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极体传声器和音响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5526946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09 14: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适用于传声器领域,提供了一种驻极体传声器和音响系统,该驻极体传声器包括驻极体咪头模块和滤波模块,该驻极体咪头模块用于将声波信号转换成交变电压信号,该滤波模块用于将该交变电压信号进行滤波得到最终的交变电流信号并输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驻极体传声器能够对声波信号进行阻抗变化、信号放大后在进行滤波,能够有效滤除静电产生的杂音,消除爆音,同时避免了静电冲击,提高了传声器的使用效果。器的使用效果。器的使用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驻极体传声器和音响系统


[0001]本技术属于电路设计
,尤其涉及一种驻极体传声器和音响系统。

技术介绍

[0002]普通会议使用的普通麦克风、电脑麦克风等传声器,在冬季干燥环境中,用户用手触碰传声器时会产生静电释放,同时静电杂音会通过线路功放等传输到音箱喇叭,造成爆音。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驻极体传声器和音响系统,旨在解决现有技术提供的传声器在有静电时会产生爆音的问题。
[0004]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驻极体传声器,包括驻极体咪头模块和滤波模块;
[0005]所述驻极体咪头模块,与所述滤波模块相连接,用于接收声波信号,并将所述声波信号转换成交变电压信号,将所述交变电压信号输出给所述滤波模块;
[0006]所述滤波模块,用于对所述交变电压信号进行滤波得到最终的交变电压信号,将所述最终的交变电压信号通过所述驻极体传声器的输出端输出。
[0007]优选的,所述驻极体咪头模块包括驻极体和场效应管;
[0008]所述驻极体电容第一端与所述场效应管的栅极相连接,所述驻极体电容第二端接地;
[0009]所述场效应管的漏极与所述滤波模块的输入端相连接,所述场效应管的源极接地。
[0010]优选的,所述滤波模块包括第一电感、第一电容和第二电容;
[0011]所述第一电感的第一端作为所述滤波模块的输入端,与所述场效应管的漏极相连接,所述第一电感的第二端与所述驻极体传声器的输出端相连接;
[0012]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电感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二端接地;
[0013]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电感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二端接地。
[0014]优选的,所述滤波模块还包括分压电阻;
[0015]所述分压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场效应管的源极相连接,所述分压电阻的第二端接地。
[0016]优选的,所述分压电阻的阻值为1.2Ω。
[0017]优选的,所述第一电感的电感量为10μH。
[0018]优选的,所述第一电容的电容量为6.8PF。
[0019]优选的,所述第二电容的电容量为480PF。
[0020]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音响系统,包括上述所述的驻极体传声器。
[0021]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有益效果在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驻极体传声器包括驻极体咪头模块和滤波模块,该驻极体咪头模块用于将声波信号转换成交变电压信号,该滤波模块用于将该交变电压信号进行滤波得到最终的交变电流信号并输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驻极体传声器能够对声波信号进行阻抗变化、信号放大后在进行滤波,能够有效滤除静电产生的杂音,消除爆音,同时避免了静电冲击,提高了传声器的使用效果。
附图说明
[0022]图1是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驻极体传声器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2是本技术另一实施例提供的驻极体传声器的详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25]传声器,又名麦克风或咪头,由英语microphone(送话器)翻译而来,也称话筒、微音器。传声器是将声音信号转换为电信号的能量转换器件。
[0026]为解决现有技术中,传声器在接收到静电时容易出现音响爆音的问题,图1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驻极体传声器,包括驻极体咪头模块100和滤波模块200;
[0027]驻极体咪头模块100,与滤波模块200相连接,用于接收声波信号,并将所述声波信号转换成交变电压信号,将所述交变电压信号输出给滤波模块200;
[0028]滤波模块200,用于对所述交变电压信号进行滤波得到最终的交变电压信号,将所述最终的交变电压信号通过所述驻极体传声器的输出端输出。
[0029]具体地,该驻极体咪头模块100在具体使用过程中,用于接收声波信号,并将所述声波信号转换成初级交变电压信号,然后再对该初级交变电压信号进行阻抗变换和信号放大得到次级交变电压信号,将该次级交变电压信号输出给滤波模块200;
[0030]滤波模块200具体对该次级交变电压信号进行滤波得到最终的交变电压信号,将该最终的交变电压信号通过所述驻极体传声器的输出端输出。
[0031]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驻极体咪头传声器能够通过驻极体咪头模块100对声波信号进行阻抗变化、信号放大后,再经过滤波模块200进行滤波,能够有效滤除静电产生的杂音,消除爆音,同时避免了静电冲击,提高了传声器的使用效果。
[0032]参见图2,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驻极体传声器的详细结构。具体地,驻极体咪头模块100包括驻极体电容ECM和场效应管FET;滤波模块200包括分压电阻R1、第一电感L1、第一电容C1和第二电容C2;
[0033]驻极体电容ECM的第一端与场效应管FET相连接,驻极体电容ECM的第二端接地GND。在本实施例中,驻极体电容ECM通过接收声波信号,将该声波信号转换成初级交变电压信号后传输给场效应管FET。该驻极体电容ECM包含震动膜片、垫片、极板以及其他可能会用到的连接件。
[0034]场效应管FET的栅极与驻极体电容ECM的第一端相连接,场效应管FET的漏极与滤波模块200相连接,场效应管FET的源极与分压电阻R1的第一端相连接。在本申请中,由于初
级交变电压信号的内阻大,所以需要场效应管FET对初级交变电压信号进行阻抗变换并进行信号放大,将得到的次级交变电压信号发送给滤波模块200。
[0035]具体地,分压电阻R1的第一端与场效应管FET的源极相连接,分压电阻R1的第二端接地GND。在本申请中,分压电阻R1的一端和场效应管FET的漏极连接,一端接地,用于对场效应管FET的漏极进行分压,以保证场效应管FET的安全。在本实施例中,分压电阻R1的阻值为1.2Ω。
[0036]具体地,第一电感L1的第一端与场效应管FET的漏极相连接,第一电感L1的第二端与驻极体传声器的输出端output相连接;第一电容C1的第一端与第一电感L1的第二端连接,第一电容C1的第二端接地GND;第二电容C2的第一端与第一电感L1的第二端连接,第二电容C2的第二端接地GND。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电感L1的电感量为10μH,第一电容C1的电容量为6.8PF,第二电容C2的电容量为480PF。在本实施例中,电感L1、电容C1和电容C2组成一个LC滤波电路,能够实现对驻极体咪头模块100输入的静电进行滤波作用,达到抗静电功能。
[0037]本申请与现有技术相比,场效应管FET的源极串联一个分压电阻R1到接地作为传声器的负极,因此场效应管FET连接线路中的接地,在本实施例中,接地意为连接传声器的外壳。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驻极体传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驻极体传声器包括驻极体咪头模块和滤波模块;所述驻极体咪头模块,与所述滤波模块相连接,用于接收声波信号,并将所述声波信号转换成交变电压信号,将所述交变电压信号输出给所述滤波模块;所述滤波模块,用于对所述交变电压信号进行滤波得到最终的交变电压信号,将所述最终的交变电压信号通过所述驻极体传声器的输出端输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驻极体传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驻极体咪头模块包括驻极体电容和场效应管;所述驻极体电容第一端与所述场效应管的栅极相连接,所述驻极体电容第二端接地;所述场效应管的漏极与所述滤波模块的输入端相连接,所述场效应管的源极接地。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驻极体传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滤波模块包括第一电感、第一电容和第二电容;所述第一电感的第一端作为所述滤波模块的输入端,与所述场效应管的漏极相连接,所述第一电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贝贝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仁声泰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