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通用的CPU背板支架及散热模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521655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09 14: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通用的CPU背板支架及散热模组。该通用的CPU背板支架包括背板支架主体、至少一个第一安装孔、至少一个第二安装孔和至少一个第三安装孔;背板支架主体包括通孔,其四个角分别延伸形成第一延伸部、第二延伸部、第三延伸部、第四延伸部;第一延伸部、第二延伸部、第三延伸部和第四延伸部均设有椭圆孔、第一固定孔和第二固定孔;每个连体螺母铆合在第一安装孔内;每个螺柱件包括螺柱和固定部;每个螺柱件的螺柱可滑动地设于对应的椭圆孔内,每个螺柱件的固定部与所述第一固定孔配合安装或者第二固定孔配合安装。该CPU背板支架能同时适用于不同尺寸的CPU和不同尺寸的散热器模组,具有通用性,降低成本。降低成本。降低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通用的CPU背板支架及散热模组


[0001]本技术属于CPU散热背板
,尤其涉及到一种通用的CPU 背板支架及散热模组。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英特尔(英文名:Intel)的散热模块一般包括散热风扇模组、中央处理器(英文名:Central Processing Unit,简称CPU)和CPU背板支架。随着科技的发展,英特尔不断升级CPU,然而,目前的CPU背板支架单一,只能与特定的CPU配合安装,一旦升级CPU,就需要更换CPU背板支架,生产成本高。而且,目前的CPU背板也无法跟不同尺寸的散热风扇模组进行组装,目前的CPU背板只能与散热风扇模组配合安装,一旦升级CPU,就需要更换CPU背板支架,因而需要制造不同尺寸的CPU背板支架备用,从而增加了物料的料号,增加了库存备货压力及生产管控成本。
[0003]因此,现有的CPU背板支架无法适用于不同尺寸的CPU以及不同尺寸的散热器模组,因而现有的CPU背板支架尚有待改进和发展。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能解决上述问题的通用的 CPU背板支架及散热模组。
[0005]所述通用的CPU背板支架包括背板支架主体、至少一个第一安装孔、至少一个第二安装孔、至少一个第三安装孔、至少一个连体螺母和至少一个螺柱件;所述背板支架主体包括上表面、下表面和通孔;所述下表面与所述上表面相背设置,所述通孔贯通所述上表面和下表面设置;所述背板支架主体的四个角分别延伸形成第一延伸部、第二延伸部、第三延伸部、第四延伸部;所述第一延伸部上设有椭圆孔、第一固定孔和第二固定孔;所述第二延伸部上设有椭圆孔、第一固定孔和第二固定孔;所述第三延伸部上设有椭圆孔、第一固定孔和第二固定孔;所述第四延伸部上设有椭圆孔、第一固定孔和第二固定孔;每个连体螺母铆合在第一安装孔内;每个螺柱件包括螺柱和固定部;每个螺柱件的螺柱可滑动地设于对应的椭圆孔内,每个螺柱件的固定部与所述第一固定孔配合安装或者第二固定孔配合安装。
[000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背板支架主体包括第一侧边、第二侧边、第三侧边和第四侧边;所述第一侧边与所述第二侧边相邻,所述第二侧边与所述第三侧边相邻,所述第三侧边与所述第四侧边相邻,所述第一侧边与所述第三侧边相对,所述第二侧边与所述第四侧边相对;所述第三侧边上设有多个第一安装孔;至少一个第二安装孔设在所述第一侧边上。
[000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延伸部的第一固定孔邻近第一延伸部的椭圆孔,所述第一延伸部的第二固定孔远离第一延伸部的椭圆孔;所述第二延伸部的第一固定孔邻近第二延伸部的椭圆孔,所述第二延伸部的第二固定孔远离第二延伸部的椭圆孔;所述第三延伸部的第一固定孔邻近第三延伸部的椭圆孔,所述第三延伸部的第二固定孔远离第三
延伸部的椭圆孔;所述第四延伸部的第一固定孔邻近所述椭圆孔,所述第四延伸部的第二固定孔远离所述椭圆孔;所述第五延伸部从所述第一侧边的中部向外延伸形成,至少一个第三安装孔设于所述第五延伸部。
[000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CPU背板支架的通孔的边缘沿着从所述上表面向下表面的方向延伸形成第一凸起;所述CPU背板支架的外边缘沿着从所述上表面向下表面的方向延伸形成第二凸起;每个螺柱件还包括第四安装孔,所述第四安装孔对应螺柱设置;至少一个所述第一安装孔的数量为两个;至少一个所述第二安装孔的数量为两个;至少一个所述第三安装孔的数量为一个,一个所述第三安装孔位于两个所述第二安装孔之间;至少一个所述连体螺母的数量为两个;至少一个所述螺柱件的数量为四个。
[0009]本技术还提供一种散热模组,其包括电路板、CPU、CPU壳体、如上所述的CPU背板支架、散热风扇模组;所述CPU收容在CPU壳体内,并且安装在所述电路板的一侧,所述CPU背板支架安装在所述电路板的另一侧;所述散热风扇模组安装在所述CPU的上方。
[00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CPU壳体具有多个第五安装孔。
[00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CPU背板支架的连体螺母、第三安装孔均与CPU壳体的第五安装孔装配固定;所述CPU背板支架的螺柱件、第二固定孔与散热风扇模组装配固定,在椭圆孔内的CPU背板支架的螺柱件的螺柱朝靠近第一固定孔滑动并抵靠在椭圆孔的内壁上,所述螺柱件的固定部与第二固定孔配合安装,所述散热风扇模组的散热器螺丝穿过电路板的对应的孔后与对应的螺柱配合安装,如此完成CPU背板支架与散热风扇模组装配固定。
