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类正畸牙移动装置及构建正畸牙移动模型的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440190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03 11:5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动物实验正畸牙移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鼠类正畸牙移动装置及构建正畸牙移动模型的方法,该装置包括弹性件、固定件和夹持件;所述弹性件位于小鼠上颌第一磨牙与切牙之间;所述固定件设于小鼠上颌切牙处,且所述固定件远离切牙的一侧与弹性件连接;所述夹持件设于小鼠上颌第一磨牙处,所述夹持件远离第一磨牙的一侧与弹性件远离固定件的一侧连接,所述夹持件包括第一连接部与两个夹持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两侧的延伸端分别与两个所述夹持部连接,两个所述夹持部卡抱并粘接在第一磨牙牙冠颊侧和舌侧的中部,所述固定件通过弹性件拉动夹持件,以使第一磨牙移动;该装置不易脱落,操作简单,成功率高,适用性广,能避免磨牙牙周炎症的发生。牙周炎症的发生。牙周炎症的发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鼠类正畸牙移动装置及构建正畸牙移动模型的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动物实验正畸牙移动
,尤其涉及鼠类正畸牙移动装置及构建正畸牙 移动模型的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小鼠、大鼠及兔等啮齿类动物是构建正畸牙移动的常用动物模型,常采用上颌第 一磨牙作为实验移动牙,上颌切牙作为实验支抗牙。模型构建装置主要由环绕上颌第一磨牙 的结扎丝、镍钛拉簧及环绕上颌切牙的结扎丝构成,三部分相互连接成为整体,拉动上颌第 一磨牙向近中移动。
[0003]但是,现有装置存在如下问题。首先,由于上颌第一磨牙处的结扎丝主要位于牙颈部龈 方倒凹区,与牙龈紧密接触,长期位于龈沟内,容易引起牙龈炎症,甚至牙周炎症,进而促 使牙槽骨发生吸收。其次,由于上颌第一磨牙处的结扎丝仅靠结扎固位,因此较易出现脱落 的情况,需重新放置整个装置。而目前降低脱落率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在上颌第一磨牙 牙颈部制备浅凹,将结扎丝嵌入浅凹中。但是由于上颌第一磨牙靠近口腔内侧,该操作精细 程度较高,容易误伤牙龈、牙体及牙槽骨,且浅凹深度难以标准均一,因此同样具有较高的 失败率;二是使用玻璃离子粘接剂覆盖在上颌第一磨牙区的结扎丝周围。但是由于结扎丝位 于牙颈部龈方倒凹区,结扎丝周围的粘结剂容易导致细菌残留,进一步增加了牙龈炎症,牙 周炎症,甚至牙槽骨吸收可能性,因此同样并未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再次,由于小鼠口腔体 积较小,操作空间有限,常需在体式显微镜下操作,进一步增加了操作难度。最后,由于结 扎丝需要绕过上颌第一磨牙远中牙颈部,再绕到近中后进行紧结扎,然后再将结扎丝与镍钛 拉簧进行连接,过程较为复杂,时间较长,容易导致小鼠死亡。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专利技术提出鼠类正畸牙移 动装置及构建正畸牙移动模型的方法。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鼠类正畸牙移动装置,包括:
[0006]弹性件,所述弹性件位于小鼠口腔上颌第一磨牙与切牙之间;
[0007]固定件,所述固定件设于小鼠口腔上颌切牙处,且所述固定件远离切牙的一侧与弹性件 连接;
[0008]夹持件,所述夹持件设于小鼠口腔上颌第一磨牙处,所述夹持件远离第一磨牙的一侧与 弹性件远离固定件的一侧连接,所述夹持件包括第一连接部与两个夹持部,所述第一连接部 两侧的延伸端分别与两个所述夹持部连接,两个所述夹持部分别卡抱并粘接在第一磨牙牙冠 颊侧和舌侧的中部,所述固定件通过弹性件拉动夹持件,以使第一磨牙移动。
[0009]与现有技术相比,该正畸牙移动装置由弹性件、固定件和夹持件组成,固定件安放在小 鼠口腔上颌切牙处,夹持件安放在小鼠口腔上颌第一磨牙处,弹性件分别与夹持件、
固定件 连接,固定件通过弹性件拉动夹持件,从而达到移动上颌第一磨牙的效果,并且该装置不易 脱落,操作简单,成功率高,适用性广,能避免磨牙牙周炎症的发生。
[0010]进一步具体地说,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夹持件为一体弯折成型,所述夹持部的端部呈 弯曲状且卡入第一磨牙远中倒凹区。
[0011]进一步具体地说,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弹性件为镍钛拉簧,所述镍钛拉簧靠近第一磨 牙的一端连接有第一拉环,所述镍钛拉簧的另一端连接有第二拉环,其中一个所述夹持部贯 穿第一拉环,以使第一拉环抵至第一连接部。
[0012]进一步具体地说,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固定件为一体弯折成型,所述固定件包括第二 连接部和固位部,所述固位部绕设在两个切牙上,所述第二连接部一端与固位部连接,所述 第二连接部另一端穿设在第二拉环上。
[0013]进一步具体地说,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连接部的纵向截面为弧形结构,所述第一 连接部内侧的横向截面长度为0.4~0.6mm,所述夹持部内侧的横向截面长度为1.5~1.7mm, 两个所述夹持部内侧的纵向截面长度为0.5~0.7mm。
[0014]进一步具体地说,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拉环与第二拉环之间的距离为2.6~2.8mm。
