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518626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09 14:3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其中,该显示面板,包括:第一基板、第二基板、至少一个导通部以及至少一个挡墙结构。第一基板层叠在第二基板上;导通部具有第一导通端和第二导通端,第一导通端连接第二基板,第二导通端连接第一基板;挡墙结构设置在第二基板面向第一基板的一侧,且挡墙结构围绕导通部布置;第二基板面向第一基板的一侧设有第一配向膜,而第一配向膜是通过涂布制作得到的,在配向液涂布外扩形成第一配向膜的过程中,挡墙结构阻挡第一配向膜延伸至第一导通端和第二基板之间,导通部不接触第一配向膜。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了第一配向膜介电常数高导致接触不良而出现的闪烁问题。题。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显示面板
,具体为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参照图1

3,目前的显示面板是由彩膜基板6(Color Filter,简称CF)、薄膜晶体管基板7(Thin Film Transistor,简称TFT)、夹于彩膜基板6与薄膜晶体管基板7之间的液晶(Liquid Crystal,简称LC)及密封胶框(Sealant)等部分组成。
[0003]面板生产时通常会进行涂布聚酰亚胺(Polyimide,简称PI)得到聚酰亚胺涂层61,作为配向膜。目前的聚酰亚胺涂层611边缘可以设计在密封胶框内,还可以采用高附着性聚酰亚胺全覆盖涂布面板,即聚酰亚胺涂层边缘611延伸至显示面板边缘。
[0004]高附着性聚酰亚胺全覆盖涂布可以用在边框(Border)较窄的产品上,以解决聚酰亚胺边缘分层导致的周边亮暗不均(Mura)问题。然而,部分产品在使用高附着性聚酰亚胺之后有遇到金球接触(Au contact)不佳导致面板出现闪烁(Filcker)问题。
[0005]具体地,金球8通过彩膜基板6侧的第一ITO层62以及薄膜晶体管基板7侧Au Pad处的第二ITO层71导通两个基板进行信号传输。聚酰亚胺材料涂布时聚酰亚胺涂层61会延伸至金球8与彩膜基板6侧的第一ITO层62的接触位置,因部分聚酰亚胺材料介电常数过高,束缚电荷能力强,材料绝缘性能好,导致金球8接触不佳,面板出现闪烁异常。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显示面板,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聚酰亚胺材料涂布时会延伸至Au与CF侧ITO的接触位置,导致Au接触不佳,面板出现闪烁异常的技术问题。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出的显示面板,包括:第一基板、第二基板、至少一个导通部以及至少一个挡墙结构。所述第一基板层叠在所述第二基板上;所述导通部具有第一导通端和第二导通端,所述第一导通端连接所述第二基板,所述第二导通端连接所述第一基板;所述挡墙结构设置在所述第二基板面向所述第一基板的一侧,且所述挡墙结构围绕所述导通部布置;所述第二基板面向所述第一基板的一侧设有第一配向膜,所述挡墙结构阻挡所述第一配向膜延伸至所述第一导通端和所述第二基板之间,所述导通部不接触所述第一配向膜。
[0008]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所述挡墙结构包括虚线挡墙和实心挡墙,所述虚线挡墙沿所述实心挡墙的延伸方向布置在所述实心挡墙的内侧,所述第一配向膜可穿透所述虚线挡墙并阻挡在所述实心挡墙的内侧,所述第一配向膜的边缘延伸至所述虚线挡墙和所述实心挡墙之间。
[0009]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所述虚线挡墙包括连续且交替设置的挡墙部和缺口部。
[0010]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所述虚线挡墙为一个;
[0011]或,所述虚线挡墙为一个以上,一个以上的所述虚线挡墙由内向外地多列布置。
[0012]可选地,所述挡墙结构从所述第二基板的周缘内凹,在所述挡墙结构的外侧围成
围挡部,所述导通部设置在所述围挡部上,所述第一配向膜覆盖所述第二基板侧面扣除所述围挡部后的区域。
[0013]可选地,所述虚线挡墙的宽度为15微米

