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类下颌前导矫形装置及构建下颌骨髁突成骨模型的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507815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09 14:2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动物实验用下颌骨矫形技术领域,具体涉及鼠类下颌前导矫形装置及构建下颌骨髁突成骨模型的方法,该前导矫形装置包括:牵引件和矫治件,所述牵引件设于小鼠上颌切牙处,所述牵引件用于挂设弹性件;所述矫治件设于小鼠下颌切牙处,所述矫治件通过弹性件与所述牵引件连接,所述弹性件拉动所述矫治件,以使小鼠下颌前伸;该装置不仅能有效前导小鼠下颌,还能使小鼠下颌持续处于前伸状态,能最佳模拟人佩戴下颌前导矫治器时的状态,解决了其他下颌前导矫形装置前导时间不持续,容易脱落,或佩戴时不利于进食等问题。或佩戴时不利于进食等问题。或佩戴时不利于进食等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鼠类下颌前导矫形装置及构建下颌骨髁突成骨模型的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动物实验用下颌骨矫形
,尤其涉及鼠类下颌前导矫形装置及构建下 颌骨髁突成骨模型的方法。

技术介绍

[0002]下颌后缩不仅影响面部美观,还会导致错畸形,影响患者进食,甚至严重者会使呼 吸道体积减小,引起呼吸障碍。在患儿生长发育高峰期,通过佩戴下颌前导矫治器,可以有 效治疗下颌后缩。但是,关于下颌骨的生长发育仍存在很多未知,通过构建合适的动物实验 模型,是进一步深入探究下颌骨生长发育的基石,更能为进一步治疗下颌后缩提供理论依据。
[0003]目前,涉及下颌前导的实验动物模型主要以大鼠或兔为主,而实验装置往往仅是根据 用于人佩戴的下颌前导矫治器进行改良。但是,由于人类口腔的状况与大鼠或兔存在明显差 异,因此,下颌前导矫形装置往往存在前导时间不持续,脱落率较高,且明显影响实验动物 进食等问题。
[0004]小鼠具有繁殖能力强,价格适中,体积小等优点,此外,小鼠具有良好的基因改造性, 可以模拟几乎人类的任何疾病或状况,使之成为良好的实验动物模型。但是,由于小鼠口腔 体积较小,因而,在口腔内开展实验模型构建的操作难度较大,而在小鼠口腔内安装下颌前 导矫形装置并模拟下颌前导状态的难度则更大。因此,目前没有既能满足适合小鼠口腔佩戴 且前导时间持续,又能满足降低矫治器的脱落率且不影响小鼠进食的下颌前导矫形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专利技术提出鼠类下颌前导 矫形装置及构建下颌骨髁突成骨模型的方法。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鼠类下颌前导矫形装置,包括:
[0007]牵引件,所述牵引件设于小鼠上颌切牙处,所述牵引件通过第一弯制件弯制并形成第一 拉动部与第一固位部,所述第一固位部粘接在小鼠上颌切牙处,所述第一拉动部朝向小鼠口 腔外侧;
[0008]矫治件,所述矫治件设于小鼠下颌切牙处,所述矫治件通过弹性件与所述牵引件连接, 所述弹性件拉动所述矫治件,以使小鼠下颌前伸,所述矫治件通过第二弯制件弯制并形成第 二固位部、连接件和第二拉动部,所述第二固位部粘接在小鼠下颌切牙处,所述第二拉动部 通过弯制连接件的两端形成,所述第二拉动部位于小鼠口内下颌磨牙颊侧牙龈外侧。
[0009]与现有技术相比,该装置不仅能有效前导小鼠下颌,还能使小鼠下颌持续处于前伸状态, 能最佳模拟人佩戴下颌前导矫治器时的状态,解决了其他下颌前导矫形装置前导时间不持 续,容易脱落,或佩戴时不利于进食等问题。
[0010]进一步具体地说,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弯制件的两端端部位于第一拉动部,两个 端部呈交汇紧贴设置,且两个端部均朝向内侧。
[0011]进一步具体地说,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固位部的纵向截面为圆形,且第一固位部 的直径为1.8~2.2mm,所述第一拉动部的纵向截面为椭圆形,且第一拉动部纵向平面的长度 为1.8~2.2mm,第一拉动部横向平面的宽度为0.8~1.2mm。
[0012]进一步具体地说,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二固位部的纵向截面为圆形,且第二固位部 的直径为1.8~2.2mm,所述第二拉动部的纵向截面为圆形,且第二拉动部的直径为 0.8~1.2mm。
[0013]进一步具体地说,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连接件包括双侧第一连接杆和双侧第二连接杆, 且第一连接杆的长度为1.8~2.2mm,第二连接杆的长度为2.8~3.2mm。
[0014]进一步具体地说,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二固位部的横向截面与连接件呈一夹角为 115
°
~125
°
,所述第二固位部的纵向截面与第一连接杆连接处的夹角为115
°
~125
°
,所述第一 连接杆与第二连接杆连接处的夹角为155
°
~165
°