[00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至少一个所述第一安装孔的数量为两个;至少一个所述第二安装孔的数量为两个;至少一个所述第三安装孔的数量为一个;至少一个所述连体螺母的数量为两个;至少一个螺柱件的数量为四个;多个第五安装孔为三个用以安装CPU的第五安装孔;所述散热风扇模组为具有75MM*75MM散热器螺丝孔的散热风扇模组。75MM*75MM散热器螺丝孔指的是相邻的两个散热器螺丝孔的间距为75MM。也即,75MM*75MM 散热器螺丝孔是孔位固定间距为75MM*75MM的正方形分布。
[00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CPU为新升级版的CPU,所述CPU背板支架的连体螺母、第二安装孔均与CPU壳体的第五安装孔装配固定,所述 CPU背板支架的螺柱件、第一固定孔与散热风扇模组装配固定,在椭圆孔内的CPU背板支架的螺柱件的螺柱朝远离第一固定孔滑动并抵靠在椭圆孔的内壁上,螺柱件的固定部与第一固定孔配合安装,散热风扇模组的散热器螺丝穿过电路板的对应的孔后与对应的螺柱配合安装,如此完成CPU背板支架与散热风扇模组装配固定。
[00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至少一个所述第一安装孔的数量为两个;至少一个所述第二安装孔的数量为两个;至少一个所述第三安装孔的数量为一个;至少一个所述连体螺母的数量为两个;至少一个所述螺柱件的数量为四个;多个第五安装孔为四个用以安装新升级版的CPU的第五安装孔;所述散热风扇模组为具有78MM*78MM散热器螺丝孔的散热风扇模组。 78MM*78MM散热器螺丝孔指的是相邻的两个散热器螺丝孔的间距为 78MM。也即,78MM*78MM散热器螺丝孔是孔位固定间距为78MM*78MM 的正方形分布。
[0015]本技术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6]本技术提供的CPU背板支架具有至少一个第一安装孔16、至少一个第二安装
孔17和至少一个第三安装孔18,至少一个第一安装孔16、至少一个第二安装孔17和至少一个第三安装孔18可以固定CPU或者升级版 CPU,也即本技术提供的CPU背板支架能适用于不同尺寸的CPU。而且CPU背板支架的连体螺母12铆合在第一安装孔16内,螺柱件13的螺柱14可滑动地设于对应的椭圆孔9内,螺柱件13的固定部15与第一固定孔10配合安装或者第二固定孔11配合安装,如此设计,本技术提供的CPU背板支架可以固定不同尺寸的散热器模组。因而,本技术提供的CPU背板支架具有通用性,无需制造不同尺寸的CPU背板支架备用,从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通用的CPU背板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背板支架主体、至少一个第一安装孔、至少一个第二安装孔、至少一个第三安装孔、至少一个连体螺母和至少一个螺柱件;所述背板支架主体包括上表面、下表面和通孔;所述下表面与所述上表面相背设置,所述通孔贯通所述上表面和下表面设置;所述背板支架主体的四个角分别延伸形成第一延伸部、第二延伸部、第三延伸部、第四延伸部;所述第一延伸部上设有椭圆孔、第一固定孔和第二固定孔;所述第二延伸部上设有椭圆孔、第一固定孔和第二固定孔;所述第三延伸部上设有椭圆孔、第一固定孔和第二固定孔;所述第四延伸部上设有椭圆孔、第一固定孔和第二固定孔;每个连体螺母铆合在第一安装孔内;每个螺柱件包括螺柱和固定部;每个螺柱件的螺柱可滑动地设于对应的椭圆孔内,每个螺柱件的固定部与所述第一固定孔配合安装或者第二固定孔配合安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用的CPU背板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板支架主体包括第一侧边、第二侧边、第三侧边和第四侧边;所述第一侧边与所述第二侧边相邻,所述第二侧边与所述第三侧边相邻,所述第三侧边与所述第四侧边相邻,所述第一侧边与所述第三侧边相对,所述第二侧边与所述第四侧边相对;所述第三侧边上设有多个第一安装孔;至少一个第二安装孔设在所述第一侧边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通用的CPU背板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延伸部的第一固定孔邻近第一延伸部的椭圆孔,所述第一延伸部的第二固定孔远离第一延伸部的椭圆孔;所述第二延伸部的第一固定孔邻近第二延伸部的椭圆孔,所述第二延伸部的第二固定孔远离第二延伸部的椭圆孔;所述第三延伸部的第一固定孔邻近第三延伸部的椭圆孔,所述第三延伸部的第二固定孔远离第三延伸部的椭圆孔;所述第四延伸部的第一固定孔邻近所述椭圆孔,所述第四延伸部的第二固定孔远离所述椭圆孔;第五延伸部从所述第一侧边的中部向外延伸形成,至少一个第三安装孔设于所述第五延伸部。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通用的CPU背板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CPU背板支架的通孔的边缘沿着从所述上表面向下表面的方向延伸形成第一凸起;所述CPU背板支架的外边缘沿着从所述上表面向下表面的方向延伸形成第二凸起;每个螺柱件还包括第四安装孔,所述第四安装孔对应螺柱设置;至少一个所述第一安装孔的数量为两个;至少一个所述第二安装孔的数量为两个;至少一个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伟倪小军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微步信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