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联弹性联轴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530183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09 14: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双联弹性联轴器,包括联轴器本体,所述联轴器本体包括第一联轴套筒、第二联轴套筒和弹性元件,所述第一联轴套筒和第二联轴套筒的一端均安装有连接结构,所述弹性元件填装在连接结构的内部,所述弹性元件的内侧开设有空腔,所述弹性元件表面贴装有橡胶层,所述弹性元件的侧边安装有密封组件,将插接柱安装在弹性元件的内部,再将弹性元件插入到承接孔内,利用弹性元件以及连接结构内的锥形板实现传动效果,大大增加了传动的受力面积,提高了补偿性能,降低了传动时的振幅,可以在不影响弹性元件的高补偿性的优点的同时,避免弹性元件在传动时出现横向晃动,该结构能够进一步提高传动时的稳定性。够进一步提高传动时的稳定性。够进一步提高传动时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联弹性联轴器


[0001]本技术涉及联轴器
,具体为一种双联弹性联轴器。

技术介绍

[0002]弹性联轴器具有很长的使用寿命,能有效的降低传动时的磨损,但是现有的弹性联轴器一般使用螺杆进行连接贯穿,弹性元件部分被螺杆穿过,同时起到传动和提供弹性形变的作用,该结构会导致弹性元件的受力点较小,及时不受到摩擦损耗,仍旧会由于单点的压强过大导致弹性元件表面的材料变形,进而影响传动稳定性,也同样时由于该性质,导致常规的弹性联轴器的可承受转速和瞬时扭矩较低,另一方面,常规的弹性联轴器为了避免刚性元件的影响,顶部往往缺乏有效的密封性,因此防尘效果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双联弹性联轴器,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本技术能够提高传动的稳定性,提高了补偿能力,进一步延长了使用寿命,密封效果更好。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双联弹性联轴器,包括联轴器本体,所述联轴器本体包括第一联轴套筒、第二联轴套筒和弹性元件,所述第一联轴套筒和第二联轴套筒的一端均安装有连接结构,所述弹性元件填装在连接结构的内部,所述弹性元件的内侧开设有空腔,所述弹性元件表面贴装有橡胶层,所述弹性元件的侧边安装有密封组件。
[0005]进一步的,所述连接结构包括插接柱和承接孔,所述插接柱安装在第二联轴套筒的一端,所述承接孔安装在第一联轴套筒的一端,所述插接柱的表面设置有外凸锥形板,所述承接孔的内壁上设置有内凸锥形板,所述承接孔的内壁与弹性元件的表面相贴合。
[0006]进一步的,所述承接孔和插接柱的宽度均相同,所述内凸锥形板和外凸锥形板的数量相同,且内凸锥形板和外凸锥形板相互啮合。
[0007]进一步的,所述弹性元件的内侧设置有钢板,所述钢板的内壁与插接柱的表面相贴合,所述橡胶层贴装在钢板的表面。
[0008]进一步的,所述钢板的折角部分均进行了倒圆角处理,所述钢板的外侧尖端部分设置有限位凸块,所述橡胶层通过限位凸块阻挡固定。
[0009]进一步的,所述密封组件包括钢圈和密封膜,所述钢圈的内壁与插接柱的表面相接触,所述钢圈的后端安装有弹簧,所述密封膜的顶端与第二联轴套筒的端面边缘固定连接。
[0010]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联轴套筒的表面开设有凹槽,所述弹簧的一端与凹槽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联轴套筒的端面边缘设置有密封圈,所述密封圈与密封膜相贴合。
[0011]进一步的,所述钢圈的一侧与第二联轴套筒的端面相贴合,所述钢圈的另一侧与弹性元件的侧边相接触,且弹性元件通过弹簧和钢圈相配合按压在承接孔的内壁上。
[0012]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的一种双联弹性联轴器,包括联轴器本体,所述联轴器本体包括第一联轴套筒、第二联轴套筒、弹性元件、密封组件、连接结构、凹槽、承接孔、插接柱、钢板、橡胶层、限位凸块、密封圈、钢圈、密封膜、弹簧、内凸锥形板、外凸锥形板、空腔。
[0013]1.该双联弹性联轴器将插接柱安装在弹性元件的内部,再将弹性元件插入到承接孔内,利用弹性元件以及连接结构内的锥形板实现传动效果,大大增加了传动的受力面积,提高了补偿性能,降低了传动时的振幅。
[0014]2.该双联弹性联轴器安装上仅依靠弹簧推动钢圈将弹性元件按压固定在承接孔内侧,利用该结构可以在不影响弹性元件的高补偿特点的同时,避免弹性元件在传动时出现横向的晃动,进一步提高了稳定性。
[0015]3.该双联弹性联轴器利用密封组件将密封膜按压在密封圈的内侧,从而提高了连接时的密封性,避免弹性元件暴漏在外部,起到防尘防水的效果。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一种双联弹性联轴器的爆炸图;
