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CT取电电路的安装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503656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09 14: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电路安装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CT取电电路的安装结构,包括环形本体以及位于环形本体下部的底座,环形本体上缠绕有互感线圈,在所述底座下部分别设有用于引出互感线圈两条引线的第一引脚和第二引脚,在所述环形本体上还分别缠绕有两根被测试电流连接线,在所述底座上分别设有用于与其中一根被测试电流连接线两端相接的第三引脚和第六引脚,在所述底座上还分别设有用于与另一根被测试电流连接线两端相接的第四引脚和第五引脚。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CT取电电路的器件结构在安装时操作麻烦,PCB板要留较大的空间,使得整体器件安装结构不紧凑,且成本较高的问题。且成本较高的问题。且成本较高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CT取电电路的安装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电子电路
,具体涉及一种CT取电电路的安装结构。

技术介绍

[0002]CT取电电路,也即CT电流互感器主要用于AC电流采样取电。现目前,常见的CT取电电路的器件结构如附图4所示,包括用于缠绕互感线圈的本体A,在本体A中部开有穿线孔,穿线孔用于穿设被测试电流连接线D,被测试电流连接线D穿过穿线孔后,两端分别单独连接在PCB板上,在本体A的下部设有底座B,底座B下部引出两个引脚C。上述CT取电电路的器件结构存在以下不足之处:1、在安装时,需要人工将被测试电流连接线网络穿过穿线孔,操作较麻烦;2、由于在PCB板上需要额外留出被测试电流连接线的安装空间,因此对PCB板而言要留有较大的空间,使得整体器件安装结构不够紧凑,且成本较高;3、在将CT取电电路固定在PCB板上的时候,由于只有两个引脚固定,因此需要辅助进行打胶固定,以免运输等过程中,器件安装不稳定,易松动,不能通过测试。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意在提供一种CT取电电路的安装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CT取电电路的器件结构在安装时操作麻烦,PCB板要留较大的空间,使得整体器件安装结构不紧凑,且成本较高的问题。
[0004]本技术一种CT取电电路的安装结构,包括环形本体以及位于环形本体下部的底座,环形本体上缠绕有互感线圈,在所述底座下部分别设有用于引出互感线圈两条引线的第一引脚和第二引脚,在所述环形本体上还分别缠绕有两根被测试电流连接线,在所述底座上分别设有用于与其中一根被测试电流连接线两端相接的第三引脚和第六引脚,在所述底座上还分别设有用于与另一根被测试电流连接线两端相接的第四引脚和第五引脚。
[0005]本技术优选的实施方式在于:所述的底座分别通过第一引脚、第二引脚、第三引脚、第四引脚、第五引脚和第六引脚固定在PCB板上。
[0006]本技术优选的实施方式在于:在所述底座上位于第一引脚和第二引脚的一侧分别开有第一引线槽和第二引线槽。
[0007]有益效果:第一引线槽和第二引线槽分别用于卡接互感线圈两条引线,以便互感线圈两条引线更加牢固的连接在第一引脚和第二引脚上,不易脱落。
[0008]本技术优选的实施方式在于:在所述底座上位于第三引脚和第六引脚的一侧分别开有第三引线槽和第六引线槽。
[0009]有益效果:第三引线槽和第六引线槽分别用于卡接其中一根被测试电流连接线,以便被测试电流连接线更加牢固的连接在第三引脚和第六引脚。
[0010]本技术优选的实施方式在于:在所述底座上位于第四引脚的一侧和位于第五引脚的一侧分别开有第四引线槽和第五引线槽。
[0011]有益效果:第四引线槽和第五引线槽分别用于卡接另一根被测试电流连接线,以
便被测试电流连接线更加牢固的连接在第四引脚和第五引脚上,并且使得整根被测试电流连接线更加牢固和紧凑的缠绕在环形本体上。
[0012]本技术优选的实施方式在于:在所述底座的下部位于第五引脚和第六引脚之间设有两个凸块。
[0013]本技术CT取电电路的安装结构,具有以下优点:
[0014]1、互感线圈和两根被测试电流连接线均缠绕在环形本体上,相当于一体式结构,相比于需要在PCB板上额外留出被测试电流连接线的安装空间,更节约空间,使得整体器件安装结构更紧凑,降低成本;
[0015]2、无需在将CT取电电路器件安装在PCB板上时,人工穿两根被测试电流连接线,操作更加简便,同时节约人工成本;
[0016]3、第一引脚、第二引脚、第三引脚、第四引脚、第五引脚和第六引脚直接与PCB板连接,工艺更简单;
[0017]4、底座分别通过第一引脚、第二引脚、第三引脚、第四引脚、第五引脚和第六引脚共六个引脚固定在PCB板上,从而使安装更加牢固,无需辅助进行打胶固定,提高安装效率。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CT取电电路的安装结构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技术CT取电电路的安装结构的主视图;
[0020]图3为本技术CT取电电路的安装结构的仰视图;
[0021]图4为现有技术中CT取电电路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下述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对本技术进行解释说明,并不会对本技术的保护范围起到限定作用。
[0023]本申请的说明书、权利要求书、实施例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者先后次序。
[0024]下面通过优选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5]说明书附图1

