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导频辅助的相干光通信系统发射端I/Q时延监测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5522605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09 14:4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基于导频辅助的相干光通信系统发射端I/Q时延监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将发射信号分成若干个数据块,并加入导频序列;S2:对接收到的带损伤的信号与导频序列进行同步,并进行自适应均衡和载波相位恢复,而后进行定时恢复;S3:对接收信号进行分离,得到I路信号和Q路信号;S4:分别计算I路信号和Q路信号的定时误差值;S5:分别计算I路信号和Q路信号的平均定时误差值;S6:得到发射端I/Q时延值。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基于导频辅助的相干光通信系统发射端I/Q时延监测方法,解决了目前用于相干光通信系统发射端I/Q时延估计的方法存在较大的估计误差的问题。在较大的估计误差的问题。在较大的估计误差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导频辅助的相干光通信系统发射端I/Q时延监测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光纤通信的
,更具体的,涉及一种基于导频辅助的相干光通信系统发射端I/Q时延监测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数字信号处理(DSP)已经广泛应用于相干光传输系统,并且能对许多类型的信道损伤进行有效的补偿,例如色散(CD)、非线性(Nonlinear)、频偏(FO)等,随着相干光传输系统波特率和调制码型阶数的不断提高,相干光收发机本身的I/Q失衡对光纤通信系统性能的影响越来越不容忽视。
[0003]I/Q失衡主要包括以下三个部分:幅度失衡、相位失衡、I/Q时延,幅度失衡和相位失衡都可以通过格雷厄姆施密特正交化(GSOP)较好地补偿,目前I/Q时延的估计与补偿成为了主要的关注点。
[0004]相干光通信系统主要包括相干发射机(Tx)和相干接收机(Rx),由于相干发射机的激光器和相干接收机的本振激光器未锁定频率,导致接收信号存在频偏,而目前用于相干光通信系统发射端I/Q时延估计的方法存在较大的估计误差,难以满足超高速光传输系统对发射端I/Q时延估计的高精度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为克服目前用于相干光通信系统发射端I/Q时延估计的方法存在较大的估计误差的技术缺陷,提供一种基于导频辅助的相干光通信系统发射端I/Q时延监测方法。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7]一种基于导频辅助的相干光通信系统发射端I/Q时延监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0008]S1:在发射端,将发射信号分成若干个数据块,并在每个数据块中加入导频序列;
[0009]S2:经过信号传输,对接收端接收到的带损伤的信号与步骤S1加入的相应导频序列进行同步,并进行数据辅助的自适应均衡和载波相位恢复,得到仅存在发射端I/Q时延的接收信号,而后进行定时恢复;
[0010]S3:在每个数据块内对接收信号进行分离,得到I路信号和Q路信号;
[0011]S4:结合导频序列分别计算I路信号和Q路信号的定时误差值;
[0012]S5:根据导频序列的长度分别计算I路信号和Q路信号的平均定时误差值;
[0013]S6:根据I路信号和Q路信号的平均定时误差值得到发射端I/Q时延值。
[0014]上述方案中,通过对发射信号分块,在数据块内插入导频序列,然后结合导频序列排除码元干扰,计算出接收信号的I路信号和Q路信号的定时误差值以及平均定时误差值,从而实现对发射端I/Q时延的高精度监测。
[0015]优选的,每个数据块的大小为N,N为1000~10000。
[0016]优选的,导频序列包括k个连续的导频符号,k为50~100。
[0017]优选的,在步骤S3中,将接收信号进行分离的计算公式为:
[0018][0019]其中,x(mT
S
)表示第m个导频符号对应的接收信号,x
I
(
·
)表示接收信号的I路信号,x
Q
(
·
)表示接收信号的Q路信号,T
S
表示采样符号周期,即符号间隔,表示采样符号周期,即符号间隔,表示发射端I/Q时延量。
[0020]优选的,在步骤S4中,
[0021]通过接收端的导频序列和发射端的导频序列错位相乘,得到I/Q两路信号的定时误差值:
[0022]e
D,I
(mT
S
)=a
I
((m

