屋面过水洞翻新结构及翻新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5520585 阅读:10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09 14:39
本公开涉及屋面翻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屋面过水洞翻新结构及翻新方法。屋面过水洞翻新结构包括梁体、管套、翻新过水管及两套防水结构,管套是将原有过水管外伸于梁体的两端切除后形成的结构,翻新过水管套于管套内且两端外伸于管套形成外伸部,翻新过水管与管套之间填充有第一密封材料,两套防水结构分别对应两个外伸部设置,且皆适于防止水进入梁体内。本公开提供的屋面过水洞翻新结构,翻新过水管套在管套内部,如此可避免拆除原有过水管,消除了因原有过水管拆除困难导致的过水洞翻新难度大的缺陷,缩短了翻新工期,节约了人工投入,降低了翻新成本。降低了翻新成本。降低了翻新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屋面过水洞翻新结构及翻新方法


[0001]本公开涉及屋面翻新
,尤其涉及一种屋面过水洞翻新结构及翻新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屋面过水洞,是针对于布置有多个凹坑的屋面、贯穿于凹坑与凹坑之间的梁上且起连通相邻两个基坑的作用的结构,其一般是在屋面最初建设的时候便在混凝土梁内预留过水管形成的,多应用于种植屋面等。
[0003]对于需要过水洞翻新的工程而言,重新设置过水管是施工过程中的重点与难点。但是由于原有过水管是预留在混凝土梁内,再加上其锈蚀,导致其拆除施工工期长、后期安装困难大,大幅增加了过水洞翻新的难度。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屋面过水洞翻新结构及翻新方法。
[0005]本公开提供一种屋面过水洞翻新结构,包括:
[0006]梁体;
[0007]管套,其是将原有过水管外伸于所述梁体的两端切除后形成的结构;
[0008]翻新过水管,套于所述管套内且两端外伸于所述管套形成外伸部,所述翻新过水管与管套之间填充有第一密封材料;<br/>[0009]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屋面过水洞翻新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梁体(1);管套(2),其是将原有过水管外伸于所述梁体(1)的两端切除后形成的结构;翻新过水管(3),套于所述管套(2)内且两端外伸于所述管套(2)形成外伸部,所述翻新过水管(3)与管套(2)之间填充有第一密封材料;两套防水结构,分别对应两个外伸部设置,且皆适于防止水进入所述梁体(1)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屋面过水洞翻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结构包括:第一平铺卷材(4),贴合在所述梁体(1)的侧面上,所述第一平铺卷材(4)为与所述翻新过水管(3)同轴的环状结构且内圈为与所述翻新过水管(3)的外圆面相配的圆形;第一包裹卷材(5),其靠近所述梁体(1)的一端沿周向等分形成多个第一叶片(51)且剩余部分形成第一绕装部(52),多个所述第一叶片(51)呈辐射状分布且贴合在所述第一平铺卷材(4)上,所述第一绕装部(52)绕装在所述外伸部的外圆面上;第二平铺卷材(6),贴合在所述第一叶片(51)上,所述第二平铺卷材(6)为与所述翻新过水管(3)同轴的环状结构且内圈为与所述第一绕装部(52)的外圆面相配的圆形。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屋面过水洞翻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结构还包括:第二包裹卷材(7),其靠近所述梁体(1)的一端沿周向等分形成多个第二叶片(71)且剩余部分形成第二绕装部(72),多个所述第二叶片(71)呈辐射状分布且贴合在所述第二平铺卷材(6)上,所述第二绕装部(72)绕装在所述第一绕装部(52)的外圆面上;第三平铺卷材(8),贴合在所述第二叶片(71)上,所述第三平铺卷材(8)为与所述翻新过水管(3)同轴的环状结构且内圈为与所述第二绕装部(72)的外圆面相配的圆形,所述第三平铺卷材(8)的边缘处皆密封固定。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屋面过水洞翻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叶片(51)和第二叶片(71)在翻新过水管(3)径向上的尺寸皆小于所述第三平铺卷材(8)对应尺寸,所述第三平铺卷材(8)在翻新过水管(3)径向上的尺寸小于第二平铺卷材(6)的尺寸,所述第二平铺卷材(6)在翻新过水管(3)径向上的尺寸与所述第一平铺卷材(4)相等。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屋面过水洞翻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包裹卷材(7)的外侧设有两个卡箍(9),所述卡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姚帅梁凌霄钟慧敏张鼐黄鑫龙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