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智能健康终端的慢性病监测管理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5527471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09 14:4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疾病监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智能健康终端的慢性病监测管理方法。包括:分类步骤:获取目标人员的信息,依据目标人员的信息生成分类类别并依据分类类别生成相应的控制目标值;计划生成步骤:获取目标人员的检测信息,依据分类类别、检测信息生成监测计划,依据监测计划提示目标人员获取目标人员的实际数据;对比步骤:对比控制目标值、实际数据,当对比结果为异常时,提示目标人员。现有技术中,患者的自我管理意愿较差,且有限次数的医嘱作用较小。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发明专利技术一方面可有效降低自我管理的时间成本,从而提高自我管理意愿,另一方面对目标人员的提示不受管理周期与次数的限制,从而对自身身体状态的变化更加及时。更加及时。更加及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智能健康终端的慢性病监测管理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疾病监测
,尤其涉及一种基于智能健康终端的慢性病监测管理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慢性病全称是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不是特指某种疾病,而是对一类起病隐匿,病程长且病情迁延不愈,缺乏确切的传染性生物病因证据,病因复杂,且有些尚未完全被确认的疾病的概括性总称。目前,针对慢性病病情的控制,自我管理是有效的方法,但自我管理的主要场景是在医院外。在医院外,患者只具备收集身体数据的能力,但不具备有效管控、分析数据的能力。因此,需要频繁的去医院进行线下咨询。一方面导致患者自我管理的意愿较差,另一方面即便能够通过医嘱获知一定的信息,但在面对长达数年的管理周期时,有限次数的医嘱所起的作用也较为微小。因此,如何让患者能够进行自主管理,将对病情的管控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现有技术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智能健康终端的慢性病监测管理方法。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以下的技术方案:
[0005]一种基于智能健康终端的慢性病监测管理方法,包括:分类步骤:获取目标人员的信息,依据目标人员的信息生成分类类别并依据分类类别生成相应的控制目标值;计划生成步骤:获取目标人员的检测信息,依据分类类别、检测信息生成监测计划,依据监测计划提示目标人员以获取目标人员的实际数据;对比步骤:对比控制目标值、实际数据,当对比结果为异常时,提示目标人员。
[0006]在实际执行时,通过目标人员的信息对目标人员进行分类,并依据分类类别生成相应的控制目标。依据目标人员的检测信息、分类类别生成监测计划。检测信息可由目标人员自行检测获得或者去医院检测获得。由监测计划提示目标人员需要监测的参数,以及监测时间,以此获得目标人员的实际数据。对比控制目标值、实际数据。当对比结果为异常时,提示目标人员。综上,目标人员依据监测计划能够清楚的获知自己需要监测的参数内容,并能够依据对比结果及时获知自身的参数变化,从而能够及时对参数变化进行管控。由此,目标人员无需频繁的去医院进行咨询。一方面降低了目标人员自我管理的时间成本,从而提高了目标人员的自我管理意愿,另一方面对目标人员的提示不受管理周期、次数的限制,使得目标人员对自身身体状态变化的了解更加及时。
[0007]进一步的,“分类步骤”还包括以下步骤:获取目标人员的信息,目标人员的信息包括年龄、病史、病症状态、身体状态;依据目标人员的信息生成分类类别,分类类别包括年老患者、年轻轻度患者、年轻重度患者、特殊患者;依据分类类别生成相应的控制目标。
[0008]进一步的,“计划生成步骤”还包括以下步骤:获取目标人员的检测信息,依据分类
类别、检测信息生成监测计划,监测计划包括星期监测项目、月度监测项目、随机监测项目;依据监测计划提示目标人员以获取目标人员的实际数据。
[0009]进一步的,星期监测项目包括每星期一次监测项目、每两星期或三星期一次监测项目;随机监测项目包括心悸头晕监测、生病监测、运动前监测、运动后监测、饮酒后监测、开车前监测。
[0010]进一步的,每星期一次监测项目包括空腹监测、午餐后监测、晚餐后监测;每两星期或三星期一次监测项目包括空腹监测、早餐后监测、午餐前监测、午餐后监测、晚餐前检测、晚餐后监测、睡前监测。
[0011]进一步的,对比步骤还包括以下步骤:逐项对比实际数据与控制目标值,上传对比结果,当对比结果为异常时,提示目标人员;计算实际数据之间的差值,以获取当日波动,上传当日波动,当当日波动异常时,提示目标人员。
