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兰州大学专利>正文

博落回提取物(含40%血根碱)的农药组合物及其在防治植物病害上的用途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499450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09 14:0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含有博落回提取物(含40%血根碱)和小分子酚类化合物、植物精油、萜烯类化合物的杀菌组合物,是以活性组分A:博落回提取物(含40%血根碱)和活性组分B:百里香酚、香芹酚、丁香酚、丹皮酚、补骨脂酚;活性组分C:牛至精油、广藿香精油、肉桂精油、山苍子精油、丁香精油、百里香精油、天竺葵精油、大蒜精油、茶树油、菖蒲油、柠檬草精油、丁香罗勒油、莪术油、西印度檀香树精油、紫罗兰精油;活性组分D:紫苏醇、松油醇、柠檬醛、樟脑、桉叶油醇、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博落回提取物(含40%血根碱)的农药组合物及其在防治植物病害上的用途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的农药组合物,是以活性组分A:博落回提取物(含40%血根碱)和活性组分B:百里香酚、香芹酚、丁香酚、丹皮酚、补骨脂酚;活性组分C:牛至精油、广藿香精油、肉桂精油、山苍子精油、丁香精油、百里香精油、天竺葵精油、大蒜精油、茶树油、菖蒲油、柠檬草精油、丁香罗勒油、莪术油、西印度檀香树精油、紫罗兰精油;活性组分D:紫苏醇、松油醇、柠檬醛、樟脑、桉叶油醇、D

柠檬烯为有效成分,适用于防治立枯丝核病菌、油菜菌核病菌,番茄灰霉病菌,小麦赤霉病菌,稻瘟病菌,辣椒疫霉病菌引起的植物病害上的用途。

技术介绍

[0002]随着世界人口的不断增加,粮食安全已经成为最为紧迫的全球性问题之一。植物病害严重影响着粮食的产量和质量。历史上发生过多次由于植物病害大暴发而造成严重经济损失,甚至导致大饥荒的事件,特别是19世纪中期北爱尔兰暴发的马铃薯晚疫病以及20世纪中期孟加拉水稻胡麻叶斑病的大流行都造成数以百万的人口死亡。随着全球气候变化、作物种植方式的改变以及人类迁徙及生活方式的不断变化,新的植物病害不断出现,始终威胁世界粮食安全及人类健康。过去一个多世纪以来,随着现代植物病理学的兴起,人类对植物病害发生的认识及控制都取得了极大的进步。作物真菌病害在世界范围内严重威胁粮食安全、食品安全和生态安全,在人类历史上曾多次引发大饥荒和生态灾难。随着新的真菌病害不断涌现、国际贸易频繁加剧危险性病害扩散、全球气候变化引发病害流行成灾及病原真菌抗药性问题突出等因素,创建新型、高效、环境友好的作物真菌病害的绿色防控技术体系迫在眉睫。
[0003]天然产物一直是药物研发中的重要来源。在过去的二十几年中,超过1/3的FDA批准上市药物为天然产物及其衍生物。相比于化学合成分子,天然产物具有一些独特的性质,比如结构复杂度更高,骨架更加新颖,类药性更好等。因此,天然产物是一个值得关注的宝库,对于药物获得有巨大潜力。
[0004]生物碱作为一类重要的天然产物,其数量众多,结构类型复杂。大多数生物碱具有各种显著的生理活性,例如小檗碱、药根碱、黄连碱和巴马汀,这4个异喹啉类生物碱都具有广谱的抗菌活性。随着对生物碱化学和生物学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具有抑菌、杀菌活性的生物碱类化合物被发现。在抗生素被广泛使用,耐药菌增多的今天,开发研制新的抗菌药物已成为全世界关注的问题,源于自然界的生物碱类化合物资源丰富、抗菌谱广,对包括耐药菌在内的菌株抗菌效果良好。基于生物碱的直接抗菌作用或协同抗菌作用,从多样性的生物资源中分离和筛选具有抗菌活性的生物碱先导化合物,对研发抗菌新药尤其是抗耐药菌新药具有深远的意义。
[0005]博落回[Macleaya cordata(willd.)R.Br.]是罂粟科博落回属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全属共两种,即博落回和小果博落回[Macleaya microcarpa(Maxim)Fedde]。博落回是一种富含生物碱的传统中药材,又名“号筒杆”,在我国分布广泛、资源丰富。博落回植物中
主要的生物活性物质为异喹啉类生物碱,如血根碱、白屈菜红碱、原阿片碱、别隐品碱等,具有抗微生物、杀虫、抗病毒、抗炎、抗肿瘤、改善肝脏功能、增强免疫力等多种生物学活性。
[0006]酚类化合物是指结构中含有酚羟基的一类化合物,包括天然和化学合成的酚类物质。天然酚类化合物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在植物中最常见,这些化合物结构中常含有多个酚羟基,又被称为多酚类化合物。多酚类化合物分子结构中的酚羟基易发生取代反应,并能吞噬自由基,因此具有优异的抗氧化活性。此外,已报道的多酚类化合物的药理活性还包括抗炎、抗菌、抗病毒及抗肿瘤作用。酚类化合物在植物中广泛地以游离态和结合态存在,不同存在形态的酚类化合物具有相似的生物活性,然而却表现出不同的生理活性。全面分析植物酚类化合物有助于科学开发其潜在的增效作用。
[0007]植物精油是一类从高等植物体花、茎、叶、果实等不同部位提取的次生代谢产物,油状液体,具有脂溶性、挥发性以及特殊的芳香气味,可以根据其组分在薄层板上的迁移距离及颜色外观检测植物精油的活性成分,主要是由萜烯、醛类、脂类、醇类等化学分子组成。研究发现精油中的一些有效成分与抗生素的有效抗菌成分化学结构非常相似,比如青霉素的有效抗菌成分和精油中常见的香叶醇、芳樟醇、柠檬烯的结构非常相似,而目前对精油杀菌的研究也主要在于使这些亲脂性物质,破坏细胞壁和细胞膜遭到破坏,损伤DNA、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破坏菌丝和孢子,抑制能量代谢途径,诱导氧化应激反应及抑制真菌合成毒素的路径。植物精油源于自然,具有良好的抗菌活性,可以在17000种植物中提取得到,并且在病原微生物中产生耐药性的风险较低。近年来,国内外许多专家学者通过实验证明了植物精油对真菌的生长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是目前最有前景的抑真菌剂之一。
[0008]植物精油的不同成分之间可以相互作用,以提高抗真菌的功效。当一种或两种化合物组合的效果大于各组分单独效果之和时,称之为协同作用。已有多项研究表明植物精油及其活性成分之间组合的抗真菌活性显著优于单一组分,可以应用于研发新型的抗真菌剂,同理,精油亦可用于同其它有效成分之间的协同增效研究。
[0009]萜烯,它是自然界广泛存在的最大天然产物家族。植物开花后会直接产生高浓度的萜烯,萜烯的基本分子结构是一个异戊二烯单元,大多数的柑橘类精油和针叶树精油都含有大量的萜烯。单萜几乎存在于所有的精油中并具有不同的活性,大多数的单萜可抑制毒素的累积病可协助肝肾清除体内的毒素。有些单萜具有防腐,抗菌,激发,较弱的镇痛和祛痰的效果;另外一些萜烯则可抗真菌,抗病毒,抗组胺,抗风湿,抗肿瘤(抑制生长,抗癌),降低血压,杀虫,通便。
[0010]通过大量试验发现,将博落回提取物(含40%血根碱)和小分子酚类化合物、植物精油、萜烯组合应用,对立枯丝核病菌,油菜菌核病菌,番茄灰霉病菌,小麦赤霉病菌,稻瘟病菌,辣椒疫霉病菌具有显著的增效作用。其在提高防效的同时,还可减少用药量。目前,尚无关于博落回提取物(含40%血根碱)和小分子酚类化合物、植物精油、萜烯组合应用的相关报道。

