连接电路板与主控板连接。
[0038]作为可选的一种实现方式,第一柔性电路板和第二柔性电路板由一块矩形柔性电路板沿分割线对称设计,第一柔性电路板和第二柔性电路板去除压排线部分后为直角三角形结构;
[0039]第三柔性电路板和第四柔性电路板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液晶书写装置的电路引出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方向上分别置有驱动芯片的第一柔性电路板和第二柔性电路板,第二方向上分别置有驱动芯片的第三柔性电路板和第四柔性电路板,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垂直;第一柔性电路板的驱动引脚用于与液晶书写装置的第一方向的多个导电区域连接,第二柔性电路板的驱动引脚用于与液晶书写装置的第一方向剩余导电区域连接;第三柔性电路板的驱动引脚用于与液晶书写装置的第二方向的多个导电区域连接,第四柔性电路板的驱动引脚用于与液晶书写装置的第二方向剩余导电区域连接;第一柔性电路板和第二柔性电路板分别与第一连接电路板连接,第三柔性电路板和第四柔性电路板分别与第二连接电路板连接,第一连接电路板与第二连接电路板连接,第一连接电路板或者第二连接电路板与主控板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液晶书写装置的电路引出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一柔性电路板和第二柔性电路板由一块矩形柔性电路板沿分割线对称设计,第一柔性电路板和第二柔性电路板去除压排线部分后为直角三角形结构;第三柔性电路板和第四柔性电路板由一块矩形柔性电路板沿分割线对称设计,第三柔性电路板和第四柔性电路板去除压排线部分后均为直角三角形结构。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液晶书写装置的电路引出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一柔性电路板的驱动引脚位于第一直角边的位置,第一柔性电路板的控制引脚位于第二直角边的位置;第二柔性电路板的驱动引脚位于第三直角边的位置,第二柔性电路板的控制引脚位于第四直角边的位置;第一柔性电路板的控制引脚与第二柔性电路板的控制引脚位置相对;或者,第三柔性电路板的驱动引脚位于第五直角边的位置,第三柔性电路板的控制引脚位于第六直角边与第三斜边的夹角的位置;第四柔性电路板的驱动引脚位于第七直角边的位置,第四柔性电路板的控制引脚位于第八直角边与第四斜边的夹角的位置;第三柔性电路板的控制引脚与第四柔性电路板的控制引脚位置相对;或者,第一柔性电路板的驱动引脚位于第一直角边的位置,第一柔性电路板的控制引脚位于第二直角边与第一斜边的夹角的位置;第二柔性电路板的驱动引脚位于第三直角边的位置,第二柔性电路板的控制引脚位于第四直角边与第一斜边的夹角的位置;第一柔性电路板的控制引脚与第二柔性电路板的控制引脚位置相对;或者,第三柔性电路板的驱动引脚位于第五直角边的位置,第三柔性电路板的控制引脚位于第六直角边的位置;第四柔性电路板的驱动引脚位于第七直角边的位置,第四柔性电路板的控制引脚位于第八直角边的位置;第三柔性电路板的控制引脚与第四柔性电路板的控制引脚位置相对。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液晶书写装置的电路引出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一柔性电路板的驱动引脚位于第一直角边,第二柔性电路板的驱动引脚位于第三直角边,第一直角边和第三直角边平行或共线;第三柔性电路板的驱动引脚位于第五直角边,第四柔性电路板的驱动引脚位于第七直角边,第五直角边和第七直角边平行或共线。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液...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清波杨猛训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蓝贝思特教装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