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气内循环花盆及其使用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5525981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09 14:4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水气内循环花盆及其使用方法,所述花盆包括花盆本体、隔热垫和托盘,所述花盆本体的底部开设有底孔,所述隔热垫上设有连接件,所述隔热垫通过连接件与花盆本体的底孔连接并放置在托盘内。所述花盆本体内部的底面位于底孔处向上凸起形成导流坡面,所述花盆本体内部底面低于所述凸起的部分为存水沟。所述花盆本体的盆壁内部设置有多组各自独立的第一管路、第二管路和第三管路,所述第一管路、第二管路和第三管路沿盆壁内部竖向设置。本发明专利技术实现了花盆具备既能可靠透气又能有效保水保湿的性能。效保水保湿的性能。效保水保湿的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气内循环花盆及其使用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花卉种植
,尤其涉及一种水气内循环花盆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盆栽植物能够改善室内空气质量,提高氧气含量,降低二氧化碳含量,调节空气湿度,也具有观赏价值,因此能够营造宜人的工作和生活环境,有益于人体身心健康。
[0003]由花盆和土壤构成了盆栽植物根系部分存活生长的独立生态环境,可以视为一个人工的盆栽系统。这个人为构建的生态系统虽然方便人类搬运、摆放,但是从植物生长的角度来说弊端很多,显然并不利于植物长期存活生长。
[0004]与自然环境中的生态系统相比较,盆栽系统最明显的弊端在于土壤体量方面的巨大差异和花盆的物理隔离这两个方面,并对植物生长造成以下的不利情况:
[0005]1)、盆栽系统的蓄水能力大幅降低。
[0006]在适宜植物生长的自然环境中大地是个规模巨大的蓄水体。土地天然的透水性能和保水性能可以长期保障无数植物能够从不同深度的土层中汲取水份,在漫长的生命周期中植物所需要的水份也完全依赖地层中的水份供给。而盆栽系统显然不具备土壤的体量优势,蓄水能力不足。由于花盆的物理隔离,除自然降雨之外,盆土不能从周围环境中自动获得充足的水份,只能依赖人工不断的供水,才能满足植物生存需要。一旦人工供水不足,则会直接导致植物缺水打蔫、枯萎死亡。
[0007]2)、盆栽系统的排涝能力和保水能力大幅降低。
[0008]与适宜植物生长的自然环境相比较,盆土的排涝性能取决于盆土的土质属性和花盆的排涝结构,并且直接与人工供水量有着紧密关联。如果人工浇灌量过多,花盆的排水通道出现堵塞或者盆土板结都能导致盆栽系统的疏水性降低,就会造成花盆内积水。植物根系长期浸泡水中,就会出现沤根、烂根,进而造成植物死亡。而在自然环境中,大地土壤的构成元素丰富多样,有疏有密,再加上地下生物种类繁多,构筑有各种复杂的生态孔洞系统,因此土壤中遍布有大大小小的孔隙通道,并且广泛具有连通性,所以大地土壤的疏水能力很强。自然降水能够快速渗入到土壤中,在重力作用下沿着地面下各种孔隙通道进入到地下水饱和地层中蓄存起来。因此大地土壤的孔隙结构既保证了疏水性,又具备了储水性,提供了植物根系生存的必要条件。而盆栽系统由于土壤体量的大幅减少,其保水能力因此随之降低。在自然环境中,植物根系没有隔离性的物理约束,能够在土壤中自由生长至最佳的汲水土层获取水份。但花盆壁约束了植物根系生长的物理空间,使得植物对于盆栽系统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也相应变弱。
[0009]3)、盆栽系统的供氧能力大幅降低。
[0010]与适宜植物生长的自然环境相比较,盆土体量大幅减少导致土壤中的气态氧总量有限,再由于花盆的物理封闭和隔离,导致土壤换氧效率也大幅削弱。盆土的总体含氧量取决于土壤的孔隙率、疏松程度以及与外部环境空气的交换效率。由于花盆的物理包裹结构限制了植物根系的伸展空间,因此植物根系自主生长的获氧能力也一并受到限制,只能依
赖盆栽系统自身的氧气交换性能。当盆土内部的透气性变差,盆土的换氧通道被封闭,植物根系就会呼吸不畅,造成无氧呼吸,产生不利于根系存活的酒精物质,进而导致根系腐烂死亡。另外在缺氧环境中,也容易滋生细菌、霉菌等有害微生物,进一步消耗盆土中的氧气,侵蚀植物根系导致根系坏死。
[0011]4)、盆栽系统的储热能力大幅降低。
[0012]在昼夜更替和气候变化过程中,自然环境的温度会不断变化形成温差。与适宜植物生长的自然环境相比较,盆土体量大幅减少导致盆栽系统储热能力不足,盆土的保温、恒温能力下降。一般情况下大多数植物根系生长的适宜土温(5~10厘米土层中)为15~28℃,土壤温度低于12℃或高于35℃都不利于根系的生长。由于花盆和盆土的导热系数较大(加草粘土导热系数:0.58~0.76W/(m
·
K),常规陶瓷花盆导热系数:0.8~1.5W/(m
·
K),因此外部环境温度对盆栽植物根系的影响更加显著。例如夏天阳光长时段照射花盆,花盆就会升温发烫,贴近盆壁的植物外围根系就会被烫死烫伤,而在低温冰冻天气时,植物根系则容易被冻死冻伤。
[0013]5)、盆栽系统无法自动获取水肥养料。
[0014]在适宜植物生长的自然环境中,遍布着各种无机物元素和天然的有机物肥料,经过自然雨水稀释、流动都会渗透到土壤中,植物根系再从土壤中吸收这些营养物质。对于盆栽系统,植物的肥料只能依赖人工补充供给。如果不施肥或欠施肥,植物生长就不茂盛,但如果施肥不当,施肥次数频繁,或者化学肥料的浓度太高,就会烧伤植物根系,直接导致根系坏死腐烂。
[0015]结合以上分析,花盆作为构成盆栽系统的关键部分,除了容纳土壤的基本功能外,还需要针对上述五个方面的弊端进行优化和完善,进而提高花盆

