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纱上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505866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09 14:1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经纱上浆装置,其具备上浆槽、回收浆液的回收部、上浆辊、与上浆辊外接的第一挤压辊及第二挤压辊、以及为了在形成于上浆辊与第一挤压辊的外接位置的上方的楔状区域形成浆液积存部而供给浆液的浆液供给装置,上浆槽设置为,能够将上浆辊和/或第二挤压辊浸渍在槽内的浆液中,并且后侧的端壁在前后方向上相比上述上浆辊与第一挤压辊的外接位置位于后侧,该经纱上浆装置能够抑制槽内的浆液的状态恶化。经纱上浆装置在宽度方向上的上浆辊与上浆槽的两个侧壁或一侧的侧壁之间具有接受部,该接受部至少存在于在宽度方向上从侧壁起的一部分的范围且在前后方向上包括浆液积存部的存在范围在内的范围。积存部的存在范围在内的范围。积存部的存在范围在内的范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经纱上浆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经纱上浆装置,该经纱上浆装置具备:上浆槽,其由底板、前后的端壁以及左右的侧壁构成并且贮存浆液;回收部,其包括回收用于上浆后的浆液的回收槽;上浆辊,其卷挂经纱片;第一挤压辊,其以在经纱片的行进方向的上游侧与上浆辊外接的方式设于相对于上浆辊的后侧;第二挤压辊,其以在行进方向的下游侧与上浆辊外接的方式设于相对于上浆辊的前侧;以及浆液供给装置,其为了在形成于上浆辊与第一挤压辊的外接位置的上方的楔状区域形成浆液积存部而供给浆液,其中,上浆槽设置为,能够将上浆辊和/或第二挤压辊浸渍在槽内的浆液中,并且后侧的端壁在前后方向上相比上述上浆辊与第一挤压辊的外接位置位于后侧。

技术介绍

[0002]作为上述的经纱上浆装置,例如有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装置。该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经纱上浆装置具备贮存浆液的上浆槽以及卷挂经纱片且浸渍在上浆槽内的浆液中的第一辊(上浆辊)。并且,在该上浆辊的前侧及后侧分别设有与上浆辊外接的第二辊、第三辊。再有,该经纱上浆装置具备为了在形成于后侧的第二辊与上浆辊的外接位置的上方的楔状区域形成浆液积存部而供给浆液的浆液供给装置。
[0003]在此基础上,该第二辊、第三辊设置为,分别与上浆辊压接。由此,由糊液供给装置供给的糊液内或者在上浆槽的糊液内通过后的经纱片通过各辊与上浆辊之间,从而从该经纱片挤出多余的糊液。因此,该第二辊、第三辊是所谓挤压辊。并且,该经纱上浆装置具备回收用于上浆后的浆液的回收部。而且,用于上浆后的浆液流下到回收部而被回收。此外,在专利文献1的经纱上浆装置中,该回收部包括浆液流下的回收路和回收浆液的回收槽。
[0004]现有技术文献
[0005]专利文献
[0006]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3

