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化人行道集水地砖及城市绿化水资源循环利用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5509625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09 14:2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整体化人行道集水地砖及城市绿化水资源循环利用系统,包括斜坡式人行道、行车道和绿化带;所述斜坡式人行道和行车道分别位于绿化带的两侧,斜坡式人行道、行车道与绿化带之间设有路肩;所述斜坡式人行道的高度高于绿化带的高度,绿化带的高度高于行车道的高度;所述绿化带底部设有储水箱,所述行车道与其连接的路肩之间设有下水管道,下水管道的出口与储水箱连通,还包括抽吸管道,所述抽吸管道的吸水端伸入储水箱内,抽吸管道的出水端延伸至绿化带。本发明专利技术将单个的集水砖用钢筋网加以固定,通过钢筋网格的约束力提高人行道路面的整体性,使人行道路面使用寿命延长,此种整体性路面也可以用于广场地砖铺设。此种整体性路面也可以用于广场地砖铺设。此种整体性路面也可以用于广场地砖铺设。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整体化人行道集水地砖及城市绿化水资源循环利用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道路施工
,涉及一种整体化人行道集水地砖及城市绿化水资源循环利用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在大多市区内,人行道上铺设的地砖。人行道路面砖块缺失,砖块碎裂等现象比较多,使路面清洁难度加大、城市容貌变差以及下雨后雨水排水困难。造成人行道路面大量损毁的原因并非路面修建存在质量问题,一般人行道承载力可以应对行人步行对路面造成的压力,但是现实生活中人行道路面不单单只承受来自行人的步行压力,因为城市内用地紧张,导致有车辆停在人行道上,路面长久承受大于设计要求的压力,砖体使用寿命损耗加快。研究发现,加强路面的整体性可以减缓路面破损的速度。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整体化人行道集水地砖及城市绿化水资源循环利用系统,将单个的集水砖用钢筋网加以固定从而提高人行道路面的整体性,使人行道路面使用寿命延长。
[0004]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问题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整体化人行道集水地砖及城市绿化水资源循环利用系统,其特殊之处在于:
[0005]包括斜坡式人行道、行车道和绿化带;所述斜坡式人行道和行车道分别位于绿化带的两侧,斜坡式人行道、行车道与绿化带之间设有路肩;所述斜坡式人行道的高度高于绿化带的高度,绿化带的高度高于行车道的高度;
[0006]所述斜坡式人行道包括上层结构和下层结构;所述上层结构包括多个集水砖组成的人行道路面,所述集水砖包括砖本体,所述砖本体上其中一组相对的两个侧面沿着厚度方向设有至少一个c型凹槽,且两个侧面底部设有斜切面,相邻两个集水砖的斜切面形成一个导流槽,所述导流槽与斜坡式人行道和绿化带之间的路肩垂直;所述砖本体的底面设有横向凹槽和竖向凹槽,横向凹槽和竖向凹槽在砖本体的底面相交;
[0007]与路肩相连接的集水砖,在其靠近路肩的侧面还设有至少一个c型凹槽,且在其靠近路肩的侧面的底部设有斜切面;
[0008]下层结构包括路基,在路基中预埋钢筋网格,钢筋网格的一部分露出路基后与上层防水砖底部的横向凹槽和竖向凹槽相匹配,通过钢筋网格的约束力来提高人行道路面的整体性;
[0009]所述路肩设有多个疏水洞,斜坡式人行道与绿化带之间的路肩的疏水洞与导流槽对应并连通;
[0010]所述绿化带底部设有储水箱,所述行车道与其连接的路肩之间设有下水管道,下水管道的出口与储水箱连通,还包括抽吸管道,所述抽吸管道的吸水端伸入储水箱内,抽吸管道的出水端延伸至绿化带。
[0011]进一步地,上述斜坡式人行道中的路基为不透水且坡度大于3%的水泥砂浆层。
[0012]进一步地,上述路基上表面涂刷纯丙烯酸防水剂,防止雨水渗入缝隙。
[0013]进一步地,上述疏水洞内设有合成纤维球可拆卸过滤网。
[0014]进一步地,上述钢筋网格上涂刷环氧树脂涂层,防止钢筋被导流槽内收集的雨水锈蚀。
[0015]进一步地,上述砖本体为长方体结构,c型凹槽设置在所述砖本体的两个长边对应的侧面,c型凹槽的数量为两个。
[0016]进一步地,上述路肩包括多段路肩本体,路肩本体的长度与集水砖的宽度相同,每个路肩设有一个疏水洞。
[0017]进一步地,上述抽吸管道的出水端连接园林喷头。
[0018]进一步地,上述下水管道的入口与行车道路面齐平,或者下水管道的入口低于行车道路面。
[0019]进一步地,上述下水管道的入口设有合成纤维球可拆卸过滤网。
[0020]本专利技术的优点:
[0021]1、本专利技术将单个的集水砖用钢筋网加以固定,通过钢筋网格的约束力提高人行道路面的整体性,使人行道路面使用寿命延长,此种整体性路面也可以用于广场地砖铺设。
