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层钢围堰沉井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521031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09 14: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层钢围堰沉井结构,包括四面双层钢板,四面双层钢板共同围出支护空间,双层钢板包括内层钢板、外层钢板、加固混凝土和多个桁架,多个桁架首尾相接地设置在内层钢板和外层钢板之间,相邻的两个桁架间呈锐角夹角,加固混凝土填充在内层钢板、外层钢板和桁架之间的缝隙。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双层钢板结构,既能做抵御流水侵蚀,又能围出支护区域,从而无需事先设置挡水围堰;而且双层钢板结构能够在岸上进行组装后再一体下沉至河床,减少施工工时;双层钢板内部设有多个斜向设置的桁架,并通过加固混凝土进行填充,具有较好的结构强度和防水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基坑支护技术领域。技术领域。技术领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层钢围堰沉井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基坑支护
中的一种双层钢围堰沉井结构。

技术介绍

[0002]过江管道的施工一般分为沉管施工和顶管施工两种方法,沉管施工一般用于铺设水底管道,具体是在岸边或船台上预制大型混凝土箱型构件或是混凝土和钢的组合箱型构件,在两端用临时隔墙进行封闭,然后将管道等构件沉放至河床上预先挖好的沟槽中连接起来,最后回填砂土并拆除隔墙以完成沉管施工。而顶管施工一般用于铺设陆地管道或浅河床管道,具体为在地表不挖掘槽沟,而是挖掘出顶管井,在顶管井中以液压为动力,沿预设方向将一节节钢管或混凝土管从A点顶至B点的施工工艺。
[0003]而当水底的沉管与陆地的顶管需要相接时,往往需要在河岸处建设接收井,通常情况下接收井采用现浇混凝土结构形式的沉井结构。为防止水流冲刷对接收井造成危害,在接收井施工前还需要先施工钢板桩围堰,然后再进行沉井结构的现浇加工。而该工序的缺点也非常明显:由于还要先制作钢板桩围堰,且沉井结构需要现场浇注,造成施工的周期长,造价成本高;采用现浇工艺,完成顶管和沉管的对接后又需要进行拆除,混凝土废料容易沉积在河道中并对河道造成污染;混凝土浇注容易出现裂缝,在持续的流水冲刷下容易造成沉井结构漏水,严重的可能会危害整个沉井结构的强度。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提供一种双层钢围堰沉井结构,能够减少施工周期,提高施工效率,且具有更好的沉井结构强度。
[0005]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双层钢围堰沉井结构,包括四面双层钢板,四面所述双层钢板共同围出支护空间,所述双层钢板包括内层钢板、外层钢板、加固混凝土和多个桁架,多个所述桁架首尾相接地设置在所述内层钢板和所述外层钢板之间,相邻的两个所述桁架间呈锐角夹角,所述加固混凝土填充在所述内层钢板、所述外层钢板和所述桁架之间的缝隙。
[0006]根据本技术实施例,进一步地,所述双层钢板还包括多个加强肋,多个所述加强肋设置在所述内层钢板和所述外层钢板之间,多个所述加强肋分别与所述内层钢板和所述外层钢板焊接。
[0007]根据本技术实施例,进一步地,所述双层钢板还包括多个加强板,多个所述加强板水平设置在所述内层钢板和所述外层钢板之间,所述加强板与所述内层钢板和所述外层钢板焊接。
[0008]根据本技术实施例,进一步地,所述双层钢板的底部设有刃脚,所述刃脚呈楔形,用于减少所述双层钢板插入土体的阻力。
[0009]根据本技术实施例,进一步地,所述双层钢板设有预留洞口,所述预留洞口用于使顶管的管道通过。
[0010]根据本技术实施例,进一步地,所述双层钢围堰沉井结构还包括内支撑,所述内支撑的两端分别连接至相邻的两面所述双层钢板,所述内支撑与相邻的两面所述双层钢板共同围成一个三角形结构。
[0011]根据本技术实施例,进一步地,所述双层钢围堰沉井结构还包括腰梁,所述腰梁设置在所述内支撑和所述双层钢板之间。
[0012]根据本技术实施例,进一步地,同一层的所述内支撑的数量为四个,四个所述内支撑共同组成一个菱形结构。
[0013]根据本技术实施例,进一步地,所述双层钢围堰沉井结构还包括回填土,所述回填土堆积在所述双层钢板外侧,用于提升所述双层钢围堰沉井结构的稳定性。
[0014]根据本技术实施例,进一步地,所述双层钢围堰沉井结构还包括封底混凝土,所述封底混凝土对所述支护空间和所述双层钢板所形成的一体式结构进行封底。
[0015]本技术实施例的有益效果至少包括:本技术通过双层钢板结构,既能做抵御流水侵蚀,又能围出支护区域,从而无需事先设置挡水围堰;而且双层钢板结构能够在岸上进行组装后再一体下沉至河床,减少施工工时;双层钢板内部设有多个斜向设置的桁架,并通过加固混凝土进行填充,具有较好的结构强度和防水性。
附图说明
[00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说明。显然,所描述的附图只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设计方案和附图。
