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避根拨草立式螺旋水田行间机械除草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532100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09 14:56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农业机械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避根拨草立式螺旋水田行间机械除草装置,所述行间机械除草装置包括机架支撑机构、仿形传感机构、动力传递机构和除草执行机构;其中传感器固定轴两端安装有非接触式传感器,控制拨草板偏转避苗;同时,拨草板在除草过程中将水稻秧苗行间分蘖根系压下,实现避根,并将行间两侧杂草向中间拨拢,与立式螺旋刀具配合对杂草进行切除和压埋,有效降低水田行间除草的伤根伤苗率;主动式立式螺旋刀具针对不同土质的水田土壤可实现同样的行间除草效果,并提高水田土壤扰动率和行间除草率,实现高效高质除草,有利于水稻的生长发育,增加水稻产量。增加水稻产量。增加水稻产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避根拨草立式螺旋水田行间机械除草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农业机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避根拨草立式螺旋水田行间机械除草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水稻田行间杂草是水田里的主要杂草,杂草生长过程中与水稻稻苗争夺肥料养分、生长空间等,是影响水稻产量和品质的主要因素。而目前普遍采取的是化学除草方式,水稻化学除草剂的大面积使用,造成了诸如杂草抗性、环境污染、作物药害等负面问题,并且由于有机水稻的推广种植,采取一种绿色无污染的除草方式是必要的。采取机械除草方法可以使土壤疏松,提高水分入渗率,并加速土壤营养物质分解,提高土壤肥力,很多学者及研究院所针对行间机械除草装置开展了大量的研究,但是总结发现已有行间除草机械装置存在无法准确对行避苗,伤根伤苗;多为被动式,土壤扰动率较低,主动式多类似于微耕机,手提调向,幅宽受限,工作效率较低;除草机构多采取卧旋式机构,对于硬质土壤、不同耘深适应性差等问题。机械除草作业一般在插秧后7

14天进行,而在插秧后7

10天,此时水稻杂草根系还没有分蘖根、只有主根,而水田秧苗已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避根拨草立式螺旋水田行间机械除草装置,所述行间机械除草装置布置有机架支撑机构(1)、仿形传感机构(2)、动力传递机构(3)、除草执行机构(4),其特征在于:机架支撑机构(1)、仿形传感机构(2)、动力传递机构(3)、除草执行机构(4);其中,所述机架支撑机构(1)包括调深梁(101)、整机支撑梁(102)、后支撑横梁(103)、支撑板(104)、长螺栓(105)、前支撑横梁(106);机架支撑机构(1)位于仿形传感机构(2)、动力传递机构(3)、除草执行机构(4)上方并相固定;所述整机支撑梁(102)布置在调深梁(101)两侧,通过长螺栓(105)固定;后支撑横梁(103)位于整机支撑梁尾端,并与支撑板(104)相固定;所述仿形传感机构(2)包括仿形浮板(201),自动调深板(202)、连接板(203)、传感器固定轴(204)、夹板(205)、U形螺栓(206)、螺母(207)、非接触式传感器(208);其中,仿形浮板(201)位于装置下方与水田表面接触,仿形浮板(201)、传感器固定轴(204)通过自动调深板(202)、夹板(205)、U形螺栓(206)、螺母(207)固定在前支撑横梁(106)上,仿形浮板(201)对应水田行间除草区域,传感器固定轴(204)下端所夹空隙对应水稻秧苗行;连接板(203)连接调深板(202)与传感器固定轴(204);所述动力传递结构(3)包括万向节(301)、轴承(302)、蜗杆(303)、蜗轮(304)、连接轴(305)、主动齿轮(306)、被动齿轮(307)、链条(308);其中,蜗轮(304)、蜗杆(303)位于链条(308)、主动齿轮(306)、被动齿轮(307)正上方,链条齿轮机构位于拨草板(401)和立式螺旋刀具(402)正上方;万向节(301)位于蜗杆(303)的正前方,并与之固定于同一水平轴线上,带动蜗杆(303)转动;所述除草执行机构包括拨草板(401)、立式螺旋刀具(402)、电控液压伸缩杆(403)、齿条(404)、导向滑轨(405);拨草板(401)通过轴承(302)与立式螺旋刀具中心轴相固定,拨草板(401)不完全齿形与装置后端齿条(4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晓燕邓博李洪文何进王庆杰卢彩云张美玉刘迪王宇星徐静王志楠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农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