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乏风热泵系统的风道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乏风热泵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乏风热泵系统的风道装置。
技术介绍
[0002]乏风热泵系统是利用矿井井下排风(11℃~20℃)作为热源的制热系统。现有的乏风热泵系统通常在排风口上方制作乏风室(静压室),在乏风室墙壁上安装蒸发器取热。这种设置方式存在一些问题,例如,由于静压室结构及空间所限,实现紊流几乎不可能,这导致各蒸发器的过风量不均匀。由此,导致过风量少的蒸发器取热量不足、易结霜,而过风量大的蒸发器无法充分利用乏风热能,造成能量浪费。另外,由于静压室在乏风口上方,冷凝水回灌的风险增大,在实际应用中,因冷凝水回灌致使风机主扇结冰而导致电机损坏的事故屡有发生。并且蒸发器不同部位过风量不一致,会验证影响蒸发器换热功能的正常运行。此外,乏风静压室现场施工难度大,工期长,造价高,建造成本增大。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如上所述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旨在提出一种用于乏风热泵系统的风道装置,该用于乏风热泵系统的风道装置能够使通入风量和排出风量保持不变,并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乏风热泵系统的风道装置,包括:用于连通矿井排风井口的风道主体,其包括依次连通的第一风道体(1)、第二风道体(2)和第三风道体(3),在所述第一风道体(1)和所述第二风道体(2)的内部分别设有第一换热模块(11)和第二换热模块(21);布置在所述第一风道体(1)的进风口的第一矩阵导流板(6a);布置在所述第一风道体(1)与所述第二风道体(2)的连接处的第二矩阵导流板(6b);设置在所述第三风道体(3)的内部的矩阵式排风通道(31);以及监测单元(5);其中,所述风道装置构造成能够使来自矿井排风井口的乏风依次经过所述第一矩阵导流板(6a)、第二矩阵导流板(6b)和矩阵式排风通道(31),使得所述风道主体的纵向上的各截面的过风量保持相同,从而使所述第一换热模块(11)和所述第二换热模块(21)的过风量均匀,并且所述监测单元(5)能够实时监测并调整所述第一风道体(1)、所述第二风道体(2)及所述第三风道体(3)内的风压,以使所述风道装置的进风口风压与出风口风压保持平衡。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乏风热泵系统的风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矩阵导流板(6a)、第二矩阵导流板(6b)和所述矩阵式排风通道(31)构造成同矩阵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于乏风热泵系统的风道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矩阵式排风通道(31)的出口处安装有与所述监测单元(5)信号连接的变频防爆风扇(32),所述监测单元(5)能够控制所述变频防爆风扇(32)运行以调整所述风道主体内的风压。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乏风热泵系统的风道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风道体(1)与所述第二风道体(2)之间设有除湿区(4),在所述除湿区(4)设有除湿模块(41),所述除湿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鹏飞,张永刚,陈洪涛,王勇,李钊,安晓波,张飞,
申请(专利权)人:大同云清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