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备待机防点亮功能的照明灯电源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503691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09 14: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电子电路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一种具备待机防点亮功能的照明灯电源电路,包括BUCK电源模块和待机防点亮模块,所述待机防点亮模块包括第二二极管、可控硅光耦、第四二极管、第二电阻和第二电源,第二二极管的阳极接BUCK电源模块的电源正向输出端,第二二极管的阴极与发光二极管的阳极连接,第四二极管的阳极与用于照明的发光二极管的阴极连接,第四二极管的阴极接BUCK电源模块的电源负向输出端,第二电源通过第二电阻与可控硅光耦中的发光二极管的阳极连接,可控硅光耦中的可控硅的两个引脚分别与第二二极管的阳极和第二二极管的阴极连接。采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方案可防止在关灯待机状态下,灯珠出现短暂微微点亮的情况。况。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备待机防点亮功能的照明灯电源电路


[0001]本技术涉及电子电路
,具体涉及一种具备待机防点亮功能的照明灯电源电路。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大部分的LED驱动电源,如果灯具的散热板有接地,灯珠和灯具的散热板自身会产生寄生电容,因此在关灯待机状态下,在电路中会产生一个微弱的漏电流,那么灯珠就会出现短暂的微微亮的情况,客户使用体验感差,而如果灯具的散热板不接地,则又降低了使用安全系数。因此,急需一种在关灯待机状态下,防止灯珠出现短暂微微点亮的电路,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意在提供一种具备待机防点亮功能的照明灯电源电路,以防止在关灯待机状态下,灯珠出现短暂微微点亮的情况。
[0004]一种具备待机防点亮功能的照明灯电源电路,包括BUCK电源模块,BUCK电源模块用于提供额定的输出电压电流,还包括待机防点亮模块,所述待机防点亮模块包括第二二极管、可控硅光耦、第四二极管、第二电阻和第二电源,第二二极管的阳极接BUCK电源模块的电源正向输出端,第二二极管的阴极与发光二极管的阳极连接;
[0005]第四二极管的阳极与用于照明的发光二极管的阴极连接,第四二极管的阴极接BUCK电源模块的电源负向输出端;
[0006]第二电源通过第二电阻与可控硅光耦中的发光二极管的阳极连接,可控硅光耦中的发光二极管的阴极连接在第四二极管的阴极与BUCK电源模块的电源负向输出端之间的线路上,可控硅光耦中的可控硅的两个引脚分别与第二二极管的阳极和第二二极管的阴极连接。
[0007]本技术优选的实施方式在于:所述的BUCK电源模块依次包括第一电源,并联在第一电源两端的第一极性电容,串联在经由第一极性电容滤波的电源电路上的开关管,反向并联在开关管后的电源电路上的第三二极管,以及最后一级由第五电感和第二极性电容构成的谐振电路。
[0008]本技术优选的实施方式在于:所述的开关管为mos场效应管。
[0009]本技术优选的实施方式在于:所述用于照明的发光二极管有多个。
[0010]本技术的原理及有益效果如下:
[0011]开灯时的回路:由第一极性电容、mos场效应管、第三三极管、第五电感、第二极性电容组成的BUCK电路提供额定的输出电压电流,再由第二电源经过第二电阻、将可控硅光耦中的发光二极管导通,进一步使可控硅光耦内部的可控硅导通,从而使得第二二极管导通,电流经过第二二极管、用于照明的发光二极管、第四二极管回到第二极性电容,形成环路,从而稳定工作;电源待机后的回路:第二电源不施加电压,可控硅光耦中的发光二极管
截止,可控硅光耦内部的可控硅关断,无电流经过第二二极管的阳极,所以第二二极管截止,即使灯珠和灯具的散热板自身会产生寄生电容,在关灯待机状态下,回路不通,电路中就不会产生一个微弱的漏电流,因此能消除LED驱动电源在待机状态下第一电源与灯具外壳(外壳接大地)所产生的漏电流。
[0012]通过采用本技术的方案,可防止在关灯待机状态下,灯珠出现短暂微微点亮的情况,可大大提升用户使用体验感,具备实用性。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技术具备待机防点亮功能的照明灯电源电路实施例的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下述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对本技术进行解释说明,并不会对本技术的保护范围起到限定作用。