3中的附图标记包括:环形本体1、底座2、第一引脚3、第二引脚4、第三引脚5、第四引脚6、第五引脚7、第六引脚8、第三引线槽9、第六引线槽10、第四引线槽11、第五引线槽12、第一引线槽13、被测试电流连接线14。
[0026]说明书附图4的附图标记为:本体A、底座B、引脚C、被测试电流连接线D。
[0027]如附图1、附图2、附图3所示:本实施例公开的一种CT取电电路的安装结构,包括环形本体1以及位于环形本体1下部的底座2,环形本体1上缠绕有互感线圈。
[0028]在所述底座2下部分别设有用于引出互感线圈两条引线的第一引脚3和第二引脚4,在所述底座2上位于第一引脚3和第二引脚4的一侧分别开有第一引线槽13和第二引线槽。
[0029]在所述环形本体1上还分别缠绕有两根被测试电流连接线14,在所述底座2上分别设有用于与其中一根被测试电流连接线14两端相接的第三引脚5和第六引脚8,在所述底座
2上位于第三引脚5和第六引脚8的一侧分别开有第三引线槽9和第六引线槽10。
[0030]在所述底座2上还分别设有用于与另一根被测试电流连接线14两端相接的第四引脚6和第五引脚7。在所述底座2上位于第四引脚6的一侧和位于第五引脚7的一侧分别开有第四引线槽11和第五引线槽12。
[0031]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底座2分别通过第一引脚3、第二引脚4、第三引脚5、第四引脚6、第五引脚7和第六引脚8固定在PCB板上,并与PCB板上其他电路连接,本实施例所述的其他电路主要是指位于CT取电电路前一级的被检测网络以及位于CT取电电路后级的差分运算放大器。
[0032]本实施例中,在所述底座2的下部位于第五引脚7和第六引脚8之间设有两个凸块。
[0033]本实施例中CT取电电路的工作原理如下:被检测网络回路,经过CT取电电路第一引脚3输入,经由第二引脚4输出。利用电流、磁场相互转换和互感原理,感应被检测网络不同电流时的磁场并转换成电流电压,因此在CT取电电路中的第三引脚5和第六引脚8之间,或者第四引脚6和第五引脚7之间,会形成一个微小的感应电压。
[0034]如附图4所示,为现有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CT取电电路的安装结构,包括环形本体以及位于环形本体下部的底座,环形本体上缠绕有互感线圈,在所述底座下部分别设有用于引出互感线圈两条引线的第一引脚和第二引脚,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环形本体上还分别缠绕有两根被测试电流连接线,在所述底座上分别设有用于与其中一根被测试电流连接线两端相接的第三引脚和第六引脚,在所述底座上还分别设有用于与另一根被测试电流连接线两端相接的第四引脚和第五引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CT取电电路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座分别通过第一引脚、第二引脚、第三引脚、第四引脚、第五引脚和第六引脚固定在PCB板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代学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谐振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