1)T
S
)x
I
(mT
S
)

a
I
(mT
S
)x
I
((m

1)T
S
)
[0023][0024]其中,e
D,I
(mT
S
)表示第m个导频符号对应的I路信号的定时误差值,e
D,Q
(mT
S
)表示第m个导频符号对应的Q两路信号的定时误差值,a
I
(
·
)表示发射信号与导频符号相对应的实部,a
Q
(
·
)表示发射信号与导频符号相对应的虚部。
[0025]上述方案中,通过接收信号与导频符错位相乘以排除码元干扰。
[0026]优选的,在步骤S5中,
[0027]I路信号的平均定时误差值为:
[0028][0029]Q路信号的平均定时误差值为
[0030][0031]其中,e
D,I
(iT
S
)表示第i个导频符号对应的I路信号的定时误差值,e
D,Q
(iT
S
)表示第i个导频符号对应的Q路信号的定时误差值。
[0032]优选的,在步骤S6中,发射端I/Q时延值为:
[0033][0034]优选的,还包括以下步骤:利用离散傅里叶变换时移特性对I/Q两路信号分别进行定时误差补偿操作,合并定时误差补偿后的I/Q两路信号即得到发射端I/Q时延补偿后的信号。
[0035]优选的,
[0036]I路信号通过定时误差补偿后调整为:
[0037][0038]Q路信号通过定时误差补偿后调整为:
[0039][0040]其中,fft(
·
)表示快速傅里叶变换函数,ifft(
·
)表示逆傅里叶变换函数。
[0041]优选的,通过以下公式得到补偿发射端I/Q时延后的信号:
[0042][004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
[0044]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导频辅助的相干光通信系统发射端I/Q时延监测方法,通过对发射信号分块,在数据块内插入导频序列,然后结合导频序列排除码元干扰,计算出接收信号的I路信号和Q路信号的定时误差值以及平均定时误差值,从而实现对发射端I/Q时延的高精度监测。
附图说明
[0045]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实施步骤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46]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
[0047]为了更好说明本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
[0048]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
[0049]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说明。
[0050]实施例1
[0051]如图1所示,一种基于导频辅助的相干光通信系统发射端I/Q时延监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52]S1:在发射端,将发射信号分成若干个数据块,并在每个数据块中加入导频序列;
[0053]S2:经过信号传输,对接收端接收到的带损伤的信号与步骤S1加入的相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基于导频辅助的相干光通信系统发射端I/Q时延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在发射端,将发射信号分成若干个数据块,并在每个数据块中加入导频序列;S2:经过信号传输,对接收端接收到的带损伤的信号与步骤S1加入的相应导频序列进行同步,并进行数据辅助的自适应均衡和载波相位恢复,得到仅存在发射端I/Q时延的接收信号,而后进行定时恢复;S3:在每个数据块内对接收信号进行分离,得到I路信号和Q路信号;S4:结合导频序列分别计算I路信号和Q路信号的定时误差值;S5:根据导频序列的长度分别计算I路信号和Q路信号的平均定时误差值;S6:根据I路信号和Q路信号的平均定时误差值得到发射端I/Q时延值。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导频辅助的相干光通信系统发射端I/Q时延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每个数据块的大小为N,N为1000~10000。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导频辅助的相干光通信系统发射端I/Q时延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导频序列包括k个连续的导频符号,k为50~100。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导频辅助的相干光通信系统发射端I/Q时延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3中,将接收信号进行分离的计算公式为:其中,x(mT
S
)表示第m个导频符号对应的接收信号,x
I
(
·
)表示接收信号的I路信号,x
Q
(
·
)表示接收信号的Q路信号,T
S
表示采样符号周期,即符号间隔,表示采样符号周期,即符号间隔,表示发射端I/Q时延量。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导频辅助的相干光通信系统发射端I/Q时延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4中,通过接收端的导频序列和发射端的导频序列错位相乘,得到I/Q两路信号的定时误差值:e
D,I
(mT
S
)=a
I
((m

1)T
S
)x
I
(mT
S
)

a...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付松年吴锐涛向梦李基隆秦玉文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