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打散热分区回转式烘干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517504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09 14: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内打散热分区回转式烘干设备,外筒隔离为高温区、中温区和低温区,在高温区的外筒中设置有高温中筒,高温中筒中设置有高温内筒,高温外筒内腔、高温中筒内腔和高温内筒内腔设置有打散叶片;在中温区的外筒中设置有中温中筒,中温中筒中设置有中温内筒,中温外筒内腔、中温中筒内腔和中温内筒内腔设置有打散叶片;低温区的外筒中设置有低温中筒,低温中筒中设置有低温内筒,低温内筒连接有旋风下料器,低温外筒内腔、低温中筒内腔和低温内筒内腔设置有打散叶片。本设备以其结构紧凑,新颖独特,占地面积小、产量高、热效率高、适应性强、运转可靠、故障率低等特点,为生物质颗粒企业的原材料烘干提供了一种较理想的烘干设备。理想的烘干设备。理想的烘干设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内打散热分区回转式烘干设备


[0001]本技术涉及烘干
,具体是一种内打散热分区回转式烘干设备。

技术介绍

[0002]回转烘干机适用范围广、操作方便、运转率高,在生物质颗粒、煤矿等行业中被广泛用于烘干木屑、碎石、煤等原材料。干燥时,热空气或热烟气将热量传给物料,使水分蒸发,同时依靠通风设备的作用,使干燥设备内的干燥介质不断更新,以排除水气。它的优点是对物料的适应性较好、结构简单、操作可靠。它的缺点是烘干效率较低,约有35%-55%的热量随废气流失和由筒体向外散失掉、筒身长耗材多、占地面积大、生产能力较小。
[0003]随着生物质颗粒生产向大型、高效方向的不断发展,选择烘干机成了一个两难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内打散热分区回转式烘干设备,该设备结构紧凑、占地面积小、热效率高。
[0005]本技术的目的主要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6]内打散热分区回转式烘干设备,包括内部中空且两端封闭的外筒,所述外筒依次隔离为高温区、中温区和低温区,在高温区的外筒中设置有高温中筒,高温中筒中设置有高温内筒,高温外筒一端与送料管和热风进管连通,高温外筒与高温中筒连通,高温中筒与高温内筒连通,高温外筒内腔、高温中筒内腔和高温内筒内腔均设置有打散叶片,每个腔内的打散叶片朝着出料口方向倾斜设置;
[0007]在中温区的外筒中设置有中温中筒,中温中筒中设置有中温内筒,高温内筒的一端与中温外筒的一端连通,中温外筒与中温中筒连通,中温中筒与中温内筒连通,中温外筒内腔、中温中筒内腔和中温内筒内腔均设置有打散叶片,每个腔内的打散叶片朝着出料口方向倾斜设置;
[0008]在低温区的外筒中设置有低温中筒,低温中筒中设置有低温内筒,中温内筒的一端与低温外筒的一端连通,低温外筒与低温中筒连通,低温中筒与低温内筒连通,低温内筒连接有旋风下料器,旋风下料器位于外筒外部,低温外筒内腔、低温中筒内腔和低温内筒内腔均设置有打散叶片,每个腔内的打散叶片朝着出料口方向倾斜设置。
[0009]针对现有回转式烘干设备的烘干效率较低,约有35%-55%的热量随废气流失和由筒体向外散失掉、筒身长耗材多、占地面积大、生产能力较小的问题,本方案设计的内打散热分区回转式烘干设备,是通过对单筒烘干机的单一筒体改进为套叠在一起的层筒,并在筒内增加大量打散叶片,以缩短烘干机的外形尺寸。热散失少,传热效率高、更利于物料的烘干。物料在被前筒内热气流直接烘干的同时,又被后筒内的热量间接烘干,而且外筒对内筒有隔热保温作用。筒体自我保温热效率高达60%以上(传统单筒烘干机热效率仅为35%)提高热效率25%,出气温度低,热能利用率高。
[0010]该机工作时,物料和热气流依次进入筒体,在烘干机前段高温区内。物料与热气流充分接触后,物料温度快速升温,在烘干机中段(中温区),通过打散叶片的扬料和打散,使物料沿轴向呈"波浪"形式向前"蠕动"。具有导向、均流、阻料等功能。提高了物料的抛撒均匀性并增加了物料滞留时间和物料的翻转次数,而且每个腔内的每一组打散叶片朝着出料口方向倾斜设置,即在径向位置上有一角度的错位。通过其角度的变化和筒体的旋转,使物料在筒体截面上反复抛落,呈现"瀑布"状下落,在轴向上各排扬料板交叉布置,互为补充,避免了"风洞"和"阶梯撒料",而且起到了一定的破碎作用。增加物料与热气流的接触面积,从而让物料水分快速作废,在烘干机后部(低温区)物料进一步打散并蒸发水分,物料温度也会逐渐下降。物料将充分利用热能蒸发水分后再卸出。
[0011]进一步地,在高温外筒的内壁和高温中筒的外壁之间、高温中筒的内壁和高温内筒的外壁之间均设置有连接板,连接板分别与对应的高温外筒、高温中筒或高温内筒固定。中温外筒的内壁和中温中筒的外壁之间、中温中筒的内壁和中温内筒的外壁之间均设置有连接板,连接板分别与对应的中温外筒、中温中筒或中温内筒固定。低温外筒的内壁和低温中筒的外壁之间、低温中筒的内壁和低温内筒的外壁之间均设置有连接板,连接板分别与对应的低温外筒、低温中筒或低温内筒固定。各个温区的外、中、内筒之间通过连接板进行连接固定,既实现了结构整体的稳定性,也实现了转动时的同步进行。
[0012]进一步地,高温外筒、高温中筒和高温内筒同轴设置。中温外筒、中温中筒和中温内筒同轴设置。低温外筒、低温中筒和低温内筒同轴设置。本烘干设备的筒体部分由多个筒轴水平放置的内中外套筒组成,各筒体均为直筒,这就使通体的截面得到充分利用,其筒体外形总长度与相当的单筒的长度相同,但产量提高100%~200%。
[0013]进一步地,外筒连接有动力装置,动力装置能够推动外筒绕着自身轴线转动。动力装置为现有部件,采用电机驱动,使得外筒能够绕着自身轴线转动,内部的中筒和内筒也随着进行转动,这是市面上能够购买到的。
[0014]进一步地,外筒连接有支撑装置,支撑装置与外筒接触。由于外筒进行转动,需要有足够的空间,所以设置有多个支撑装置,支撑装置包括支架、第一托轮和第二托轮,其中第二托轮固定在外筒的外壁上,并与外筒同轴设置,第一托轮安装在支架上并且能够绕着自身轴线转动,每组支架上第一托轮数量为两个,第二托轮同时与两个第一托轮接触,实现对外筒的支撑,外筒转动更加平稳,这是市面上能够购买到的。
[0015]综上,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设备以其结构紧凑,新颖独特,占地面积小、产量高、热效率高、适应性强、运转可靠、投资省、故障率低等特点,为生物质颗粒企业的原材料烘干提供了一种较理想的烘干设备。
附图说明
[0016]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技术实施例的限定。在附图中:
[0017]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的主视图。
[0019]图3为图2的剖视图。
[0020]附图中的附图标记所对应的名称为:
[0021]1‑
热风进管,2

