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吴晓叶专利>正文

一种医用无电力驱动输液泵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530266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09 14:53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医用输液泵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医用无电力驱动输液泵,包括底板、顶板、侧板、储能发条、塔轮、传动绳、中间齿轮、挤压件和输液轨道,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采用储能发条的方式进行储能,替代电池储能,并采用止位柱和止位块配合,一号通孔、二号通孔和锁柱的配合,使得储能发条能随时储能和放能,同时,设计塔轮和发条盒配合,抵消发条盒放能转动过程中的开始快然后减慢的缺陷,使得放能稳定,利于精确定速,相比现有输液泵需要充电才能工作的方式,该发明专利技术无需充电,可以做到不受场合限制使用。可以做到不受场合限制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医用无电力驱动输液泵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医用输液泵
,具体的说是一种医用无电力驱动输液泵。

技术介绍

[0002]静脉输液是临床治疗中常见的一种给药方式,根据药物性质、患者体质不同,静脉输液速度也不同。输液过快、过慢均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甚至影响护理安全。目前,临床上广泛应用的普通输液器主要依靠液位差压力向受体输入液体,依靠护理人员肉眼观察、手调轮夹控制输液速度,增加了临床护理负担。
[0003]目前,临床常使用输液泵来准确控制输液流速,保证药物能够速度均匀,药量准确进入病人体内,减轻护理负担。输液泵是一种智能化的输液装置,输液泵系统主要由微机系统、泵装置、监测装置、报警装置和输入及显示装置组成。泵装置在微机系统的指令下进行精确动作,从而实现输液流速控制。
[0004]由于是一种精密仪器,现有输液泵需要在确保电池有足够电量,或者使用时保持接电,才可能正常工作,且对使用环境有特殊要求,例如,不能用湿手接触电源插头,不能在阳光直射或强光直射下使用,使用时传感器插头一定要插紧,否则导致不能正常工作等。现有输液泵的这些特性导致其的使用范围及使用场合具有局限性,例如,在室外急救且在急救输液中需要控制输液速度的场合,输液泵不能及时充电的情况下,会影响治疗;在战争环境中,现有输液泵不能及时充电的情况下,也会影响伤员治疗。
[0005]鉴于此,为了克服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医用无电力驱动输液泵,解决了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医用无电力驱动输液泵,解决了现有现有输液泵需要充电,不能长时间适用于室外及战争等环境中的技术问题。
[0007]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专利技术所述一种医用无电力驱动输液泵,包括底板、顶板和侧板,还包括:
[0008]储能发条,所述储能发条半径最小端与发条轴位于所述底板上侧的一端固连,所述发条轴竖直贯穿所述底板并通过轴承与所述底板连接,所述储能发条外围设有发条盒,所述储能发条半径最大端与所述发条盒内壁固连,所述发条盒外壁开设有螺旋槽,所述底板位于所述发条盒外侧位置开设有止位孔,止位柱可从所述底板底部插入所述止位孔,所述发条盒底端外壁固连有止位块,所述发条盒转动时,所述止位柱可阻止所述止位块转动,所述发条转盘周边均布开设有一号通孔,所述发条轴位于所述底板底侧一端固连有发条转盘,所述底板在所述一号通孔相应位置处开设二号通孔,锁柱穿过一号通孔和二号通孔;
[0009]塔轮,所述塔轮位于所述底板上侧并与塔轮轴的一端固连,所述塔轮轴竖直贯穿所述底板并通过轴承与所述底板连接,所述塔轮半径沿竖直方向向下增大,所述塔轮外壁开设有螺旋状的塔轮槽,所述塔轮轴位于所述底板上侧与所述塔轮之间固连有一号齿轮;
[0010]传动绳,所述传动绳的一端与所述塔轮槽末端固连,所述传动绳的另一端与所述螺旋槽的远离所述底板的一端固连;
[0011]中间齿轮,所述中间齿轮通过中间齿轮轴与所述底板转动连接,所述中间齿轮与所述一号齿轮啮合;
[0012]二号齿轮,所述二号齿轮与二号齿轮轴一端固连,所述二号齿轮轴竖直贯穿所述底板并通过轴承与所述底板连接,所述二号齿轮与所述中间齿轮啮合,所述二号齿轮轴位于所述底板上侧还固连有挤压件,所述挤压件可对输液管进行挤压;所述挤压件包括固定环,固定柱和伸缩柱,所述固定环与所述二号齿轮轴通过键连接,所述固定柱均布在固定环外壁并与所述固定环固连,所述固定柱为4个,所述固定柱开设有空腔,所述伸缩柱位于所述空腔内,可沿所述固定环半径方向滑动,所述伸缩柱通过紧定螺钉固定在所述固定柱内;
[0013]输液轨道,所述输液轨道固连于所述底板上侧,所述输液轨道位于挤压件一侧开设有输液管槽,所述输液管槽用于放置输液管。
[0014]优选的,所述伸缩柱位于空腔外部的一端设有圆柱体,所述圆柱体轴线与所述固定环轴线平行,所述圆柱体通过连接块与所述伸缩柱连接,所述圆柱体与所述连接块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连接块另一端与所述伸缩柱固连。
[0015]优选的,所述止位块沿所述发条盒外侧均布不少于两个,所述止位孔和所述止位柱相应设有不少于两个。