[0017]图2为本技术一种双联弹性联轴器第一联轴套筒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本技术一种双联弹性联轴器钢板部分的局部剖视图;
[0019]图4为本技术一种双联弹性联轴器连接结构部分的侧面剖视图;
[0020]图中:1、第一联轴套筒;2、第二联轴套筒;3、弹性元件;4、密封组件;5、连接结构;6、凹槽;7、承接孔;8、插接柱;9、钢板;10、橡胶层;11、限位凸块;12、密封圈;13、钢圈;14、密封膜;15、弹簧;16、内凸锥形板;17、外凸锥形板;18、空腔。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
[0022]请参阅图1至图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双联弹性联轴器,包括联轴器本体,所述联轴器本体包括第一联轴套筒1、第二联轴套筒2和弹性元件3,所述第一联轴套筒1和第二联轴套筒2的一端均安装有连接结构5,所述弹性元件3填装在连接结构5的内部,所述弹性元件3的内侧开设有空腔18,所述弹性元件3表面贴装有橡胶层10,所述弹性元件3的侧边安装有密封组件4,该结构主要通过第一联轴套筒1和第二联轴套筒2将外部的传动主轴和从动轴进行连接,连接方式为常规的键连接,组装时,先将外部的主动轴连接在第二联轴套筒2的内部,并通过键和销钉进行固定,然后将从动轴以同样的方式安装在第一联轴套筒1内部,然后将第二联轴套筒2前端的插接柱8插入到弹性元件3中间的空腔18内,将插接柱8侧边的外凸锥形板17与空腔18内的内壁相贴合,然后推动第二联轴套筒2,带动弹性元件3使其插入到第一联轴套筒1后端的承接孔7内,此时弹性元件3装夹在插接柱8和承接孔7组成的连接结构5内部,将主动轴接入外部的动力设备向其输入扭矩后,即可通过连接结构5以及内部的弹性元件3将扭矩传输给第二联轴套筒2,带动从动轴实现同步转动。
[0023]本实施例,所述连接结构5包括插接柱8和承接孔7,所述插接柱8安装在第二联轴套筒2的一端,所述承接孔7安装在第一联轴套筒1的一端,所述插接柱8的表面设置有外凸
锥形板17,所述承接孔7的内壁上设置有内凸锥形板16,所述承接孔7的内壁与弹性元件3的表面相贴合,所述承接孔7和插接柱8的宽度均相同,所述内凸锥形板16和外凸锥形板17的数量相同,且内凸锥形板16和外凸锥形板17相互啮合,当插接柱8通过第二联轴套筒2进行转动时,插接柱8与弹性元件3的传到受力面积由外凸锥形板17的其中一半的侧边组成,通过两者的过盈配合减小外凸锥形板17与弹性元件3中钢板9内壁的间隙,使插接柱8的扭矩能够在极短的时间内作用在钢板9的内侧,弹性元件3通过外凸锥形板17施加给内壁扭矩后,出现转动趋势,且由于弹性元件3的内壁尺寸与插接柱相同,因此可以有效避免松动,弹性元件3转动后,通过外侧的橡胶层10对承接孔7内侧的内凸锥形板16施加扭矩,即可将弹性元件3作为中间传动结构将第二联轴套筒2产生的动力作用在第一联轴套筒1上,且传动过程中不产生相对位移,最大限度的减少了摩擦的发生,仅通过推动将扭矩进行传递。
[0024]本实施例,所述弹性元件3的内侧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联弹性联轴器,包括联轴器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联轴器本体包括第一联轴套筒(1)、第二联轴套筒(2)和弹性元件(3),所述第一联轴套筒(1)和第二联轴套筒(2)的一端均安装有连接结构(5),所述弹性元件(3)填装在连接结构(5)的内部,所述弹性元件(3)的内侧开设有空腔(18),所述弹性元件(3)表面贴装有橡胶层(10),所述弹性元件(3)的侧边安装有密封组件(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联弹性联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结构(5)包括插接柱(8)和承接孔(7),所述插接柱(8)安装在第二联轴套筒(2)的一端,所述承接孔(7)安装在第一联轴套筒(1)的一端,所述插接柱(8)的表面设置有外凸锥形板(17),所述承接孔(7)的内壁上设置有内凸锥形板(16),所述承接孔(7)的内壁与弹性元件(3)的表面相贴合。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双联弹性联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承接孔(7)和插接柱(8)的宽度均相同,所述内凸锥形板(16)和外凸锥形板(17)的数量相同,且内凸锥形板(16)和外凸锥形板(17)相互啮合。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双联弹性联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元件(3)的内侧设置有钢板(9),所述钢板(9)...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左辉谭诗琼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兴辉兴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