[0015]本申请的说明书、权利要求书、实施例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者先后次序。
[0016]下面通过优选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
[0017]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第一电源HV、第一极性电容C1、mos场效应管Q1、第三三极管D3、第五电感L5、第二极性电容C2、第二二极管Q2、可控硅光耦U1、第四二极管Q4、第二电阻R2、第二电源VCC、第一发光二极管D1、第二发光二极管D2。
[0018]如附图1所示:本实施例具备待机防点亮功能的照明灯电源电路,包括BUCK电源模块和待机防点亮模块。
[0019]BUCK电源模块是指输出电压小于第一电源HV电压的单管不隔离直流变换电源电路,BUCK电源模块用于提供额定的输出电压电流。本实施例所述的BUCK电源模块依次包括第一电源HV,并联在第一电源HV两端的第一极性电容C1,具体的,第一极性电容C1的正极接第一电源HV,第一极性电容C1的负极接地,串联在经由第一极性电容C1滤波的电源电路上的开关管,所述的开关管为mos场效应管Q1,mos场效应管Q1的漏极连接在经由第一极性电容C1滤波的电源电路上,反向并联在开关管后的电源电路上的第三二极管,具体的是:第三二极管的正极经由第一电阻接地,第三二极管的负极与mos场效应管Q1的源极连接,以及与mos场效应管Q1串联的第五电感L5和并联在第一电源HV最后一级的第二极性电容C2,即第二极性电容C2的正极与第五电感L5一端连接,第二极性电容C2的负极接地。
[0020]本实施例中,第一极性电容C1的作用是:第一电源HV一段时间后,电压降低内阻增大,对电路产生干扰杂波,,接第一极性电容C1可使第一电源HV电压平稳,滤除杂波。第三二极管的作用是:起到保护作用,防止后级电路关闭瞬间,剩余电流对元器件造成损害。
[0021]待机防点亮模块,是指用于照明的发光二极管关闭,而第一电源HV仍一直处于有电的待机状态下,防止用于照明的发光二极管的灯珠出现短暂微微点亮的电路模块。
[0022]所述待机防点亮模块包括第二二极管Q2、可控硅光耦U1、第四二极管Q4、第二电阻R2和第二电源VCC,第二二极管Q2的阳极接BUCK电源模块的电源正向输出端,第二二极管Q2的阴极与用于照明的发光二极管的阳极连接,所述用于照明的发光二极管有多个,本实施
例为两个,具体是第二二极管Q2的阴极与用于照明的第一发光二极管D1的阳极连接,第二发光二极管D2与第一发光二极管D1串联,第四二极管Q4的阳极与用于照明的第二发光二极管D2的阴极连接,第四二极管Q4的阴极接BUCK电源模块的电源负向输出端,第二电源VCC通过第二电阻R2与可控硅光耦U1中的发光二极管的阳极连接,可控硅光耦U1中的发光二极管的阴极连接在第四二极管Q4的阴极与BUCK电源模块的电源负向输出端之间的线路上,可控硅光耦U1中的可控硅的两个引脚分别与第二二极管Q2的阳极和第二二极管Q2的阴极连接。
[0023]本实施例照明灯电源电路的工作原理如下:
[0024]开灯时的回路:由第一极性电容C1、mos场效应管Q1、第三三极管D3、第五电感L5、第二极性电容C2组成的BUCK电路提供额定的输出电压电流,再由第二电源VCC经过第二电阻R2、将可控硅光耦U1中的发光二极管导通,进一步使可控硅光耦U1内部的可控硅导通,从而使得第二二极管Q2导通,电流经过第二二极管Q2、用于照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备待机防点亮功能的照明灯电源电路,包括BUCK电源模块,BUCK电源模块用于提供额定的输出电压电流,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待机防点亮模块,所述待机防点亮模块包括第二二极管、可控硅光耦、第四二极管、第二电阻和第二电源,第二二极管的阳极接BUCK电源模块的电源正向输出端,第二二极管的阴极与发光二极管的阳极连接;第四二极管的阳极与用于照明的发光二极管的阴极连接,第四二极管的阴极接BUCK电源模块的电源负向输出端;第二电源通过第二电阻与可控硅光耦中的发光二极管的阳极连接,可控硅光耦中的发光二极管的阴极连接在第四二极管的阴极与BUCK电源模块的电源负向输出端之间的线路上,可控硅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长江孙异兴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谐振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