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DCMboost变换器及其电流重整形控制方法和控制器技术

技术编号:35511111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09 14:2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DCM boost变换器及其电流重整形控制方法和控制器,属于电力电子技术领域。包括在开关导通阶段,通过对电感电流i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DCM boost变换器及其电流重整形控制方法和控制器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电力电子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DCM boost变换器及其电流重整形控制方法和控制器。

技术介绍

[0002]功率因数校正(PFC)变换器广泛使用在工业应用中,它可以减少设备输入电流的谐波失真,提高变换效率。作为常用的拓扑,升压型PFC变换器具有输入电流纹波小、电路结构简单、输入电压范围大的优点。考虑电感电流的连续性,它具有三种操作模式,分别是:连续导通模式(CCM)、临界导通模式(CRM)和不连续导通模式(DCM)。其中,DCM下的变换器具有电感需求低、电感电流无迟滞、不存在二极管反向恢复问题的优点,非常适合中小功率应用。
[0003]针对DCM工作模式,人们提出了多种控制策略,以提高系统功率因素。其中,无电流传感的平均电流模式(Sensorless Average Current Mode,SACM)可以实现对电感电流的精确控制,且具有电流环路简单,无需电流传感的优点。然而,SACM控制对电感电流模型精度的依赖性较强,因此需要考虑寄生参数对电感电流的影响。
[0004]如图1所示,在SACM控制下的变换器中存在寄生参数致电流失真(Parasitics

induced Current Distortion,PCD)效应,即阻性寄生参数导致的输入电流畸变。SACM控制器本应将输入电流i
in
调整为正弦波。然而,实际电流平均值通常呈凹陷形,降低了功率因素。该现象在实际应用中常常被忽视,且缺乏理论解释。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DCM boost变换器的及其电流重整形控制方法和控制器,旨在提高SACM控制下的功率因素,解决电流凹陷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DCM boost电路的电流重整形控制方法,所述boost电路工作于DCM模式,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7]S1.在不考虑寄生效应的情况下,由线电压v
g
、输出电压v
o
和输入电流幅度I
m
的参考值,推导得出所需的占空比d
1,SS
(ωt);在考虑寄生效应的情况下,求解考虑寄生效应的实际情况中的占空比d
1,res
(ωt),两者相除得到补偿因子K
d
(ωt);
[0008]S2.将所述补偿因子加在SACM控制器的输出端,通过调节占空比抵消PCD效应将输入电流重整形为正弦波。
[0009]进一步地,所述稳态下的占空比为:
[0010][0011]其中,v
o
是输出电压,V
m
输入电压幅值,R是输出负载电阻,T是半线周期,L是储能电感。
[0012]进一步地,实际情况中的占空比d
1,res
(ωt)的求解包括:假设PFC变换器具有单位1的功率因数PF,推导得出等效电阻R
e
。进而得到v1到v
g
的传递函数H(s),这样就得到了线电压v
g
(ωt)。当开关处于导通状态时,通过对电感电流i
L
(t)微分,得到电感电流峰值i
pk
和电感电流的相对阻尼比系数P
damp1
。在开关关闭阶段,同样通过对电感电流i
L
(t)微分。得到占空比d2T和占空比的相对阻尼比系数P
damp2
。通过积分关系得到输出电流均值和电流均值的相对阻尼比P
damp3
。这样就得到了与寄生参数相关的阻尼比系数{P
damp1
,P
damp2
,P
damp3
}。继而,对各阶段的i
L
(t)积分可得失真的输入电流为i
in,dist
(ωt)。考虑寄生电阻的输出电流以P
damp3
的阻尼衰减。通过推导得到I
m
的稳态值。继而得到了可以将i
in,dist
(ωt)调整为I
m
sin(ωt)的占空比d
1,res
(ωt)。
[0013]进一步地,增益补偿因子为:
[0014][0015][0016][0017]其中,P
damp1
是电感电流的相对阻尼比,P
damp2
是占空比的相对阻尼比,P
damp3
是输出电流平均值的相对阻尼比,I
m
是输入电流幅值,V
m
是输出电压幅值,v
g
是线电压,v
in
是输入电压,v
o
是输出电压,d1为稳态下的占空比,i
pk
是电感电流峰值,v
F
是二极管导通压降,R
eq1
是电感ESR(串联寄生电阻)和MOSFET导通电阻之和,即R
eq1
=R
L
+R
ds
;R
eq2
是电感ESR和二极管导通电阻之和,即R
eq2
=R
L
+R
F

[0018]本专利技术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DCM boost变换器的电流重整形控制器,所述Boost变换器工作于DCM模式,所述控制器包括:
[0019]补偿因子获取模块,用于根据预设的电流正弦波,求解理想情况下稳态的占空比d
1,SS
(ωt)以及求解考虑寄生效应的实际情况中的占空比d
1,res
(ωt),两者相除得到补偿因子K
d
(ωt);
[0020]电流重整形模块,用于将所述补偿因子加在SACM控制器的输出端,通过调节占空比抵消PCD效应将输入电流重整形为正弦波。
[0021]本专利技术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DCM boost变换器,所述Boost变换器工作于DCM模式,其包括上述的控制器和功率级电路。
[0022]在SACM控制下,DCM升压PFC变换器中的电阻寄生效应会导致严重的电流失真现象,这种现象会导致电感电流平均值在中间部分通常呈现凹形。它降低了功率因子PF。针对于这种现象,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考虑阻尼效应的电感电流模型。用于分析电流失真效应(PCD)。进一步提出了电流重整形控制方法。这种方法通过略微增加开关周期的占空比,将输入电流重整为正弦波,从而消除电流阻尼效应。进一步提高了功率因子PF。此外,由于补偿增益沿负载电阻变化很小,所以,这种电流重整形控制方法能在较大的工作范围内减小PCD效应。
[0023]通过本专利技术所构思的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对DCM升压型PFC变换器中的PCD效应展开研究。由输入电压、输出电压和占空比的全微分方程,推导出的一种阻尼电感电流模型。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DCM boost变换器的电流重整形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Boost变换器工作于DCM模式,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根据预设的电流正弦波,求解理想情况下稳态的占空比d
1,SS
(ωt)以及求解考虑寄生效应的实际情况中的占空比d
1,res
(ωt),两者相除得到补偿因子K
d
(ωt);S2.将所述补偿因子加在SACM控制器的输出端,通过调节占空比抵消PCD效应将输入电流重整形为正弦波。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稳态下的占空比为:其中,v
o
是输出电压,V
m
输入电压幅值,R是负载电阻,T是半线周期,L是储能电感。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补偿因子为: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补偿因子为: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补偿因子为:其中,P
damp1
是电感电流的相对阻尼比,P
damp2
是占空比的相对阻尼比,P
damp3
是输出电流平均值的相对阻尼比,I
m
是输入电流幅值,V
m
是输出电压幅值,v
g
是线电压,v
in
是输入电压,v
o
是输出电压,d1为稳态下的占空比,i
pk
是电感电流峰值,v
F
是二极管导通压降,R
eq1
是电感ESR和MOSFET导通电阻之和,即R
eq1
=R
L
+R
ds
;R
eq2
是电感ESR和二极管导通电阻之和,即R
eq2
=R
L
+R
F
。4.一种DCM boost变换器的电流重整形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Boost变换器工作于DCM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童乔凌罗雷明闵闰杨冰袁俊刘宁宇吴畅
申请(专利权)人:华中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