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腔吸痰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501729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09 14: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双腔吸痰器,包括连接座及双腔管,连接座包括第一连接座及第二连接座,第一连接座上设置第一接口及第二接口,且第一接口与第二接口连通,第二连接座上设置第三接口及第四接口,第三接口与第四接口连通,双腔管包括吸痰管及观测管,第二接口内套接观测管,第四接口内套接吸痰管,观测管的外侧壁抵接吸痰管的外侧壁,第一接口连接观测装置,观测装置用于检测插管深度,第三接口连接痰液收集装置。通过设置相互连接的观测管及吸痰管,在进行插管操作时,通过第一接口上连接的观测装置,观测吸痰管的插管深度及气管内的痰液位置,进行可视化吸痰,有效的降低了操作难度,实现精准插管。实现精准插管。实现精准插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腔吸痰器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设备
,特别涉及一种双腔吸痰器。

技术介绍

[0002]危重症患者因意识障碍、咳嗽反射减弱等原因,容易产生痰液排出困难的问题,痰液滞留在气管导管壁上和气囊上方,形成痰痂,造成气管导管堵塞,如未及时清理,将影响患者有效通气,若痰液吸入肺部,将增加危重症患者肺部感染几率,影响治疗进程。
[0003]为应对上述情况,使患者的气道畅通无堵,在临床中,通过在患者的口腔、鼻腔或气管导管中插入单腔吸痰管,以排出患者体内滞留的痰液。
[0004]但现有的单腔吸痰管不能实现可视化操作,在医疗过程中具有盲目性,医护人员在对吸痰管进行插管操作时,不易控制插入的深度和位置,护理操作难度极大。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腔吸痰器,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单腔吸痰管进行插管时,因不能可视化操作,导致不易控制插管深度,护理操作难度大的技术问题。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0007]一种双腔吸痰器,包括连接座及双腔管,所述连接座包括第一连接座及第二连接座,所述第一连接座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座,所述第一连接座上设置第一接口及第二接口,且所述第一接口与所述第二接口连通,形成第一连接腔,所述第二连接座上设置第三接口及第四接口,所述第三接口与所述第四接口连通,形成第二连接腔,所述双腔管包括吸痰管及观测管,所述第二接口内套接所述观测管,所述第四接口内套接所述吸痰管,所述观测管的外侧壁抵接所述吸痰管的外侧壁,所述第一接口连接观测装置,所述观测装置用于检测插管深度,所述第三接口连接痰液收集装置。
[000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设置相互连接的所述观测管及所述吸痰管,在进行插管操作时,通过所述第一接口上连接的观测装置,观测所述吸痰管的插管深度及气管内的痰液位置,进行可视化吸痰,有效的降低了操作难度,实现精准插管。
[0009]进一步,所述吸痰管远离所述第四接口的一端开设若干通孔,所述通孔与所述吸痰管的内腔连通。
[0010]更进一步,所述痰液收集装置包括负压吸引管、集液盒及调压器,所述负压吸引管的一端套接于所述第三接口内,所述负压吸引管的另一端连接所述集液盒,所述调压器连接所述集液盒,以使所述集液盒内产生负压。
[0011]更进一步,所述第二连接座的外侧壁连接负压控制管,所述负压控制管与所述第二连接腔连通。
[0012]更进一步,所述观测管内设置分隔部,所述分隔部将所述观测管的内腔分隔为观
测腔及输液腔。
[0013]更进一步,所述观测装置包括传输手柄、管芯及观测探头,所述管芯的一端电性连接所述传输手柄,所述管芯的另一端电性连接所述观测探头,所述观测探头置于所述观测腔内。
[0014]更进一步,所述传输手柄包括蓝牙装置,所述蓝牙装置用于连接可视化设备。
[0015]更进一步,所述第一连接座及所述第二连接座由PPS塑料制成。
[0016]更进一步,所述观测管由TPU材料制成。
[0017]再进一步,所述吸痰管由PVC材料制成。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双腔吸痰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双腔吸痰器在第一视角下的部分拆解结构示意图;
[0020]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双腔吸痰器在第二视角下的部分拆解结构示意图;
[0021]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0022]连接座10第一连接座110第二连接座120第一接口111第二接口112第一连接腔113第三接口121第四接口122第二连接腔123负压控制管124双腔管20吸痰管210通孔211观测管220观测腔221输液腔222观测装置30传输手柄310管芯320痰液收集装置40负压吸引管410集液盒420调压器430第一束带50第二束带60
ꢀꢀ
[0023]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技术。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技术的若干实施例。但是,本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技术的公开内容更加透彻全面。
[0025]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设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0026]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技术领
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0027]请参阅图1至图3,本技术实施例中的双腔吸痰器,包括连接座10及双腔管20,所述连接座10包括第一连接座110及第二连接座120,所述第一连接座110固定连接第二连接座120,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座110与所述第二连接座120呈“Y”型结构,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座110及所述第二连接座120 由硬质材料制成,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座110及所述第二连接座120由PPS 塑料制成,在完成连接工作的同时,因其低廉的制作成本,可作为一次性用品,避免了重复使用造成患者的交叉感染。
[0028]所述第一连接座110上设置第一接口111及第二接口112,且所述第一接口 111与所述第二接口112连通,可以理解地,所述第一连接座110的内部形成第一连接腔113,所述第二连接座120上设置第三接口121及第四接口122,所述第三接口121与所述第四接口122连通,可以理解地,所述第二连接座120的内部形成第二连接腔123。可以理解地,所述连接座10还可设置为一体成型结构。
[0029]所述双腔管20包括吸痰管210及观测管220,优选地,所述吸痰管210由软质材料制成,进一步地,所述吸痰管210由PVC材料制成,便于在插管时可实现所述吸痰管210的自由弯折。所述第四接口122内套接所述吸痰管210,所述第二接口112内套接所述观测管220,所述第四接口122内套接所述吸痰管 210,所述观测管220的外侧壁抵接所述吸痰管210的外侧壁,可以理解地,所述观测管220与所述吸痰管210相互连接,优选地,所述观测管220的长度与所述双腔管20的长度一致,以便确认所述吸痰管210的插接深度,进一步地,所述吸痰管210的容积大于所述观测管220的容积。
[0030]所述观测管220内设置分隔部,所述分隔部将所述观测管220的内腔分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腔吸痰器,包括连接座及双腔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座包括第一连接座及第二连接座,所述第一连接座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座,所述第一连接座上设置第一接口及第二接口,且所述第一接口与所述第二接口连通,形成第一连接腔,所述第二连接座上设置第三接口及第四接口,所述第三接口与所述第四接口连通,形成第二连接腔,所述双腔管包括吸痰管及观测管,所述第二接口内套接所述观测管,所述第四接口内套接所述吸痰管,所述观测管的外侧壁抵接所述吸痰管的外侧壁,所述第一接口连接观测装置,所述观测装置用于检测插管深度,所述第三接口连接痰液收集装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腔吸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吸痰管远离所述第四接口的一端开设若干通孔,所述通孔与所述吸痰管的内腔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腔吸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痰液收集装置包括负压吸引管、集液盒及调压器,所述负压吸引管的一端套接于所述第三接口内,所述负压吸引管的另一端连接所述集液盒,所述调压器连接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超舒越李智欣龚艳艳毕蒙蒙
申请(专利权)人: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