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定深、定方向的三维截骨导板的制备及使用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5525271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09 14:4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定深、定方向的三维截骨导板的制备及使用方法,所述制备方法包括步骤S1.术前采集患者截骨区域数据,导入三维模拟软件,通过三维重建预估植骨量;S2.通过术前颏部CT数据分析设计截骨大小及位置;S3.根据截骨区域骨皮质的厚度,通过补偿算法计算每个部分的截骨导板的厚度;S4.在截骨导板截骨线外侧,设计凸起的引导槽;S5.使用聚醚醚酮材料进行3D打印,得到截骨导板;本方法通过上述制备方法制备的截骨导板,在使用时能够实现对截骨区域的定深、定方向的截骨过程,具有使用简单、方便、截骨精度高且节省材料的特点。截骨精度高且节省材料的特点。截骨精度高且节省材料的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定深、定方向的三维截骨导板的制备及使用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具体涉及一种可定深、定方向的三维截骨导板的制备及使用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牙槽突裂是发生在上颌侧切牙和尖牙之间的颌骨发育性裂隙,常与先天性唇腭裂伴发;在合适的年龄通过手术修复,目的是恢复牙弓稳定性和连续性、对裂隙处的牙提供骨支持、消除口鼻瘘、为鼻翼基底部提供骨支撑,重建鼻唇沟轮廓、改善患者裂隙侧与非裂隙侧对称性,是唇腭裂序列治疗中重要的一环;
[0003]牙槽突裂的手术方式主要分为松质骨移植和皮质骨移植,皮质骨移植因为具有取材方便、抗吸收和抗感染能力强、容易存活等优点,近些年越来越多的应用在牙槽嵴裂植骨手术中;牙槽突裂皮质骨移植常选用的取骨区域是下颌骨颏部,传统的方法是术者通过经验判断,预估截骨范围和大小,进行定直线方向的截骨取骨,将骨块对折后修整外形,植入缺损区,实现“皮质骨+松质骨+皮质骨”的“三明治”样骨块;但该方法存在截骨量不准确、容易损伤牙根等问题;
[0004](1)截骨深度没法预计,需要靠医生的经验,经验不足会导致深面组织的损伤;
[0005](2)截骨方向为直线相交,截下的骨块需要进一步修整,会导致部分边缘浪费;
[0006](3)对于弧形的缺损区,只能靠移植前的外形修整;
[0007]随着3D打印技术的发展与成熟,设计个性化的截骨导板,不仅以保证截骨的准确性,还可以缩短手术时间,避免不必要的并发症;现阶段针对该手术并没有标准化化的应用于牙槽嵴裂手术颏部取骨的截骨导板设计与制作方法,因此,亟需设计一种标准化的可定深、定方向的三维截骨导板的设计及制备方法,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8]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旨在提供一种可定深、定方向的三维截骨导板的制备及使用方法,本方法通过上述制备方法制备的截骨导板,在使用时能够实现对截骨区域的定深、定方向的截骨过程,具有使用简单、方便、截骨精度高且节省材料的特点。
[0009]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10]一种可定深、定方向的三维截骨导板的制备方法,包括步骤
[0011]S1.术前采集患者截骨区域数据,导入三维模拟软件,通过三维重建预估植骨量;
[0012]其中,所述截骨区域数据包括上颌骨、下颌骨CBCT数据,所述CBCT数据包含骨、牙齿及下牙槽神经数据;所述植骨量包括截骨形状、范围和大小;
[0013]S2.通过术前颏部CT数据分析设计截骨大小及位置;
[0014]S3.根据截骨区域骨皮质的厚度,通过补偿算法计算每个部分的截骨导板的厚度,让每个点的“截骨板厚度+皮质骨厚度”均一化;
[0015]S4.在截骨导板截骨线外侧,设计凸起的引导槽,所述引导槽与自适应截骨装置配
合使用;
[0016]S5.使用聚醚醚酮材料进行3D打印,得到截骨导板。
[0017]优选的,根据步骤S1中截骨区域的大小数据,在颏部设计截骨区位置时;截骨区位置上端需位于牙根2mm以下,截骨区位置下缘位于下颌骨下缘2mm以上。
[0018]优选的,所述的自适应截骨装置包括安装板、引导杆、截骨机构和移动机构,其中
[0019]所述移动机构和安装板均通过自适应高度调节机构设置在引导杆上,所述移动机构安装在引导杆的下端,且与设置在截骨导板上的引导槽配合使用;
[0020]所述截骨机构设置在安装板上,且与截骨区域的截骨槽配合使用。
[0021]优选的,所述的自适应高度调节机构包括自适应调节电机、组合调节件、安装卡块高度调节组件和安装板高度调节组件,其中
[0022]所述自适应调节电机固定引导杆外侧,所述组合调节件通过第一电动伸缩杆设置在自适应调节电机的驱动端,且与安装卡块高度调节组件和安装板高度调节组件配合使用;
[0023]所述组合调节件为一体成形的齿轮件,包括涡轮部分和斜齿轮部分;
[0024]所述安装卡块高度调节组件设置在组合调节件下侧,用于调节移动机构的高度;
[0025]所述安装板高度调节组件设置在引导杆上的活动槽内,用于调节安装板的高度。
[0026]优选的,所述的安装板高度调节组件设置在活动槽内,包括丝筒和第二斜齿轮,其中
[0027]所述丝筒通过安装轴承转动安装在活动槽内,且在所述丝筒上设置有外螺纹与安装板螺接;
