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用扰流板组件和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526227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09 14: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车用扰流板组件和车辆。所述车用扰流板组件(1)包括扰流板(11)、支架(12)、导轨(13)以及气弹簧(14),所述扰流板(11)固定地布置于所述支架(12)上,所述支架(12)可运动地由所述导轨(13)支撑和引导,所述气弹簧(14)布置于所述导轨(13)的一侧并且用于驱动所述支架(12)进行运动。于驱动所述支架(12)进行运动。于驱动所述支架(12)进行运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用扰流板组件和车辆


[0001]本技术涉及车辆用扰流板设计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车用扰流板组件和车辆。

技术介绍

[0002]汽车扰流板、例如主动式后扰流板是一种汽车空气动力学装置,主要作用是减少车辆在高速行驶时产生的空气湍流或阻力,能够节省燃料,同时提高车辆行驶的稳定性。
[0003]主动式扰流板是一种在车辆运行时根据当前条件进行动态调整的扰流板,用于改变扰流效果、强度或其它性能属性。
[0004]目前使用的扰流板、例如主动式后扰流板有两种结构和工作原理。一种是直接连接型的双气弹簧式,即两个气弹簧作为扰流板运动的驱动器,其驱动直接影响扰流板的位置和角度;另一种是四连杆式,同样采用了两个气弹簧作为驱动器,经由四连杆机构对扰流板进行驱动。所施加的力和停止位置由气弹簧根据车辆ECU的指令进行调整。
[0005]此外,这两种结构的一侧都有两个气弹簧,结构和原理复杂,外观不美观。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更简单、便于操作运行的车用扰流板组件。
[0007]此外,本技术还旨在解决或者缓解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其它技术问题。
[0008]本技术通过提供一种车用扰流板组件和车辆来解决上述问题,具体而言,根据本技术的一方面,提供了:
[0009]一种车用扰流板组件,其中,其包括扰流板、支架、导轨以及气弹簧,所述扰流板固定地布置于所述支架上,所述支架可运动地由所述导轨支撑和引导,所述气弹簧布置于所述导轨的一侧并且用于驱动所述支架进行运动。
[0010]可选地,根据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扰流板包括彼此固定连接的外扰流板子部件以及内扰流板子部件,所述外扰流板子部件覆盖所述内扰流板子部件。
[0011]可选地,根据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外扰流板子部件包括外子部件主体以及在所述外子部件主体的两端向下延伸的下翻部,所述内扰流板子部件包括彼此依次连接的内子部件主体、相对于所述内子部件主体向上且向外延伸的过渡部以及相对于所述过渡部向外延伸的连接部,所述内子部件主体与所述支架固定连接,所述连接部与所述外子部件主体固定连接。
[0012]可选地,根据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外扰流板子部件与所述内扰流板子部件胶接连接。
[0013]可选地,根据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导轨包括彼此连接的第一导轨区段和第二导轨区段,所述气弹簧布置于所述第一导轨区段的一端,所述第一导轨区段相对于水平面存在有第一抬起角度,所述第二导轨区段相对于水平面存在有第二抬起角度,并且所述第二抬起角度大于所述第一抬起角度。
[0014]可选地,根据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支架包括支架主体以及布置于所述支架主体的底侧的滚轮,所述滚轮能够在所述导轨上进行运动。
[0015]可选地,根据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车用扰流板组件的气弹簧具有连杆,所述连杆连接所述支架,并且所述连杆能够通过所述气弹簧的作用而进行伸缩运动。
[0016]可选地,根据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扰流板构造成后扰流板。
[0017]可选地,根据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气弹簧构造成可枢转的,并且所述连杆可相对于所述支架枢转。
[0018]根据本技术的另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车辆,其中,其包括上述任一种车用扰流板组件。
[0019]可选地,根据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导轨和所述气弹簧布置于所述车辆的后备箱内。
[0020]所提供的车用扰流板组件和车辆的有益之处包括:结构更简单、便于操作运行;美观;能够支持不同的行车工况并使得车辆高速行驶时具有良好性能。
附图说明
[0021]参考附图,本技术的上述以及其它的特征将变得显而易见,其中,
[0022]图1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一种车用扰流板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和不同的使用状态;以及
