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手刹自动拉起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517663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09 14: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汽车装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汽车手刹自动拉起装置包括装配箱、手刹杆体、控制器和座椅重力传感器,装配箱前端转动装配有转轴,转轴前端固定安装有扇形齿轮,手刹杆体固定安装于扇形齿轮上端,扇形齿轮前端开设有定位通孔,装配箱前端安装有与定位通孔位置相匹配的位置传感器,装配箱内部固定安装有电机,装配箱前端下侧转动装配有转杆,转杆前端固定安装有与扇形齿轮相啮合的齿轮;座椅重力传感器安装于汽车座椅内部,控制器安装于装配箱一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在使用时可以在驾驶人忘记拉起手刹或是手刹拉起不到位的情况下自动拉起手刹,有效避免了安全隐患,并且结构简单,实用便捷。实用便捷。实用便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手刹自动拉起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汽车装配
,具体涉及一种汽车手刹自动拉起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大部分汽车的机械式手动驻车制动,需要驾驶员在停车后手动拉起手刹来完成。实际操作中,驾驶员停车后会因疏忽而忘记拉起手刹,从而造成溜车事故。目前也有一些具备停车时实现自动驻车功能的装置或系统被申请专利,例如专利号为2016101588490的“汽车自动手刹装置”,是通过刹车踏板控制开关、离合器踏板控制松手刹开关、挡位手球按钮控制拉手刹开关等一些列开关以及8个继电器、两个控制器、两个电源来控制电机正反转,并通过齿轮机构来实现手刹的自动拉起与放松。该装置同样存在两个不足:一是涉及的开关、电磁阀等元器件过多,系统复杂;二是其手刹自动拉起操作分为停车熄火和停车不熄火两种情况,其中停车不熄火时需要驾驶员按下挡位手球上的控制拉手刹开关,才能实现手刹的自动拉起,实际操作中驾驶员可能疏忽忘记该操作而存在隐患,这与驾驶员忘记拉起手刹是一个道理,因此有待设计一种使用方便结构简单的汽车手刹自动拉起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是:旨在提供一种汽车手刹自动拉起装置,在使用时有效利用了控制器、座椅重力传感器、电机、位置传感器以及定位通孔的配合,实现对手刹杆体的自动拉起,在日常使用时手刹杆体可以正常使用,但是当驾驶人离开座位之后出现手刹杆体遗忘拉起或是拉起不到位的情况时,电机便可以实现对手刹杆体的自动拉起,避免了安全隐患。
[0004]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5]一种汽车手刹自动拉起装置,包括装配箱、手刹杆体、控制器和座椅重力传感器,所述装配箱前端转动装配有转轴,所述转轴前端固定安装有扇形齿轮,所述手刹杆体固定安装于扇形齿轮上端,所述扇形齿轮前端开设有定位通孔,所述装配箱前端安装有与定位通孔位置相匹配的位置传感器,所述装配箱内部固定安装有电机,所述装配箱前端下侧转动装配有转杆,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与转杆传动连接,所述转杆前端固定安装有与扇形齿轮相啮合的齿轮;
[0006]所述座椅重力传感器安装于汽车座椅内部,所述控制器安装于装配箱一侧,所述座椅重力传感器、位置传感器和电机均与控制器电性连接,所述控制器与汽车的电源电性连接。
[0007]所述装配箱一侧设有提醒机构,所述提醒机构包括装配板,所述装配板一侧固定安装有报警灯与轰鸣器,所述报警灯与轰鸣器均与控制器电性连接。
[0008]所述位置传感器为霍尔式或光电式。
[0009]所述手刹杆体的按钮之上套设有海绵套。
[0010]所述手刹杆体与扇形齿轮的连接方式为焊接。
[0011]本技术在使用时有效利用了控制器、座椅重力传感器、电机、位置传感器以及定位通孔的配合,实现对手刹杆体的自动拉起,在日常使用时手刹杆体可以正常使用,但是当驾驶人离开座位之后出现手刹杆体遗忘拉起或是拉起不到位的情况时,电机便可以实现对手刹杆体的自动拉起,避免了安全隐患,并且在拉起后会自动断电,节约电源,使用起来简单方便,并且结构简单,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0012]本技术可以通过附图给出的非限定性实施例进一步说明。
[0013]图1为本技术一种汽车手刹自动拉起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一;
