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传连专利>正文

一次性两用套扎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5311 阅读:15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一次性两用套扎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套管、主管和芯体;主管装于套管中构成“牵拉式套扎器”;主管装于套管中,芯体装于主管中构成“吸引式套扎器”;套管由底部、体部和端部构成,底部为一较厚的底部圆环,体部由体部圆管和体部管架构成,体部管架为沿周向均布的三个纵向条,端部为一端部圆管,底部圆环、体部圆管、体部管架、端部圆管依次刚性连接;主管由圆管部、网管部和端部小管构成,圆管部的端部有一内凸圆环,网管部为沿周向均布的三个纵向条,圆管部、网管部和端部小管依次刚性连接;主管的外径与套管内径相互配合;芯体由活塞杆底圈、活塞杆和橡皮活塞构成,活塞杆的断面呈十字型,活塞杆和橡皮活塞与主管的内孔配合。(*该技术在201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尤其是一种主要用于肛肠病治疗的一次性两用套扎器
技术介绍
肛肠医疗界公知在对肛肠内痔等的套扎治疗中,所使用的套扎器分为两种其一为吸引式套扎器,其二为牵拉式套扎器。它们都存在因使用一人次后需消毒、灭菌而不便连续使用之弊。有的器械根本不能进行规范性消毒、灭菌,甚至许多单位在应用中还严重存在交叉感染的隐患,使30多种消化道传染病有机可乘,危及人类健康,如此必将更多地出现医疗纠纷与差错事故,而且所用器械价格昂贵,不便在基层医院推广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目前对肛肠内痔等的套扎治疗所使用的两种套扎器成本较高,使用一人次后需消毒、灭菌,不便连续使用的问题,提供一种成本低廉,可杜绝消化道传染病交叉感染的一次性两用套扎器。本技术所述的一次性两用套扎器包括套管、主管和芯体。主管装于套管中构成“牵拉式套扎器”。主管装于套管中,芯体装于主管中构成“吸引式套扎器”。套管由底部、体部和端部构成。底部为一较厚的底部圆环。体部由体部圆管和体部管架构成。体部管架为沿周向均布的三个纵向条。端部为一端部圆管。底部圆环、体部圆管、体部管架、端部圆管依次刚性连接。主管由圆管部、网管部和端部小管构成。圆管部的端部有一内凸圆环。网管部为沿周向均布的三个纵向条。圆管部、网管部和端部小管依次刚性连接。主管的外径与套管内径相互配合。芯体由活塞杆底圈、活塞杆和橡皮活塞构成。活塞杆的断面呈 字型。活塞杆和橡皮活塞与主管的内孔配合。主管的圆管部外表面上设有刻度。套管、主管和芯体的材质为透明塑料。本技术一次性两用套扎器的优点是一次性使用,杜绝了肠道病菌交叉感染,医疗安全,一器可两用,方便及时,成本低,工作效率高,社会效益好。附图说明图1是一次性两用套扎器的吸引式套扎器的构造图;图2是一次性两用套扎器的牵拉式套扎器的构造图;图3是套管的构造图;图4是套管底部宽环的剖视图;图5是套管体部圆管的剖视图;图6是套管体部管架的剖视图;图7是套管端部短管的构造图;图8是主管的构造图;图9是主管圆管部的构造图;图10是主管网管部的剖视图;图11是主管端部小管的构造图;图12是芯体的构造图;图13是芯体活塞杆底圈的示意图;图14是芯体活塞杆的剖视图;图15是芯体橡皮活塞的构造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图2所示,本技术所述的一次性两用套扎器包括套管1、主管2和芯体3。主管2装于套管1中构成“牵拉式套扎器”。主管2装于套管l中,芯体3装于主管2中构成“吸引式套扎器”。如图3-图7所示,套管1由底部、体部和端部构成。底部为一较厚的底部圆环4。体部由体部圆管5和体部管架6构成。体部管架6为沿周向均布的三个纵向条。端部为一端部短管7。底部圆环4、体部圆管5、体部管架6、端部短管7依次刚性连接。如图8-图11所示,主管2由圆管部8、网管部9和端部小管10构成。圆管部8的端部有一内凸圆环。网管部9为沿周向均布的三个纵向条。圆管部8、网管部9和端部小管10依次刚性连接。主管2的外径与套管1内径相互配合。如图12-图15所示,芯体3由活塞杆底圈12、活塞杆13和橡皮活塞14构成。活塞杆13的断面呈 字型。