[0012]进一步的,还包括警示步骤:警示步骤包括以下步骤:对比实际数据与最低警戒值,当对比结果为小于时,警示目标人员;对比实际数据与最大警戒值,当对比结果为大于时,警示目标人员。
[0013]相较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0014]本专利技术一方面,可有效降低目标人员的时间成本,提高了目标人员的自我管理意愿,另一方面,可对目标人员的身体状态的变化进行及时提示。
[0015]本专利技术一方面可另目标人员清楚获知自身身体状态,另一方面当身体状态向良好发展时,对目标人员是一种正向激励,从而进一步提高目标人员的自我管理意愿。
[0016]本专利技术获取的实际数据大部分与饮食状态相关,一方面,利用相关数据有助于目标人员对慢性病进行管控,另一方面饮食对实际数据的数值影响产生较快,目标人员能够更快速的体会到调整效果,当实际数据向良好状态发展时,对于目标人员是一种正向鼓励,从而更进一步提高患者自我管理的意愿。
附图说明
[0017]图1:整体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以下是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专利技术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0019]一种基于智能健康终端的慢性病监测管理方法,包括:分类步骤:获取目标人员的信息,依据目标人员的信息生成分类类别并依据分类类别生成相应的控制目标值;
[0020]计划生成步骤:获取目标人员的检测信息,依据分类类别、检测信息生成监测计划,依据监测计划提示目标人员以获取目标人员的实际数据;
[0021]对比步骤:对比控制目标值、实际数据,当对比结果为异常时,提示目标人员。
[0022]具体的,分类步骤还包括以下步骤:获取目标人员的信息,目标人员的信息包括年龄、病史、病症状态、身体状态;
[0023]依据目标人员的信息生成分类类别,分类类别包括年老患者、年轻轻度患者、年轻重度患者、特殊患者;
[0024]依据分类类别生成相应的控制目标。
[0025]具体的,计划生成步骤还包括以下步骤:获取目标人员的检测信息,依据分类类别、检测信息生成监测计划,监测计划包括星期监测项目、月度监测项目、随机监测项目;
[0026]依据监测计划提示目标人员以获取目标人员的实际数据。
[0027]其中,星期监测项目包括每星期一次监测项目、每两星期或三星期一次监测项目;每星期一次监测项目包括空腹监测、午餐后监测、晚餐后监测;每两星期或三星期一次监测项目包括空腹监测、早餐后监测、午餐前监测、午餐后监测、晚餐前检测、晚餐后监测、睡前监测。随机监测项目包括心悸头晕监测、生病监测、运动前监测、运动后监测、饮酒后监测、开车前监测。
[0028]具体的,对比步骤还包括以下步骤:
[0029]逐项对比实际数据与控制目标值,上传对比结果,当对比结果为异常时,提示目标人员;
[0030]计算实际数据之间的差值,以获取当日波动,上传当日波动,当当日波动异常时,提示目标人员。
[0031]还包括警示步骤:
[0032]警示步骤包括以下步骤:
[0033]对比实际数据与最低警戒值,当对比结果为小于时,警示目标人员;
[0034]对比实际数据与最大警戒值,当对比结果为大于时,警示目标人员。
[0035]在实际执行时,可将本方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智能健康终端的慢性病监测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分类步骤:获取目标人员的信息,依据所述目标人员的信息生成分类类别并依据所述分类类别生成相应的控制目标值;计划生成步骤:获取目标人员的检测信息,依据所述分类类别、所述检测信息生成监测计划,依据所述监测计划提示所述目标人员以获取所述目标人员的实际数据;对比步骤:对比所述控制目标值、所述实际数据,当对比结果为异常时,提示所述目标人员。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智能健康终端的慢性病监测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类步骤”还包括以下步骤:获取所述目标人员的信息,所述目标人员的信息包括年龄、病史、病症状态、身体状态;依据所述目标人员的信息生成分类类别,所述分类类别包括年老患者、年轻轻度患者、年轻重度患者、特殊患者;依据所述分类类别生成相应的控制目标。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智能健康终端的慢性病监测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计划生成步骤”还包括以下步骤:获取目标人员的检测信息,依据分类类别、检测信息生成监测计划,所述监测计划包括星期监测项目、月度监测项目、随机监测项目;依据所述监测计划提示目标人员以获取目标人员的实际数据。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博元张启迪王静雅李治华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新医象健康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