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一体化垂直分体式的变压器油箱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519411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09 14: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一体化垂直分体式的变压器油箱结构,它包括油箱本体、油箱盖、置于油箱盖上方并通过金属管与油箱盖连成一体的储油柜和片式散热器。上述油箱本体、油箱盖两部分通过螺栓连接成一整体,油箱本体与置于油箱盖上方的储油柜和片式散热器呈上下两层的空间立体化结构,油箱整体为全密封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了一体化垂直分体式的结构设计:散热器与油箱本体呈上下两层空间立体化布置,该结构方式提升了散热器的安装高度,使变压器油在循环对流散热过程中,冷却回路的浮力明显增加,从而提高了冷却回路的油流动速率,有效提高了热循环效率,同时更有利于变压器的自然通风散热,使散热效果十分显著。使散热效果十分显著。使散热效果十分显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一体化垂直分体式的变压器油箱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变压器
,尤其是指一种一体化垂直分体式的变压器油箱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应用于城乡配电网络之中电压等级20kV及以下的配电变压器,其油箱结构一般采用常规的壳式结构(参见附图1~3),其结构为:油箱本体由金属材料折弯、焊接而成的一个截面呈椭圆形、四边形、六边形等形状的壳体,在壳体各壁板上设有波纹式散热片或片式散热器;壳体顶部设有可拆卸盖板,在盖板上设有高、低压接线端子、分接开关、油位计及压力释放阀等部件;壳体底部设有底板密封,并在底板下设有固定油箱用的槽钢支架。油箱整体为全密封结构。传统结构的油箱,在应用过程中暴露出了多方面的不足。其一:体积大,占地面积大。由于波纹式散热片或片式散热器直接从油箱四周箱壁凸出,尤其是大容量变压器为了增加散热面积,波纹式散热片或片式散热器做得又高右宽,导致变压器整体体积大,占地面积大,立体空间得不到充分利用;其二:散热效率不理想。传统结构的油箱,尤其是采用波纹式散热片结构的油箱,由于无导向油流结构,油流动性较差,不能够充分形成有效循环,从而导致散热效率不理想。其三:结构呆板、灵活性不足。传统结构的油箱,尤其是采用整体焊接结构的波纹式散热片油箱,如果变压器在温升验证过程中发现油箱散热面积不足,只能整体更换油箱,不能通过局部更换散热片的方法实现结构变更,结构呆板、灵活性不足。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新颖、体积小、占地面积小、散热效率高、模块化设计、可克服传统油箱结构上多方面不足、一体化垂直分体式的变压器油箱结构。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一体化垂直分体式的变压器油箱结构,它包括油箱本体、油箱盖、置于油箱盖上方并通过金属管与油箱盖连成一体的储油柜和片式散热器。上述油箱本体、油箱盖两部分通过螺栓连接成一整体,油箱本体与置于油箱盖上方的储油柜和片式散热器呈上下两层的空间立体化结构,油箱整体为全密封结构。油箱本体与散热器采用垂直分体式布置的结构充分利用了立体空间,使油箱本体的体积大为缩小,使变压器占地面积明显减少。
[0005]所述的油箱本体由金属材料折弯、焊接而成的一个截面呈椭圆形、四边形、六边形等形状的壳体。壳体顶部四周设有箱沿,箱沿四周设有密封胶条,箱沿下面设有四个吊耳二;部壳体上部一侧设有分接开关;壳体上部左右两侧(或前后两侧)分别设有高压接线端子和低压接线端子;壳体中部四周设有加强筋;壳体下部前后两侧(或右左两侧)分别设有引至壳体顶部的金属管;壳体下部一侧设有放油阀;壳体底部设底板密封,底板下面设有固定油箱用的槽钢支架。
[0006]所述的油箱盖由金属材料折弯、焊接而成的一个截面呈"凵"形的盖板。油箱盖上方设有储油柜和多组片式散热器,它们之间通过金属管与油箱盖连成一体:其中所述的储油柜底部的进油口设有多根金属管与油箱盖中部出油口相连通;片式散热器进油管端口与储油柜侧壁下部出油口相连通;片式散热器出油管端口与油箱盖两侧的回油口相连通,该回油口通过金属管与从油箱本体下部上引至壳体顶部的金属管相连通。上述油箱结构运用贝纳德对流散热方法:变器压器油被加热后经油箱盖中部出油口的金属管上浮进入储油柜,然后从储油柜流入各组片式散热器,热油经过散热片的散热降温后流入油箱盖两侧的回油口,最后被冷却降温的变器压器油通过回油口与油箱本体下部相连通的金属管回流至油箱内底部,如此不断自然循环对流。该油箱结构使变压器油在循环对流散热过程中,冷却回路的浮力明显增加,从而提高了冷却回路的油流动速率,有效提高了热循环效率,使散热效果十分显著。
[0007]所述的储油柜由金属材料折弯、焊接而成的一个截面呈四边形的壳体。壳体顶部四周设有箱沿,箱沿四周设有密封胶条,箱沿下面设有四个吊耳;壳体顶部设有可拆卸盖板;储油柜一侧箱壁上设有油位计、温度计、真空压力表、压力释放阀和注油阀,便于日常巡视维护。储油柜整体为全密封结构。