活塞杆13和橡皮活塞14与主管2的内孔配合。主管2的圆管部8外表面上设有刻度。套管1、主管2和芯体3的材质为透明塑料。本技术主要部分的参考尺寸如下;套管总长130mm,底部圆环长3mm,体部圆管长60mm,体部管架长60mm。底部圆环内经16mm,体部圆管壁厚1mm,端部短管长度7mm,端部短管内径15.5mm。主管总长170.1mm,圆管部长100mm,网管部长60mm,端部小管长11mm,端部小管内经13.5mm,外径15.5mm。芯体总长200mm,活塞长10mm,活塞外径14mm。本技术一次性两用套扎器的具体操作如下套管1、主管2和芯体3三个部件组合为“吸引式套扎器”(图1)后,使芯体的活塞14(图15)推至主管圆管部8(图9)的端部,向上拉套管1使主管圆管部8头端露出3-5mm,然后用小弯血管钳把胶圈(可用自行车气门芯代用)套于该头端。在肛门镜下使该头端贴紧所要套扎的组织(以内痔为例),抽拉活塞杆底圈12(图13)使橡皮活塞14(图15)在主管圆管8内形成负压吸引痔组织,吸引达所需套扎痔体积时停止抽拉,并同时与主管2相对固定芯体3,然后用指尖顶推套管的底部宽圈4(图4)使套管1的端部短管4(图7)推脱胶圈并套扎于被吸引的痔体之上,继而推入芯体使负压消失,取出套扎器,此时肛内便显示套扎完好的痔体。套管1与主管2组合为“牵拉式套扎器”(如图2),先使套管的体部管架6(图6)与主管的网管部9(图10)周边对齐,这样便形成“三空一体”的网管状构架。治疗时,把胶圈套于主管的端部小管10(图11)上,用小组织钳(或小弯血管钳)从“三空一体”的任一孔伸入从端部小管内伸出钳端,打开钳口、挟持痔体并牵拉入小管10内,然后指尖顶推底部宽圈4(图4),使胶圈滑脱并套扎于被牵拉的痔体上,松开组织钳后使钳体与套扎器同时退出。肛门镜下可见套扎的痔体。本技术类似一次性注射器构造,无菌塑封,包装、贮运、销售、使用、销毁等过程都符合国家一次性医疗器械管理规定。根据临床需要可分为两种组合使用三个部件共同组合为“吸引式套扎器”,主管与套管组合为“牵拉式套扎器”。使用时只要拆去无菌塑封袋,根据需要组合起来便可使用,治疗完一人次后,所用过的部件不再使用,并按感染管理要求做终末处理。治疗下一位患者时,重新开启另一具套扎器。如此便可达到器械成本低廉,使用安全连续,治疗及时方便等肛肠病临床的有益效果,并将产生较大的社会效益。权利要求1.一种一次性两用套扎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套管、主管和芯体;主管装于套管中构成“牵拉式套扎器”;主管装于套管中,芯体装于主管中构成“吸引式套扎器”;套管由底部、体部和端部构成,底部为一较厚的底部圆环,体部由体部圆管和体部管架构成,体部管架为沿周向均布的三个纵向条,端部为一端部圆管,底部圆环、体部圆管、体部管架、端部圆管依次刚性连接;主管由圆管部、网管部和端部小管构成,圆管部的端部有一内凸圆环,网管部为沿周向均布的三个纵向条,圆管部、网管部和端部小管依次刚性连接;主管的外径与套管内径相互配合;芯体由活塞杆底圈、活塞杆和橡皮活塞构成,活塞杆的断面呈十字型,活塞杆和橡皮活塞与主管的内孔配合。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次性两用套扎器,其特征在于主管的圆管部外表面上设有刻度。3.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次性两用套扎器,其特征在于套管、主管和芯体的材质为透明塑料。专利摘要一种一次性两用套扎器,包括套管1、主管2和芯体3。主管2装于套管1中构成“牵拉式套扎器”。主管2装于套管1中,芯体3装于主管2中构成“吸引式套扎器”。套管1由底部、体部和端部构成。底部为一较厚的底部圆环4。体部由体部圆管5和体部管架6构成。体部管架6为沿周向均布的三个纵向条。端部为一端部短管7。主管2由圆管部8、网管部9和端部小管10构成。圆管部8的端部有一内凸圆环。网管部9为沿周向均布的三个纵向条。芯体3由活塞杆底圈12、活塞杆13和橡皮活塞14构成。本技术一次性两用套扎器的优点是一次性使用,杜绝了肠道病菌交叉感染,医疗安全,一器可两用,方便及时,成本低,工作效率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传连
申请(专利权)人:刘传连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