[0015]一种构建正畸牙移动模型的方法,采用鼠类正畸牙移动装置进行构建,包括如下步骤:
[0016]步骤一:将其中一个夹持部贯穿第一拉环,使第一拉环抵至第一连接部处;将第二连接 部任一端穿设在第二拉环后绕设形成闭合;
[0017]步骤二:将小鼠全身麻醉后,在小鼠口腔上颌切牙的牙冠唇面开设凹陷部;
[0018]步骤三:清洁小鼠口腔上颌第一磨牙后,安装夹持部;
[0019]步骤四:清洁小鼠口腔上颌切牙后,根据测力计得到所需牵引力数值从而安装固位部。
[0020]与现有技术相比,该方法具有如下优势:
[0021](1)夹持部的端部呈弯曲状且夹持部端部卡入小鼠口腔上颌第一磨牙远中倒凹区,一 方面增加固位,避免装置的脱落,另一方面远离牙龈,避免引发牙龈炎症,牙周炎症,甚至 牙槽骨吸收可能性。
[0022](2)采用光固化树脂增强型玻璃离子正畸粘接剂,能进一步加固夹持部在第一磨牙牙 冠颊侧和舌侧中部的稳定性,以及固位部在两个切牙上的稳定性,从而进一步避免装置的脱 落。
[0023](3)夹持部卡入小鼠口腔上颌第一磨牙处的操作较为简单,对于构建正畸牙移动模型, 尤其是小鼠正畸牙移动模型更加方便,操作成功率和效率更高。
[0024](4)由于弹性件分别与夹持件、固定件连接的过程均是在小鼠口腔外完成,因此减少 了在小鼠口腔内的操作时间,可以降低小鼠的死亡风险。
[0025](5)该方法以小鼠口腔上颌第一磨牙为例,同样适用于其他啮齿类动物,如大鼠或兔 等。
[0026]进一步具体地说,上述技术方案中,步骤二中,开设凹陷部的方式为:采用牙科手机装 配金刚砂车针在小鼠口腔上颌切牙牙冠唇面的中部进行磨除,形成一凹陷部,凹陷部的深度 为0.2~0.3mm,宽度为0.2~0.3mm。
[0027]进一步具体地说,上述技术方案中,步骤三中,安装夹持部的方式为:用棉签蘸取75% 的酒精清洁小鼠口腔上颌第一磨牙,待牙齿干燥后,将两个夹持部相对方向移动,使两个夹 持部的宽度大于第一磨牙颊舌向宽度,将两个夹持部分别放于第一磨牙牙冠的颊侧和舌侧, 从而使夹持部卡抱在第一磨牙牙冠中部,之后用牙科探针蘸取光固化树脂增强型玻璃离子正 畸粘接剂,涂抹在两个夹持部与第一磨牙牙冠颊侧和舌侧的接触处,避免将光固化树脂增强 型玻璃离子正畸粘接剂与牙龈接触,使用牙科光固化灯进行光固化反应,使夹持部粘接在第 一磨牙牙冠中部。
[0028]进一步具体地说,上述技术方案中,步骤四中,安装固位部的方式为:用棉签蘸取75% 的酒精清洁小鼠口腔上颌切牙,待牙齿干燥后,使用测力计牵拉固定件,从测力计读取到所 需牵引力数值后,维持镍钛拉簧的工作长度不变,将固位部绕设并卡入两个切牙的凹陷部后, 在第二连接部处形成闭合,之后用牙科探针蘸取光固化树脂增强型玻璃离子正畸粘接剂,涂 抹在固位部与切牙的接触处,使用牙科光固化灯进行光固化反应,使固位部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鼠类正畸牙移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弹性件,所述弹性件位于小鼠口腔上颌第一磨牙与切牙之间;固定件,所述固定件设于小鼠口腔上颌切牙处,且所述固定件远离切牙的一侧与弹性件连接;夹持件,所述夹持件设于小鼠口腔上颌第一磨牙处,所述夹持件远离第一磨牙的一侧与弹性件远离固定件的一侧连接,所述夹持件包括第一连接部与两个夹持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两侧的延伸端分别与两个所述夹持部连接,两个所述夹持部分别卡抱并粘接在第一磨牙牙冠颊侧和舌侧的中部,所述固定件通过弹性件拉动夹持件,以使第一磨牙移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鼠类正畸牙移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件为一体弯折成型,所述夹持部的端部呈弯曲状且卡入第一磨牙远中倒凹区。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鼠类正畸牙移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为镍钛拉簧,所述镍钛拉簧靠近第一磨牙的一端连接有第一拉环,所述镍钛拉簧的另一端连接有第二拉环,其中一个所述夹持部贯穿第一拉环,以使第一拉环抵至第一连接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鼠类正畸牙移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为一体弯折成型,所述固定件包括第二连接部和固位部,所述固位部绕设在两个切牙上,所述第二连接部一端与固位部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另一端穿设在第二拉环上。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鼠类正畸牙移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的纵向截面为弧形结构,所述第一连接部内侧的横向截面长度为0.4~0.6mm,所述夹持部内侧的横向截面长度为1.5~1.7mm,两个所述夹持部内侧的纵向截面长度为0.5~0.7mm。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鼠类正畸牙移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拉环与第二拉环之间的距离为2.6~2.8mm。7.一种构建正畸牙移动模型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一种鼠类正畸牙移动装置进行构建,包括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筠李河钢
申请(专利权)人:南方医科大学口腔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