[0008]所述的储油柜底部进油口与油箱盖出油口之间的油管设有连接法兰或蝶阀;片式散热器出油管端口与油箱盖回油口之间的油管设有连接法兰或蝶阀。上述连接法兰或蝶阀能实现储油柜、片式散热器与油箱本体和油箱盖的对接和分离。如果变压器在温升验证过程中发现油箱散热面积不足,可以通过局部更换散器的方法实现结构变更,整体设计更科学、更合理、更灵活。
[0009]所述散热器的散热片下方设有风机,可实施强制通风、加速降温,并且风机连接有温度开关控制。
[0010]所述油箱本体、油箱盖、储油柜、片式散热器、金属管等部件的表面及内部均设有防锈涂层。
[0011]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结构新颖、体积小、占地面积小、散热效率高、模块化设计的优点。尤其是变压器油箱运用贝纳德对流散热方法,采用了一体化垂直分体式的结构设计:散热器与油箱本体呈上下两层空间立体化布置,该结构方式提升了散热器的安装高度,使变压器油在循环对流散热过程中,冷却回路的浮力明显增加,从而提高了冷却回路的油流动速率,有效提高了热循环效率,同时更有利于变压器的自然通风散热,使散热效果十分显著。另外散热器下方设有风机,可对散热器实施强制通风、加速降温。相比同容量常规结构的变压器油箱,油箱顶层油温升可降低5K以上,有效提高了热循环效率,使供电更安全、更可靠、更节能。本技术适用场合广泛,特别适用于城乡配电网络建设与改造工程中的油浸式电力变压器、蒸发冷却电力变压器、地下式电力变压器。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现有技术中常规结构油箱的正视图。
[0013]图2为现有技术中常规结构油箱的侧视图。
[0014]图3为现有技术中常规结构油箱的俯视图。
[0015]图4为本技术一种一体化垂直分体式的地下式电力变压器油箱结构的正视
图。
[0016]图5为本技术一种一体化垂直分体式的地下式电力变压器油箱结构的侧视图。
[0017]图6为本技术一种一体化垂直分体式的地下式电力变压器油箱结构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19]根据附图4至附图6所示,本技术的较佳实例为一种一体化垂直分体式的地下式电力变压器油箱结构,它包括油箱本体1、油箱盖2、置于油箱盖2 上方并通过金属管与油箱盖2连成一体的储油柜3和片式散热器4。上述油箱本体1、油箱盖2两部分通过螺栓连接成一整体,油箱本体1与置于油箱盖2上方的储油柜3和片式散热器4呈上下两层的空间立体化结构,油箱整体为全密封结构。油箱本体1与散热器4采用垂直分体式布置的结构充分利用了立体空间,使油箱本体1的体积大为缩小,使变压器占地面积明显减少。
[0020]所述的油箱本体1由金属材料折弯、焊接而成的一个截面呈椭圆形、四边形、六边形等形状的壳体。壳体顶部四周设有箱沿,箱沿四周设有密封胶条,箱沿下面设有四个吊耳5;壳体上部一侧设有分接开关6;壳体上部左右两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一体化垂直分体式的变压器油箱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油箱本体(1)、油箱盖(2)、置于油箱盖(2)上方并通过金属管与油箱盖(2)连成一体的储油柜(3)和片式散热器(4);所述油箱本体(1)、油箱盖(2)通过螺栓连接成一整体,油箱本体(1)与置于油箱盖(2)上方的储油柜(3)和片式散热器(4)呈上下两层的空间立体化结构;所述的油箱本体(1)为金属材料折弯、焊接而成的壳体;所述壳体顶部四周设有箱沿,箱沿四周设有密封胶条,箱沿下面设有四个吊耳(5);壳体上部一侧设有分接开关(6);壳体上部左右两侧分别设有高压接线端子(7)和低压接线端子(8);壳体中部四周设有加强筋(10);壳体下部前后两侧设有引至壳体顶部的金属管(11);壳体下部一侧设有放油阀(12);壳体底部设有底板进行密封,底板下面设有固定油箱本体(1)用的槽钢支架(1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一体化垂直分体式的变压器油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油箱盖(2)由金属材料折弯、焊接而成的一个截面呈"凵"形的盖板。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一体化垂直分体式的变压器油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油箱盖(2)上方设有储油柜(3)和多组片式散热器(4);油箱盖(2)、储油柜(3)之间通过金属管与油箱盖(2)连成一体;其中储油柜(3)底部的进油口设有多根金属管二(14)与油箱盖(2)中部出油口相连通;片式散热器(4)进油管(15)端口与储油柜(3)侧壁下部出油口相连通;片式散热器(4)出油管(16)端口与油箱盖(2)两侧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麦朗辉麦灿辉麦冠文麦丽贤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置罡电气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