[0014]图2为本技术一种汽车手刹自动拉起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二;
[0015]图3为本技术一种汽车手刹自动拉起装置的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6]主要元件符号说明如下:
[0017]装配箱1、手刹杆体11、控制器12、座椅重力传感器121、转轴13、扇形齿轮14、定位通孔15、位置传感器16、电机17、转杆18、齿轮19、装配板21、报警灯22、轰鸣器23、海绵套24。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地理解本技术,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技术方案进一步说明。
[0019]实施例一:
[0020]如图1

图3所示,本技术的一种汽车手刹自动拉起装置,包括装配箱1、手刹杆体11、控制器12和座椅重力传感器121,装配箱1前端转动装配有转轴13,转轴13前端固定安装有扇形齿轮14,手刹杆体11固定安装于扇形齿轮14上端,扇形齿轮14前端开设有定位通孔15,装配箱1前端安装有与定位通孔15位置相匹配的位置传感器16,装配箱1内部固定安装有电机17,装配箱1前端下侧转动装配有转杆18,电机17的输出轴与转杆18传动连接,转杆18前端固定安装有与扇形齿轮14相啮合的齿轮19;
[0021]座椅重力传感器121安装于汽车座椅内部,控制器12安装于装配箱1一侧,座椅重力传感器121、位置传感器16和电机17均与控制器12电性连接,控制器12与汽车的电源电性连接。
[0022]在对装置进行安装时,首先可以将装配箱1安装于与手刹杆体11位置相匹配的位置,且不会影响到手刹杆体11的正常使用,在电机17选用时,电机17选用不带有抱闸功能的电机17,这样在电机17断电的情况下电机17的输出轴可以转动,这样在使用手刹杆体11在正常拉起与放下时会带动扇形齿轮14发生转动,扇形齿轮14可以带动齿轮14发生转动,电机17输出轴不会对齿轮14施加锁紧力,因此手刹杆体11可以正常拉起与放下,而座椅重力传感器121安装于驾驶位座椅的内部,在使用人员驾驶车辆时,可以驾驶员自身的重力施加在座椅重力传感器121之上,座椅重力传感器121在检测到重力后会将信号传输给控制器12,控制器12便控制电机17以及位置传感器16不启动;
[0023]在驾驶员离开座椅之后,座椅重力传感器121检测到重力消失,继而将信号传输给控制器12,控制器12的控制端优先控制位置传感器16启动,此时存在两种状态,第一种状态,驾驶人员在离开驾驶座位之前,用手拉动手刹杆体11,公知技术在拉动手刹杆体11时不
需要按动按钮,工作人员拉动手刹杆11使手刹杆体11带动扇形齿轮14所开设的定位通孔15的位置对准位置传感器16的信号接收端,此时则代表手刹拉起到位,信号传感器16的信号输入端在检测到位置对准定位通孔15之后会通过信号输出端将信号传输给控制器12,此时手刹杆体11拉起到位,继而控制器12控制电机17不启动,同时断开位置传感器16的与汽车的电源的电连接;
[0024]第二种情况,驾驶人忘记拉动手刹杆体11或手刹杆体11拉起不到位,需要注明的是,位置传感器16设置的位置与手刹杆体11拉起到位的位置相匹配,即驾驶人无法拉动手刹杆体11使定位通孔15的位置超过位置传感器16的位置,当手刹杆体11拉起的位置带动定位通孔15的位置与位置传感器16位置对齐时便无法继续拉动手刹杆体11,而在发生第二种情况时,位置传感器16的信号输入端在检测到位置未对齐定位通孔15时,便会将信号传输给控制器12,控制器12控制电机17启动,电机17启动后电机输出轴带动齿轮19转动杆,齿轮19通过与扇形齿轮14的啮合带动手刹杆体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手刹自动拉起装置,包括装配箱、手刹杆体、控制器和座椅重力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配箱前端转动装配有转轴,所述转轴前端固定安装有扇形齿轮,所述手刹杆体固定安装于扇形齿轮上端,所述扇形齿轮前端开设有定位通孔,所述装配箱前端安装有与定位通孔位置相匹配的位置传感器,所述装配箱内部固定安装有电机,所述装配箱前端下侧转动装配有转杆,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与转杆传动连接,所述转杆前端固定安装有与扇形齿轮相啮合的齿轮;所述座椅重力传感器安装于汽车座椅内部,所述控制器安装于装配箱一侧,所述座椅重力传感器、位置传感器和电机均与控制器电性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伟甘志梅高蓉祺李海鹏洪华明陈哲璞苑志刚邓子洋谢祖荃林超
申请(专利权)人:南昌工程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