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气内循环花盆及其使用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5525981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09 14:4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水气内循环花盆及其使用方法,所述花盆包括花盆本体、隔热垫和托盘,所述花盆本体的底部开设有底孔,所述隔热垫上设有连接件,所述隔热垫通过连接件与花盆本体的底孔连接并放置在托盘内。所述花盆本体内部的底面位于底孔处向上凸起形成导流坡面,所述花盆本体内部底面低于所述凸起的部分为存水沟。所述花盆本体的盆壁内部设置有多组各自独立的第一管路、第二管路和第三管路,所述第一管路、第二管路和第三管路沿盆壁内部竖向设置。本发明专利技术实现了花盆具备既能可靠透气又能有效保水保湿的性能。效保水保湿的性能。效保水保湿的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气内循环花盆及其使用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花卉种植
,尤其涉及一种水气内循环花盆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盆栽植物能够改善室内空气质量,提高氧气含量,降低二氧化碳含量,调节空气湿度,也具有观赏价值,因此能够营造宜人的工作和生活环境,有益于人体身心健康。
[0003]由花盆和土壤构成了盆栽植物根系部分存活生长的独立生态环境,可以视为一个人工的盆栽系统。这个人为构建的生态系统虽然方便人类搬运、摆放,但是从植物生长的角度来说弊端很多,显然并不利于植物长期存活生长。
[0004]与自然环境中的生态系统相比较,盆栽系统最明显的弊端在于土壤体量方面的巨大差异和花盆的物理隔离这两个方面,并对植物生长造成以下的不利情况:
[0005]1)、盆栽系统的蓄水能力大幅降低。
[0006]在适宜植物生长的自然环境中大地是个规模巨大的蓄水体。土地天然的透水性能和保水性能可以长期保障无数植物能够从不同深度的土层中汲取水份,在漫长的生命周期中植物所需要的水份也完全依赖地层中的水份供给。而盆栽系统显然不具备土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气内循环花盆,包括花盆本体(1)、隔热垫(3)和托盘(5),所述花盆本体(1)的底部开设有底孔(1

7),所述隔热垫(3)上设有连接件,所述隔热垫(3)通过连接件与花盆本体(1)的底孔(1

7)连接并放置在托盘(5)内;其特征在于:所述花盆本体(1)内部的底面位于底孔(1

7)处向上凸起形成导流坡面(1

5),所述花盆本体(1)内部底面低于所述凸起的部分为存水沟(1

6);所述花盆本体(1)的盆壁内部设置有多组各自独立的第一管路、第二管路和第三管路,所述第一管路、第二管路和第三管路沿盆壁内部竖向设置;所述第一管路为水气内循环腔(1
‑8‑
1),所述水气内循环腔(1
‑8‑
1)沿着竖直方向开设有多个内循环支管(1
‑8‑
2),所述内循环支管(1
‑8‑
2)将水气内循环腔(1
‑8‑
1)与花盆本体(1)的内腔连通;所述第二管路为底部透气通管(1

9),所述底部透气通管(1

9)的上端贯穿花盆顶面(1

3)并与外界连通,所述底部透气通管(1

9)的下端与所述存水沟(1

6)连通;所述第三管路包括中部透气通管(1

10)和辅助调湿管(1

11),所述中部透气通管(1

10)的上端贯穿花盆顶面(1

3)并与外界连通,所述中部透气通管(1

10)的下端贯穿所述花盆内侧面(1

2)的中部并与花盆本体(1)的内腔连通,所述辅助调湿管(1

11)设置在所述中部透气通管(1

10)的下方,所述辅助调湿管(1

11)上开设有连通花盆本体(1)下部的第一管口(1

12)和连通所述存水沟(1

6)的第二管口(1

13)。2.一种水气内循环花盆,包括花盆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花盆本体(1)内部底面的中心处向上凸起形成导流坡面(1

5),所述花盆本体(1)内部底面低于所述凸起的部分为存水沟(1

6);所述花盆本体(1)的盆壁内部设置有多组各自独立的第一管路、第二管路和第三管路,所述第一管路、第二管路和第三管路沿盆壁内部竖向设置;所述第一管路为水气内循环腔(1
‑8‑
1),所述水气内循环腔(1
‑8‑
1)沿着竖直方向开设有多个内循环支管(1
‑8‑
2),所述内循环支管(1
‑8‑
2)将水气内循环腔(1
‑8‑
1)与花盆本体(1)的内腔连通;所述第二管路为底部透气通管(1

9),所述底部透气通管(1

9)的上端贯穿花盆顶面(1

3)并与外界连通,所述底部透气通管(1

9)的下端与所述存水沟(1

6)连通;所述第三管路包括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织铖
申请(专利权)人:长沙善富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