技术实现思路

[001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含博落回提取物(含40%血根碱)和小分子酚类化合物、植物精油、萜烯的杀菌剂组合物,用于防治立枯丝核病菌、油菜菌核病菌,番茄灰霉病菌,小麦赤霉病菌,稻瘟病菌,辣椒疫霉病菌的用途。
[001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
[0013]一种含博落回提取物(含40%血根碱)和小分子酚类化合物、植物精油、萜烯的杀菌剂组合物,包括活性组分A与活性组分B、活性组分C、活性组分D,所述活性组分A为博落回提取物(含40%血根碱),所述活性组分B为小分子酚类化合物,活性组分C为植物精油,活性组分D为萜烯类化合物,活性组分A与活性组分B、C、D的质量份数比为1:1,1:5,1:10,1:20,1:30,1:40,1:50,1:100,1:200等不同比例。...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含有博落回提取物(含40%血根碱)和小分子酚类化合物、植物精油、萜烯类化合物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以博落回提取物(含40%血根碱)和百里香酚、香芹酚、丁香酚、丹皮酚、补骨脂酚、牛至精油、广藿香精油、肉桂精油、山苍子精油、丁香精油、百里香精油、天竺葵精油、大蒜精油、茶树油、菖蒲油、柠檬草精油、丁香罗勒油、莪术油、西印度檀香树精油、紫罗兰精油、紫苏醇、松油醇、柠檬醛、樟脑、桉叶油醇、D

柠檬烯为有效成分。活性组分A博落回提取物(含40%血根碱)与活性组分B、C、D的质量份数比为1:1,1:5,1:10,1:20,1:30,1:40,1:50,1:100,1:200等不同比例。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映前赵文斌张智军吴天琳贺颖慧刘丹阳周芯羽黄炜光杨程杰张保琪
申请(专利权)人:兰州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