[0015]进一步具体地说,上述技术方案中,双侧所述第一连接杆起始处之间的间距为 2.8~3.2mm,双侧所述第二拉动部之间的间距为6.8~7.2mm。
[0016]构建下颌骨髁突成骨模型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17]步骤一:弯制牵引件与矫治件,将弹性件挂入第二拉动部内;
[0018]步骤二:将小鼠全身麻醉并配制光固化树脂增强型玻璃离子正畸粘接剂;
[0019]步骤三:将牵引件粘接在小鼠口腔上颌切牙处;
[0020]步骤四:将矫治件粘接在小鼠口腔下颌切牙处;
[0021]步骤五:将弹性件向小鼠口腔外侧拉伸,并挂入第一拉动部内,完成下颌前导矫形装置 的安装。
[0022]与现有技术相比,该方法不但便于鼠类下颌前导矫形装置的安装,而且采用光固化树脂 增强型玻璃离子正畸粘接剂能避免牵引件与矫治件的脱落,降低了矫形装置的脱落率,提高 了下颌前导实验的稳定性与成功率;并且在第二固位部与第一固位部粘接在对应的切牙后, 第二拉动部位于小鼠口内下颌磨牙颊侧牙龈外侧,第一拉动部位于小鼠口腔的外侧,使前导 矫形装置不会影响小鼠的进食;此外,由于弹性件持续发挥作用,因此使小鼠下颌持续处于 前伸状态,能最佳模拟人佩戴下颌前导矫治器时的状态。
[0023]进一步具体地说,上述技术方案中,步骤三具体操作为:清洁上颌切牙,待干燥后,第 一固位部蘸取光固化树脂增强型玻璃离子正畸粘接剂,顺着上颌切牙切缘由下往上套入切 牙,调整牵引件在小鼠口腔上颌的位置,使第一拉动部朝向小鼠口腔外侧且摆放对称,之后 采用牙科光固化灯进行光固化反应,使第一固位部粘接在上颌切牙处。
[0024]进一步具体地说,上述技术方案中,步骤四具体步骤为:清洁下颌切牙,待干燥后,第 二固位部蘸取光固化树脂增强型玻璃离子正畸粘接剂,顺着下颌切牙切缘由上往下套入切 牙,调整矫治件在小鼠口腔下颌的位置,使双侧连接件摆放对称,使第二拉动部位于小鼠口 腔下颌第一磨牙颊侧偏龈方,之后采用牙科光固化灯进行光固化反应,使第二固位部粘接在 下颌切牙处。
[0025]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26](1)本专利技术设计的下颌前导矫形装置,不仅能有效前导小鼠下颌,还能使小鼠下颌
持 续处于前伸状态,能最佳模拟人佩戴下颌前导矫治器时的状态,同时解决了其他下颌前导矫 形装置前导时间不持续,容易脱落,或佩戴时不利于进食等问题。
[0027](2)本专利技术设计的下颌前导矫形装置,设计巧妙,便于安装;其中牵引件与矫治件均 可通过澳丝弯制形成,降低了动物实验模型构建的成本。
[0028](3)本专利技术使用的构建下颌骨髁突成骨模型的方法,采用光固化树脂增强型玻璃离子 正畸粘接剂能避免牵引件与矫治件的脱落,降低了矫形装置的脱落率,提高了下颌前导实验 的稳定性与成功率;并且在第二固位部与第一固位部粘接在对应的切牙后,第二拉动部位于 小鼠口内下颌磨牙颊侧牙龈外侧,第一拉动部位于小鼠口腔的外侧,使前导矫形装置不会影 响小鼠的进食;此外,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鼠类下颌前导矫形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牵引件,所述牵引件设于小鼠上颌切牙处,所述牵引件通过第一弯制件弯制并形成第一拉动部与第一固位部,所述第一固位部粘接在小鼠上颌切牙处,所述第一拉动部朝向小鼠口腔外侧;矫治件,所述矫治件设于小鼠下颌切牙处,所述矫治件通过弹性件与所述牵引件连接,所述弹性件拉动所述矫治件,以使小鼠下颌前伸,所述矫治件通过第二弯制件弯制并形成第二固位部、连接件和第二拉动部,所述第二固位部粘接在小鼠下颌切牙处,所述第二拉动部通过弯制连接件的两端形成,所述第二拉动部位于小鼠口内下颌磨牙颊侧牙龈外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鼠类下颌前导矫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弯制件的两端端部位于第一拉动部,两个端部呈交汇紧贴设置,且两个端部均朝向内侧。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鼠类下颌前导矫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位部的纵向截面为圆形,且第一固位部的直径为1.8~2.2mm,所述第一拉动部的纵向截面为椭圆形,且第一拉动部纵向平面的长度为1.8~2.2mm,第一拉动部横向平面的宽度为0.8~1.2m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鼠类下颌前导矫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固位部的纵向截面为圆形,且第二固位部的直径为1.8~2.2mm,所述第二拉动部的纵向截面为圆形,且第二拉动部的直径为0.8~1.2mm。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鼠类下颌前导矫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包括双侧第一连接杆和双侧第二连接杆,且第一连接杆的长度为1.8~2.2mm,第二连接杆的长度为2.8~3.2mm。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鼠类下颌前导矫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固位部的横向截面与连接件呈一夹角为115
°
~125
°
,所述第二固位部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河钢胡筠
申请(专利权)人:南方医科大学口腔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