[0016]优选的,所述止位柱外侧面包裹橡胶皮,位于所述底板底侧的所述止位柱一端通过圆环连接。
[0017]优选的,所述发条轴位于所述底板底侧一端固连有发条转盘,所述塔轮轴位于所述底板底侧一端固连有塔轮转盘。
[0018]优选的,所述输液管槽外侧设有若干卡块,所述卡块与所述输液轨道可拆卸连接。
[0019]优选的,所述底板上侧周边设有卡柱,所述侧板底侧周边相应位置处设有卡孔,所述卡柱可以进入所述卡孔。
[0020]优选的,所述底板下侧设有伸缩支腿,所述伸缩支腿通过弹簧与所述底板下侧连接。
[0021]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22]1.本专利技术所述一种医用无电力驱动输液泵,通过采用储能发条的方式进行储能,替代电池储能,并采用止位柱和止位块配合,一号通孔、二号通孔和锁柱的配合,使得储能发条能随时储能和放能,同时,设计塔轮和发条盒配合,抵消发条盒放能转动过程中的开始快然后减慢的缺陷,使得放能稳定,利于精确定速,相比现有输液泵需要充电才能工作的方式,该专利技术无需充电,可以做到不受场合限制使用。
[0023]2.本专利技术所述一种医用无电力驱动输液泵,通过在挤压件中采用伸缩柱的设置,使得本专利技术有多种定速模式,通过在伸缩柱端部设置圆柱体,使得挤压件与输液管滚动接触,减小了输液管的磨损,同时更好的保障了输液管顺利工作。
附图说明
[0024]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25]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主体示意图;
[0026]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7]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后侧结构示意图;
[0028]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挤压件示意图;
[0029]图5是图4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0030]图中:底板1、侧板2、顶板3、储能发条4、发条轴41、发条盒42、螺旋槽421、止位孔11、止位柱12、止位块422、发条转盘43、一号通孔431、二号通孔13、锁柱44、塔轮5、塔轮轴51、塔轮槽52、一号齿轮53、传动绳6、中间齿轮7、二号齿轮8、二号齿轮轴81、挤压件9、固定环91、固定柱92、空腔921、伸缩柱93、输液轨道10、输液管槽101、圆柱体931、连接块932、塔轮转盘54、卡块102。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为了使本专利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
[0032]本专利技术实施例通过提供一种医用无电力驱动输液泵,解决了现有现有输液泵需要充电,不能长时间适用于室外及战争等环境中的技术问题。
[0033]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总体思路如下:采用储能发条的方式进行储能,替代电池储能,并设置止位柱和止位块配合,一号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医用无电力驱动输液泵,包括底板(1)、顶板(3)和侧板(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储能发条(4),所述储能发条(4)半径最小端与发条轴(41)位于所述底板(1)上侧的一端固连,所述发条轴(41)竖直贯穿所述底板(1)并通过轴承与所述底板(1)连接,所述储能发条(4)外围设有发条盒(42),所述储能发条(4)半径最大端与所述发条盒(42)内壁固连,所述发条盒(42)外壁开设有螺旋槽(421),所述底板(1)位于所述发条盒(42)外侧位置开设有止位孔(11),止位柱(12)可从所述底板(1)底部插入所述止位孔(11),所述发条盒(42)底端外壁固连有止位块(422),所述发条盒(42)转动时,所述止位柱(12)可阻止所述止位块(422)转动,所述发条轴(41)位于所述底板(1)底侧一端固连有发条转盘(43),所述发条转盘(43)周边均布开设有一号通孔(431),所述底板(1)在所述一号通孔(431)相应位置处开设二号通孔(13),锁柱(44)穿过一号通孔(431)和二号通孔(13);塔轮(5),所述塔轮(5)位于所述底板(1)上侧并与塔轮轴(51)的一端固连,所述塔轮轴(51)竖直贯穿所述底板(1)并通过轴承与所述底板(1)连接,所述塔轮(5)半径沿竖直方向向下增大,所述塔轮(5)外壁开设有螺旋状的塔轮槽(52),所述塔轮轴(51)位于所述底板(1)上侧与所述塔轮(5)之间固连有一号齿轮(53);传动绳(6),所述传动绳(6)的一端与所述塔轮槽(52)末端固连,所述传动绳(6)的另一端与所述螺旋槽(421)的远离所述底板(1)的一端固连;中间齿轮(7),所述中间齿轮(7)通过中间齿轮轴与所述底板(1)转动连接,所述中间齿轮(7)与所述一号齿轮(53)啮合;二号齿轮(8),所述二号齿轮(8)与二号齿轮轴(81)一端固连,所述二号齿轮轴(81)竖直贯穿所述底板(1)并通过轴承与所述底板(1)连接,所述二号齿轮(8)与所述中间齿轮(7)啮合,所述二号齿轮轴(81)位于所述底板(1)上侧还固连有挤压件(9),所述挤压件(9)可对输液管进行挤压;所述挤压件(9)包括固定环(91),固定柱(92)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晓叶
申请(专利权)人:吴晓叶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