盆土构成的盆栽系统的生态适宜性,提高盆栽土培植物的成活率,提高花盆对于多种应用场景和气候环境的普遍适用性。
[0016]花盆长期以来都是带底孔的单层陶泥盆,采用陶瓷烧结工艺制作。这种单层带底孔花盆的结构方案除了上述五个方面的弊端之外,对于淡水资源的有效利用比较低,普遍造成淡水资源浪费。为了防止浇花后水流到地面或桌面上,人们又使用塑料托盘将富余的自由水收集起来。但是托盘内的水并没有再次利用,全部蒸发耗散到空气中。而且塑料托盘的款式和颜色比较单调乏味,与花盆搭配使用后往往显得很不协调,降低了盆栽植物的观赏价值和美感。塑料托盘大多采用PVC塑料注塑成型,风吹日晒后容易老化、发黄、变脆,因此耐用性也比较差。
[0017]在此之后花盆的结构得到了一定的改良,出现了有夹层花盆、双层花盆、套装式花盆等具备较好的存水保湿功能的花盆,但是花盆的透气性能被削弱了,对于有些不耐潮湿环境的植物品种不适合使用。
[0018]有的设计方案是在花盆盆壁上直接开设一定数量的透气孔洞,固然提高了盆土的透气性,但是却降低了盆土的保水、保湿能力,导致盆土浇水后干燥速度过快,水资源的有效利用率大幅降低,增加了人工浇灌的频次,无形中增加了水资源的消耗,而且在高温高热的夏季和强通风环境中容易导致盆土干旱过快、植物缺水萎蔫。这种盆壁上开设孔洞的方案同时也降低了盆栽系统的储热能力,盆土升温、降温过快,在昼夜温差较大的地区反而对植物根系的生长更加不利。
[0019]中国技术专利CN210275218U公开了一种花盆,包括外花盆,外花盆中设有一个内花盆,内花盆与外花盆的形状相同,内花盆底部与外花盆底部是一体结构的盆底,盆底上设有排水孔,内花盆侧壁与外花盆侧壁之间设有用来放置水或者营养液的空腔,所述内花盆外部设有一个套筒,套筒内孔与内花盆外壁配合转动连接,套筒侧壁与内花盆侧壁上一同设有进水孔,分别记为第一进水孔和第二进水孔,进水孔可以将空腔内的水或者营养液导入内花盆中,快速充分对土壤进行湿润,通过转动套筒可以调节第一进水孔和第二进水孔的重合孔大小来调节水流量的大小。
[0020]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控制套筒和内层花盆壁上的浇灌孔开闭大小来控制浇水量,但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气内循环花盆,包括花盆本体(1)、隔热垫(3)和托盘(5),所述花盆本体(1)的底部开设有底孔(1

7),所述隔热垫(3)上设有连接件,所述隔热垫(3)通过连接件与花盆本体(1)的底孔(1

7)连接并放置在托盘(5)内;其特征在于:所述花盆本体(1)内部的底面位于底孔(1

7)处向上凸起形成导流坡面(1

5),所述花盆本体(1)内部底面低于所述凸起的部分为存水沟(1

6);所述花盆本体(1)的盆壁内部设置有多组各自独立的第一管路、第二管路和第三管路,所述第一管路、第二管路和第三管路沿盆壁内部竖向设置;所述第一管路为水气内循环腔(1
‑8‑
1),所述水气内循环腔(1
‑8‑
1)沿着竖直方向开设有多个内循环支管(1
‑8‑
2),所述内循环支管(1
‑8‑
2)将水气内循环腔(1
‑8‑
1)与花盆本体(1)的内腔连通;所述第二管路为底部透气通管(1

9),所述底部透气通管(1

9)的上端贯穿花盆顶面(1

3)并与外界连通,所述底部透气通管(1

9)的下端与所述存水沟(1

6)连通;所述第三管路包括中部透气通管(1

10)和辅助调湿管(1

11),所述中部透气通管(1

10)的上端贯穿花盆顶面(1

3)并与外界连通,所述中部透气通管(1

10)的下端贯穿所述花盆内侧面(1

2)的中部并与花盆本体(1)的内腔连通,所述辅助调湿管(1

11)设置在所述中部透气通管(1

10)的下方,所述辅助调湿管(1

11)上开设有连通花盆本体(1)下部的第一管口(1

12)和连通所述存水沟(1

6)的第二管口(1

13)。2.一种水气内循环花盆,包括花盆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花盆本体(1)内部底面的中心处向上凸起形成导流坡面(1

5),所述花盆本体(1)内部底面低于所述凸起的部分为存水沟(1

6);所述花盆本体(1)的盆壁内部设置有多组各自独立的第一管路、第二管路和第三管路,所述第一管路、第二管路和第三管路沿盆壁内部竖向设置;所述第一管路为水气内循环腔(1
‑8‑
1),所述水气内循环腔(1
‑8‑
1)沿着竖直方向开设有多个内循环支管(1
‑8‑
2),所述内循环支管(1
‑8‑
2)将水气内循环腔(1
‑8‑
1)与花盆本体(1)的内腔连通;所述第二管路为底部透气通管(1

9),所述底部透气通管(1

9)的上端贯穿花盆顶面(1

3)并与外界连通,所述底部透气通管(1

9)的下端与所述存水沟(1

6)连通;所述第三管路包括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织铖
申请(专利权)人:长沙善富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