[0023]图2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一种支架和扰流板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4]容易理解,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在不变更本技术实质精神下,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可以提出可相互替换的多种结构方式以及实现方式。因此,以下具体实施方式以及附图仅是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的示例性说明,而不应当视为本技术的全部或者视为对本技术技术方案的限定或限制。
[0025]在本说明书中提到或者可能提到的上、下、左、右、前、后、正面、背面、顶部、底部等方位用语是相对于各附图中所示的构造进行定义的,它们是相对的概念,因此有可能会根据其所处不同位置、不同使用状态而进行相应地变化。所以,也不应当将这些或者其他的方位用语解释为限制性用语。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或类似表述仅用于描述与区分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应的构件的相对重要性。
[0026]参考图1和图2,它们分别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一种车用扰流板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和不同的使用状态;以及根据本技术的一种支架和扰流板的示意图。
[0027]所述车用扰流板组件1包括扰流板11、支架12、导轨13以及气弹簧14,所述扰流板11固定地布置于所述支架12上,所述支架12可运动地由所述导轨13支撑和引导,所述气弹簧14布置于所述导轨13的一侧(图中为下侧)并且用于驱动所述支架12进行运动。
[0028]根据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公开采用了导轨13来对支架12的运动进行引导,进而通过受到引导的支架12的运动来实现与其连接的扰流板11的运动和由此带来的位置和/或角度的调节。因此,与在
技术介绍
中提到的两种现有扰流板结构相比,本公开不需要复杂的四连杆机构作为气弹簧与扰流板的过渡件,也不需要采用双气弹簧直接驱动扰流板的运作
方式(这种方式需要对双气弹簧彼此的配合进行精细控制,以及对各气弹簧本身的控制进行精细控制),而是以导轨作为改变扰流板的位置和/或角度的调节方式,因此结构更加简单,工作原理也不复杂,便于操作运行。在一些实施例中,导轨的下侧可以进行开槽,以便于气弹簧对支架的驱动作用。
[0029]此外,应当理解的是,图中所示的各零件是以侧视图的视角来显示的,实际上各零件还应当具有一定的深度(以图中视角来看),包括本文对各零件的方向性描述也是以图中视角为基础。各零件在深度上的位置关系也可灵活来定。例如,扰流板的深度可以略微小于车辆的宽度,以便能够在车辆宽度方向上涵盖比较大的空气作用面。支架可以在深度方向上布置于扰流板的两端,并且/或者是在深度方向上布置在扰流板的中部(此种情况下支架自身的深度尺寸可以较大),而且不同位置的支架形状并不要求完全一致(特别是在拱形扰流板的情况下),具体设计可以根据车辆的相应结构来适应性调整。此外,扰流板的空气作用面还可以构造成拱形结构或平面结构,以便提供不同的空气动力性能。类似地,导轨和气弹簧可以分别只设置一个,用于总体上对支架进行支撑、引导和驱动,但它们也可以分别构造成多个并彼此间隔开地进行布置,以便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用扰流板组件(1),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扰流板(11)、支架(12)、导轨(13)以及气弹簧(14),所述扰流板(11)固定地布置于所述支架(12)上,所述支架(12)可运动地由所述导轨(13)支撑和引导,所述气弹簧(14)布置于所述导轨(13)的一侧并且用于驱动所述支架(12)进行运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用扰流板组件(1),其特征在于,所述扰流板(11)包括彼此固定连接的外扰流板子部件(111)以及内扰流板子部件(112),所述外扰流板子部件(111)覆盖所述内扰流板子部件(112)。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用扰流板组件(1),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扰流板子部件(111)包括外子部件主体(1111)以及在所述外子部件主体(1111)的两端向下延伸的下翻部(1112),所述内扰流板子部件(112)包括彼此依次连接的内子部件主体(1121)、相对于所述内子部件主体(1121)向上且向外延伸的过渡部(1122)以及相对于所述过渡部(1122)向外延伸的连接部(1123),所述内子部件主体(1121)与所述支架(12)固定连接,所述连接部(1123)与所述外子部件主体(1111)固定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用扰流板组件(1),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扰流板子部件(111)与所述内扰流板子部件(112)胶接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用扰流板组件(1),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吉洙
申请(专利权)人:蔚来汽车科技安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