25微米;所述挡墙部的长度为80微米

120微米,所述缺口部的长度为40微米

70微米;所述实心挡墙的宽度为75微米

150微米。
[0014]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所述第一基板的周缘和所述第二基板的周缘之间设有密封胶框,多个所述导通部分布成两行,两行所述导通部分别设置在所述密封胶框的两相对侧上并分别对应至所述显示面板的源极侧和源极侧的对侧。
[0015]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位于所述显示面板的源极侧两端部及中部的所述导通部均围绕有所述挡墙结构;
[0016]和/或,位于所述显示面板的源极侧对侧两端部及中部的所述导通部均围绕有所述挡墙结构。
[0017]可选地,所述第二基板包括上偏光片,自所述上偏光片的下侧面向下依次设有第一玻璃层、黑色矩阵层、第一导电层和所述第一配向膜;所述第一基板包括下偏光片,自所述下偏光片的上侧面向上依次设有第二玻璃层和第二配向膜,所述第二配向膜的外周设有第二导电层,所述第二导电层设置在所述第二玻璃层上,所述导通部的所述第一导通端接触所述第一导电层,所述导通部的所述第二导通端接触所述第二导电层。
[0018]本专利技术还提出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所述的显示面板以及背光模组。所述显示面板,包括:第一基板、第二基板、至少一个导通部以及至少一个挡墙结构。所述第一基板层叠在所述第二基板上;所述导通部具有第一导通端和第二导通端,所述第一导通端连接所述第二基板,所述第二导通端连接所述第一基板;所述挡墙结构设置在所述第二基板面向所述第一基板的一侧,且所述挡墙结构围绕所述导通部布置;所述第二基板面向所述第一基板的一侧设有第一配向膜,所述挡墙结构阻挡所述第一配向膜延伸至所述第一导通端和所述第二基板之间。
[0019]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通过采用挡墙结构,挡墙结构围绕导通部布置,而第一配向膜是通过涂布制作得到的,在配向液涂布外扩形成第一配向膜的过程中,挡墙结构阻挡第一配向膜延伸至第一导通端和第二基板之间,从而避免第一导通端和第二基板接触不良,解决了第一配向膜介电常数高导致接触不良而出现的闪烁问题。
附图说明
[002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1]图1为本专利技术
技术介绍
中的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2为本专利技术
技术介绍
中的一种显示面板于导通部处的剖视示意图;
[0023]图3为本专利技术
技术介绍
中的一种显示面板于导通部处的另一剖视示意图;
[0024]图4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显示面板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5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显示面板于导通部处的剖视示意图;
[0026]图6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显示面板于导通部处的另一剖视示意图。
[0027]附图标号说明:
[0028][0029]本专利技术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1]需要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
……
)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显示面板,包括:第一基板;第二基板,所述第一基板层叠在所述第二基板上;至少一个导通部,所述导通部具有第一导通端和第二导通端,所述第一导通端连接所述第二基板,所述第二导通端连接所述第一基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至少一个挡墙结构,所述挡墙结构设置在所述第二基板面向所述第一基板的一侧,且所述挡墙结构围绕所述导通部布置;所述第二基板面向所述第一基板的一侧设有第一配向膜,所述挡墙结构阻挡所述第一配向膜延伸至所述第一导通端和所述第二基板之间,所述导通部不接触所述第一配向膜。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挡墙结构包括虚线挡墙和实心挡墙,所述虚线挡墙沿所述实心挡墙的延伸方向布置在所述实心挡墙的内侧,所述第一配向膜可穿透所述虚线挡墙并阻挡在所述实心挡墙的内侧,所述第一配向膜的边缘延伸至所述虚线挡墙和所述实心挡墙之间。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虚线挡墙包括连续且交替设置的挡墙部和缺口部。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虚线挡墙为一个;或,所述虚线挡墙为一个以上,一个以上的所述虚线挡墙由内向外地多列布置。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挡墙结构从所述第二基板的周缘内凹,在所述挡墙结构的外侧围成围挡部,所述导通部设置在所述围挡部上,所述第一配向膜覆盖所述第二基板侧面扣除所述围挡部后的区域。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虚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付卓袁海江
申请(专利权)人: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