送料管,3

支撑装置,4

外筒,5

动力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仅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作为对本技术的限定。
[0023]如图1~3所示,本实施例包括内部中空且两端封闭的外筒4,外筒4通过动力装置5提供动力实现转动,利用支撑装置3实现支撑,有足够的空间进行转动。
[0024]外筒外部设置有送料管2和热风进管1,且送料管2和热风进管1与外筒4的一端内部连通,外筒4另一端连接有旋风下料器,旋风下料器位于外筒外部,烘干好的物料由出料经风机抽出,通过旋风下料器将物料与废气分离,废气则由烟囱排出。
[0025]而外筒4依次隔离为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内打散热分区回转式烘干设备,包括内部中空且两端封闭的外筒(4),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筒(4)依次隔离为高温区、中温区和低温区,在高温区的外筒中设置有高温中筒,高温中筒中设置有高温内筒,高温外筒一端与送料管(2)和热风进管(1)连通,高温外筒与高温中筒连通,高温中筒与高温内筒连通,高温外筒内腔、高温中筒内腔和高温内筒内腔均设置有打散叶片,每个腔内的打散叶片朝着出料口方向倾斜设置;在中温区的外筒中设置有中温中筒,中温中筒中设置有中温内筒,高温内筒的一端与中温外筒的一端连通,中温外筒与中温中筒连通,中温中筒与中温内筒连通,中温外筒内腔、中温中筒内腔和中温内筒内腔均设置有打散叶片,每个腔内的打散叶片朝着出料口方向倾斜设置;在低温区的外筒中设置有低温中筒,低温中筒中设置有低温内筒,中温内筒的一端与低温外筒的一端连通,低温外筒与低温中筒连通,低温中筒与低温内筒连通,低温内筒连接有旋风下料器,旋风下料器位于外筒外部,低温外筒内腔、低温中筒内腔和低温内筒内腔均设置有打散叶片,每个腔内的打散叶片朝着出料口方向倾斜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打散热分区回转式烘干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高温外筒的内壁和高温中筒的外壁之间、高温中筒的内壁和高温内筒的外壁之间均设置有连接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学武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市天一元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