[0017]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俯视图;
[0018]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侧视图;
[0019]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双层钢板的局部放大图;
[0020]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双层钢板与内支撑的连接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本部分将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本技术之较佳实施例在附图中示出,附图的作用在于用图形补充说明书文字部分的描述,使人能够直观地、形象地理解本技术的每个技术特征和整体技术方案,但其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
[0022]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3]在本技术的描述中,若干的含义是一个或者多个,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大于、小于、超过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14,多个桁架14首尾相接地设置在内层钢板11和外层钢板12之间,且相邻的两个桁架14 之间呈锐角夹角,相邻的两个桁架14与内层钢板11或外层钢板12共同构成三角形结构,从而提升结构物稳定性。桁架14与内层钢板11、外层钢板12焊接在一起,加固混凝土13填充在内层钢板11与外层钢板12之间的缝隙中,待凝固后即将双层钢板1内的各个部件凝结为一体。具体地,加固混凝土13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5,抗渗等级为P8。
[0031]进一步地,双层钢板1还包括多个加强肋15,其呈“L”形,具体为角钢,其设置在内层钢板11和外层钢板12之间,并与内层钢板11或的外层钢板12焊接在一起。在填充加固混凝土13时,加强肋15能够增大内层钢板11或外层钢板12与加固混凝土13的接触面积,从而待加固混凝土13凝结后,双层钢板1具有更强的结构强度。
[0032]进一步地,双层钢板1还包括多个加强板16,加强板16水平设置在内层钢板11和外层钢板12之间,且加强板16与内层钢板11、外层钢板12焊接,从而将内层钢板11与外层钢板12连接为一个整体。而且,加强板也起到承载加强肋15和桁架14的作用,在内层钢板11和外层钢板12之间起到分层的作用。对于跨度较大的双层钢板1,内层钢板11与外层钢板12之间还可设置竖向的隔仓板,具体为10mm钢板,起到竖向分层的作用。
[0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层钢围堰沉井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四面双层钢板(1),四面所述双层钢板(1)共同围出支护空间,所述双层钢板(1)包括内层钢板(11)、外层钢板(12)、加固混凝土(13)和多个桁架(14),多个所述桁架(14)首尾相接地设置在所述内层钢板(11)和所述外层钢板(12)之间,相邻的两个所述桁架(14)间呈锐角夹角,所述加固混凝土(13)填充在所述内层钢板(11)、所述外层钢板(12)和所述桁架(14)之间的缝隙。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层钢围堰沉井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层钢板(1)还包括多个加强肋(15),多个所述加强肋(15)设置在所述内层钢板(11)和所述外层钢板(12)之间,多个所述加强肋(15)分别与所述内层钢板(11)和所述外层钢板(12)焊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层钢围堰沉井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层钢板(1)还包括多个加强板(16),多个所述加强板(16)水平设置在所述内层钢板(11)和所述外层钢板(12)之间,所述加强板(16)与所述内层钢板(11)和所述外层钢板(12)焊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层钢围堰沉井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层钢板(1)的底部设有刃脚(17),所述刃脚(17)呈楔形,用于减少所述双层钢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杰周蓉王绍贵李湛邸志飞胡小俊范道波邓立邦曾焕仪闫新秀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省冶金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