[0028]所述第二斜齿轮固定安装在丝筒上,且与组合调节件的斜齿轮部分相互啮合。
[0029]优选的,所述的安装卡块高度调节组件包括伸缩杆、连轴和蜗杆,其中
[0030]所述伸缩杆活动设置在引导杆上的伸缩槽内,且在所述伸缩杆上设置有卡齿条,所述卡齿条与设置在连轴上的直齿轮相互啮合;
[0031]所述连轴转动安装在引导杆内,且在连轴上设置有涡轮,所述涡轮与设置在引导杆内的蜗杆相啮合;
[0032]所述蜗杆通过第二电动伸缩杆转动安装在引导杆内,且与组合调节件的斜齿轮部分相啮合。
[0033]优选的,所述的移动机构包括安装卡块和安装压板,其中
[0034]所述安装卡块安装在引导槽内,并沿着引导槽滑动,且在安装卡块的底部设置有滚轮和双轴电机,所述滚轮对称安装在双轴电机的两侧;
[0035]所述安装卡块的尾端还设置有万向球槽,所述万向球槽与设置在伸缩杆下端的万向球配合使用。
[0036]优选的,所述的截骨机构包括截骨电机、钻杆连轴和钻头,其中
[0037]所述截骨电机固定安装在安装板上侧;
[0038]所述钻杆连轴设置在截骨电机的驱动端,且与截骨电机动力连接;
[0039]所述钻头设置在钻杆连轴下端,且与钻杆连轴通过快速连接机构连接,且与钻骨区域的截骨槽配合使用。
[0040]优选的,所述的快速连接机构包括锥形螺套、复位弹簧、弧形紧压片和辅助压块,
其中
[0041]所述锥形螺套设置在钻杆连轴下端,且在锥形螺套上设置有内螺纹与设置在钻杆连轴螺接;
[0042]所述弧形紧压片活动设置在锥形螺套前端锥形结构内侧,在各弧形紧压片之间形成让位缝;
[0043]所述复位弹簧设置在弧形紧压片与钻杆连轴之间;
[0044]所述辅助压块活动安装在弧形紧压片上,且与设置在钻杆连轴端部的压环配合使用。
[0045]一种可定深、定方向的三维截骨导板的使用方法,包括
[0046]步骤一:首先将截骨导板上的截骨线位置与设计的截骨区域的截骨位置相对应,然后将截骨导板固定在患者的截骨区域;
[0047]步骤二:然后在引导槽内安装自适应截骨装置,并在安装完毕后,根据需要对自适应截骨装置进行调整:
[0048]步骤三:打开双轴电机的开关,通过移动机构带动本装置沿着引导槽运动,利用截骨机构在截骨区域进行三维方向的截骨。
[0049]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定深、定方向的三维截骨导板的制备及使用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定深、定方向的三维截骨导板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S1.术前采集患者截骨区域数据,导入三维模拟软件,通过三维重建预估植骨量;其中,所述截骨区域数据包括上颌骨、下颌骨CBCT数据,所述CBCT数据包含骨、牙齿及下牙槽神经数据;所述植骨量包括截骨形状、范围和大小;S2.通过术前颏部CT数据分析设计截骨大小及位置;S3.根据截骨区域骨皮质的厚度,通过补偿算法计算每个部分的截骨导板的厚度,让每个点的“截骨板厚度+皮质骨厚度”均一化;S4.在截骨导板截骨线外侧,设计凸起的引导槽,所述引导槽与自适应截骨装置配合使用;S5.使用聚醚醚酮材料进行3D打印,得到截骨导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定深、定方向的三维截骨导板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步骤S1中截骨区域的大小数据,在颏部设计截骨区位置时;截骨区位置上端需位于牙根2mm以下,截骨区位置下缘位于下颌骨下缘2mm以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定深、定方向的三维截骨导板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自适应截骨装置包括安装板、引导杆、截骨机构和移动机构,其中所述移动机构和安装板均通过自适应高度调节机构设置在引导杆上,所述移动机构安装在引导杆的下端,且与设置在截骨导板上的引导槽配合使用;所述截骨机构设置在安装板上,且与截骨区域的截骨槽配合使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可定深、定方向的三维截骨导板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自适应高度调节机构包括自适应调节电机、组合调节件、安装卡块高度调节组件和安装板高度调节组件,其中所述自适应调节电机固定引导杆外侧,所述组合调节件通过第一电动伸缩杆设置在自适应调节电机的驱动端,且与安装卡块高度调节组件和安装板高度调节组件配合使用;所述组合调节件为一体成形的齿轮件,包括涡轮部分和斜齿轮部分;所述安装卡块高度调节组件设置在组合调节件下侧,用于调节移动机构的高度;所述安装板高度调节组件设置在引导杆上的活动槽内,用于调节安装板的高度。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可定深、定方向的三维截骨导板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安装板高度调节组件设置在活动槽内,包括丝筒和第二斜齿轮,其中所述丝筒通过安装轴承转动安装在活动槽内,且在所述丝筒上设置有外螺纹与安装板螺接;所述第二斜齿轮固定安装在丝筒上,且与组合调节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云鹏赵昕张浚睿陆斌周善洛郭维维吕曜光李治冶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