96657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0007]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课题
[0008]然而,若经纱片如上所述地在糊液内通过,则在该糊液混入经纱的绒毛、飞花、附着于经纱的油分等异物。因此,一般的经纱上浆装置为了将混入到该浆液中的异物除去,向上浆槽内以及上述楔状区域持续地供给新的浆液而使旧的浆液溢出,从而使异物与该旧的浆液一起排出。
[0009]在此基础上,从上浆槽向槽外溢流出的浆液如上所述地直接流下到回收部并被回收。并且,从形成于上述楔状区域的浆液积存部溢出的浆液也被回收部回收。但是,从浆液积存部溢出的浆液不限定于全部直接流下到回收部,有时一部分也流下到上浆槽内。
[0010]详细而言,上述楔状区域存在于浸渍在上浆槽中的上浆辊与挤压辊的外接位置的上方。因此,上浆槽的侧壁在宽度方向上相比楔状区域(上浆辊、挤压辊)位于外侧。在此基
础上,回收部存在于在俯视时包含上浆槽的范围内。此外,浆液积存部相比上浆槽位于上方,浆液从浆液积存部猛烈地溢出而朝向外侧流下。但是,该流下的糊液未必全部到达上浆槽的外侧,并且,有时也碰到位于外侧的经纱上浆装置的构成部分的壁等而反弹,其一部分有时也流下到上浆槽内。
[0011]于是,若来自浆液积存部的浆液流下到上浆槽内,则在槽内的浆液中,不仅混入因经纱片直接浸渍而混入的异物,还会混入从该浆液积存部流下的浆液内的异物。其结果,混入到上浆槽内的浆液中的异物的量变多,有可能成为无法如设想那样通过如上所述地供给新的浆液来排出异物的状态。而且,若持续无法如设想那样排出异物的状态,则槽内的糊液的状态恶化,有对经纱片的上浆造成不良影响的担忧。
[0012]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上浆槽内的浆液的状态恶化的经纱上浆装置。
[0013]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001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将上述的经纱上浆装置作为前提,其特征在于,在宽度方向上的上浆辊与上浆槽的两个侧壁或一侧的侧壁之间具有接受部,该接受部至少存在于在宽度方向上从侧壁起的一部分的范围且在前后方向上包括浆液积存部的存在范围在内的范围。
[0015]并且,在本专利技术中,也可以为,接受部由与上浆槽以及回收部不同的部件构成。再有,接受部也可以以在宽度方向上存在至上浆槽的外侧的方式设置。并且,接受部也可以构成为具有:倾斜面,其使从浆液积存部溢流的溢流浆液从上方朝向下方流动;引导面,其使溢流浆液的流动朝向上浆槽的外侧;以及限制面,其限制在倾斜面上流动的溢流浆液向上浆槽内流下。
[0016]专利技术的效果如下。
[0017]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经纱上浆装置,该经纱上浆装置在宽度方向上在上述楔状区域与上浆槽的侧壁之间具有至少存在于上述范围的接受部。由此,从浆液积存部流下的浆液由接受部接受,因而该流下的浆液难以侵入到上浆槽内。因此,与现有技术相比,混入到上浆槽内的浆液中的异物的量变少,难以产生混入到槽内的浆液中的异物无法如设想那样排出的问题。而且,其结果,能够抑制上浆槽内的浆液的状态恶化。
[0018]并且,若由与上浆槽以及回收部不同的部件构成该接受部,则对于已设的经纱上浆装置也能够以后续安装的形式应用该接受部。再有,若将接受部以在宽度方向上存在至上浆槽的外侧的方式设置,则能够将由该接受部接受到的浆液更有效地引导至上浆槽的外侧。
[0019]并且,若以具有上述那样的倾斜面、引导面以及限制面的方式构成接受部,则能够有效地限制由接受部接受到的浆液向上浆槽内流下,因此能够更有效地抑制上浆槽内的浆液的状态的恶化。
附图说明
[0020]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经纱上浆装置的侧视简图。
[0021]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经纱上浆装置的俯视图。
[0022]图3是图2的主视图。
[0023]图4是图2的侧视图。
[0024]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其它实施方式的经纱上浆装置的俯视图。
[0025]图6是图5的主视图。
[0026]符号说明
[0027]1—经纱上浆装置,3—上浆槽,4—底板,5—前侧的端壁,6—后侧的端壁,7—侧壁,11—上浆辊,12—支轴,13—第一挤压辊,14—支轴,15—第二挤压辊,16—支轴,17—楔状区域,18—浆液积存部,20—浆液供给装置,22—供给槽,24—供给喷嘴,26—管路,30—供给部,40—回收箱,41—前壁,42—后壁,43—横壁,50—接受部件,51—引导部件,51a—流动部,51a1—矩形部分,51a2—倒角部分,51b—限制部,51b1—倾斜部分,52—安装部件,60—接受部件,61—板状部,62—侧壁部,S—浆液,T—经纱片。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以下,基于图1~图4,对应用了本专利技术的经纱上浆装置的一个实施方式(实施例)进行说明。
[0029]经纱上浆装置1具备贮存浆液S的上浆槽3、卷挂经纱片T且浸渍在浆液S中的上浆辊11、以及与上浆辊11外接的第一挤压辊13及第二挤压辊15。并且,经纱上浆装置1还具备从上方将浆液S供给到上浆辊11与第一挤压辊13的外接位置的浆液供给装置20。该经纱上浆装置1的各构成要素的详细内容如下。
[0030]上浆槽3在俯视时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经纱上浆装置,具备:上浆槽,其由底板、前后的端壁以及左右的侧壁构成并且贮存浆液;回收部,其包括回收用于上浆后的浆液的回收槽;上浆辊,其卷挂经纱片;第一挤压辊,其以在上述经纱片的行进方向的上游侧与上述上浆辊外接的方式设于相对于上述上浆辊的后侧;第二挤压辊,其以在上述行进方向的下游侧与上述上浆辊外接的方式设于相对于上述上浆辊的前侧;以及浆液供给装置,其为了在形成于上述上浆辊与上述第一挤压辊的外接位置的上方的楔状区域形成浆液积存部而供给浆液,其中,上述上浆槽设置为能够将上述上浆辊和/或上述第二挤压辊浸渍在槽内的浆液中,并且后侧的上述端壁在前后方向上相比上述外接位置位于后侧,上述经纱上浆装置的特征在于,在宽度方向上的上浆辊与上浆槽的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奥纯一西出孝之向出充希岛谷孝志
申请(专利权)人:津田驹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