[0022]2、本专利技术中的集水砖在底部之间形成导流槽,人行道路肩设有疏水洞,便于雨水汇集并流入绿化带。
[0023]3、本专利技术采用所述斜坡式人行道的高度高于绿化带的高度,绿化带的高度高于行车道的高度,雨水通过疏水洞流入绿化带后,将用于绿化带中植物日常生长所需,如土壤含水量饱和,在土壤表面形成积水将由靠近车道的下水管道,将多余且过滤后的雨水回收储存到预埋到绿化带地基中的储水箱中,当天气炎热地表温度升高,可由人为控制将储水罐中的雨水通过园林喷头喷洒至绿化带和路面,给绿化带里的植物补充水分,减少路面扬尘,代替洒水车对绿化带和路面的养护工作。
[0024]4、本专利技术实现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实现雨水在城市中自由迁移,为城市实现“海绵城市”的建设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技术支持。
附图说明
[0025]图1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整体化人行道集水地砖及城市绿化水资源循环利用系统示意图;
[0026]图2是图1的立体结构图;
[0027]图3是图2中集水砖铺设的效果图;
[0028]图4是图3的另一个方向视图;
[0029]图5是路肩的立体结构图。
[0030]其中:1是集水砖,2是钢筋网格,3是路基,4是路肩,5是疏水洞,6是绿化带,7是行车道,8是下水管道,9是储水箱,10是园林喷头,11是c型凹槽,12是竖向凹槽,13是横向凹槽,14是斜切面。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专利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专利技术的选定实施方式。
[0032]参见图1、图2,一种整体化人行道集水地砖及城市绿化水资源循环利用系统,包括斜坡式人行道、行车道7和绿化带6。所述斜坡式人行道和行车道7分别位于绿化带6的两侧,斜坡式人行道、行车道7与绿化带6之间设有路肩4。所述斜坡式人行道的高度高于绿化带6的高度,绿化带6的高度高于行车道7 的高度。
[0033]所述斜坡式人行道包括上层结构和下层结构:
[0034]所述上层结构包括多个集水砖1铺设而成的人行道路面。具体地,参见图2,所述集水砖1包括砖本体,所述砖本体上其中一组相对的两个侧面沿着厚度方向设有至少一个c型凹槽11,且两个侧面底部设有斜切面14,相邻两个集水砖 1的斜切面14形成一个导流槽,参见图3。在铺设集水砖1时,使所述导流槽与斜坡式人行道和绿化带6之间的路肩4的长度方向垂直;所述砖本体的底面设有横向凹槽13和竖向凹槽12,横向凹槽13和竖向凹槽12在砖本体的底面相交。参见图3,对于与路肩4相连接的集水砖1,在其靠近路肩4的侧面还要设有至少一个c型凹槽11,且在其靠近路肩4的侧面的底部设有斜切面14,使斜切面与路肩之间形成一个导流通道。
[0035]下层结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整体化人行道集水地砖及城市绿化水资源循环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斜坡式人行道、行车道(7)和绿化带(6);所述斜坡式人行道和行车道(7)分别位于绿化带(6)的两侧,斜坡式人行道、行车道(7)与绿化带(6)之间设有路肩(4);所述斜坡式人行道的高度高于绿化带(6)的高度,绿化带(6)的高度高于行车道(7)的高度;所述斜坡式人行道包括上层结构和下层结构;所述上层结构包括多个集水砖(1)组成的人行道路面,所述集水砖(1)包括砖本体,所述砖本体上其中一组相对的两个侧面沿着厚度方向设有至少一个c型凹槽(11),且两个侧面底部设有斜切面(14),相邻两个集水砖(1)的斜切面(14)形成一个导流槽,所述导流槽与斜坡式人行道和绿化带(6)之间的路肩(4)垂直;所述砖本体的底面设有横向凹槽(13)和竖向凹槽(12),横向凹槽(13)和竖向凹槽(12)在砖本体的底面相交;与路肩(4)相连接的集水砖(1),在其靠近路肩(4)的侧面还设有至少一个c型凹槽(11),且在其靠近路肩(4)的侧面的底部设有斜切面(14);下层结构包括路基(3),在路基(3)中预埋钢筋网格(2),钢筋网格(2)的一部分露出路基(3)后与上层防水砖底部的横向凹槽(13)和竖向凹槽(12)相匹配,通过钢筋网格(2)的约束力来提高人行道路面的整体性;所述路肩(4)设有多个疏水洞(5),斜坡式人行道与绿化带(6)之间的路肩(4)的疏水洞(5)与导流槽对应并连通;所述绿化带(6)底部设有储水箱(9),所述行车道(7)与其连接的路肩(4)之间设有下水管道(8),下水管道(8)的出口与储水箱(9)连通,还包括抽吸管道,所述抽吸管道的吸水端伸入储水箱(9)内,抽吸管道的出水端延伸至绿化带(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整体化人行道集水地砖及城市绿化水资源循环利用系统,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宇铭张贝贝侯子轩王宣博郭海坤平畅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