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十倍体草莓的诱导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5497085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05 16:56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生物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十倍体草莓的诱导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吸干五倍体草莓的茎尖残留的水分后,放入含有浓度为100m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十倍体草莓的诱导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生物
,具体涉及一种十倍体草莓的诱导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草莓为蔷薇科(Rosaceae)草莓属(Fragaria)多年生浆果类果树,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目前育种者们往往追求果实的大小和产量,以至于栽培草莓的遗传背景逐渐变得狭窄,使得现代大部分品种丧失了一些野生种原有的特征,如芳香物质含量高、抗氧化物含量高、抗病性强等(Mar
í
a Urrutia,Jos
éꢀ
L.Rambla,Konstantinos G.Alexiou,Antonio Granell,Amparo Monfort.Genetic analysis of the wild strawberry(Fragaria vesca)volatile composition[J].Plant Physiology and Biochemistry,2017(10):99

117.)。为了提高栽培草莓的品质和抗性,可以利用不同野生草莓资源的特点和优势,以其作为亲本,发挥其在育种上的较大潜力(Ruixue Guo,Li Xue,Gangjun Luo,Ticao Zhang,Jiajun Lei.Investigation and taxonomy of wild Fragaria resources in Tibet,China[J].Genet Resour Crop Evol,2018(2):405

415.)。r/>[0003]目前生产上的草莓主栽品种是八倍体草莓品种,例如

红颜



甜查理



章姬

等,全世界公认的草莓属26个种,其中就有16个种为二倍体野生草莓种,较栽培草莓而言具有优良抗逆性、抗病性、芳香性,以及较高的固形物含量等优良特性,在育种上具有较大潜力(Qin Qiao,Patrick P.Edger,Li Xue,La Qiong,Jie Lu,Yichen Zhang,Qiang Cao,Alan E.Yocca,Adrian E.Platts,Steven J.Knapp,Marc Van Montagu,Yves Van de Peer,Jiajun Lei,Ticao Zhang.Evolutionary history and pan

genome dynamics of strawberry(Fragaria spp.)[J].PNAS,2021:118(45)e2105431118)。利用种间杂交技术和染色体加倍技术可以将低倍性野生草莓所含的优良基因资源转移到栽培草莓中,草莓高倍体育种是最快和最有效的产生新品种的育种方式,培育出高倍体草莓新类型、新品种或加快育种进程的可杂交优系。利用八倍体栽培草莓种与二倍体野生草莓种进行种间杂交可以得到五倍体草莓,但是五倍体在生物遗传上表现出育性很差或完全不育,因此需要解决该问题获得育性良好草莓新种质才能加以利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十倍体草莓的诱导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5]S1、吸干五倍体草莓的茎尖残留的水分,放入含有浓度为100mg
·
L
‑1‑
400mg
·
L
‑1的氟乐灵的培养基中处理;
[0006]S2、将进行S1处理过的茎尖冲洗、吸干后接种于MS+4.0g
·
L
‑1琼脂+30g
·
L
‑1蔗糖的培养基中培养;
[0007]S3、培养至茎尖长到2片叶子的时候,将每一个茎尖作为一个株系转入到MS+0.5mg
·
L
‑1BA+4.0g
·
L
‑1琼脂+30g
·
L
‑1蔗糖的培养基中做单独培养。
[0008]优选的,S1中五倍体草莓为八倍体栽培草莓和二倍体野生草莓杂交得到的五倍体
草莓。
[0009]优选的,所述氟乐灵的浓度为200mg
·
L
‑1或400mg
·
L
‑1。
[0010]优选的,S1中的培养基包括成分为MS+30g
·
L
‑1蔗糖的液体培养基或成分为MS+4.0g
·
L
‑1琼脂+30g
·
L
‑1蔗糖的固体培养基。
[0011]优选的,当为液体培养基时,处理时间为10

48h。
[0012]优选的,处理的条件为:温度25℃、避光条件下、恒温摇床转速120rpm。
[0013]优选的,当为固体培养基时,处理时间为10

30d。
[0014]优选的,S2中的培养条件为:温度25℃、2000lx光照16h。
[0015]优选的,所述茎尖长度为0.5~0.8mm。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7]1、本专利技术将八倍体栽培草莓丰香与二倍体野生草莓五叶白果杂交,得到了不结果的五倍体草莓。此技术利用了二倍体草莓野生种质资源,用于栽培草莓新品种选育,拓宽了遗传背景,使得不结果的五倍体草莓种间杂种经过氟乐灵药剂处理之后得到十倍体草莓植株,并能成功结出果实,获得了可以结果的新种质;
[0018]2、本专利技术用200mg
·
L
‑1氟乐灵液体培养基处理五倍体种间杂种48h,诱导效果好,植株长势快、受到的毒害作用小,诱导率为21.67%;
[0019]3、本专利技术用固体培养基药剂处理方法中400mg.L
‑1氟乐灵固体培养基处理五倍体种间杂种10d,诱导效果好,诱导率最高为25.00%。
[0020]附图标记
[0021]图1为本专利技术流程图;
[0022]图2为液体培养基药剂处理组培苗生长60d(1)和180d(2)生长速度观察图;其中,培养条件分别为A:200mg
·
L
‑1处理48h;B:200mg
·
L
‑1处理20h;C:200mg
·
L
‑1处理10h;D:150mg
·
L
‑1处理48h;E:150mg
·
L
‑1处理20h;F:150mg
·
L
‑1处理10h;G:100mg
·
L
‑1处理48h;H:100mg
·
L
‑1处理20h;I:100mg
·
L
‑1处理10h;
[0023]图3为固体培养基药剂处理组培苗生长60d(1)和180d(2)生长速度观察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十倍体草莓的诱导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吸干五倍体草莓的茎尖残留的水分,放入含有浓度为100mg
·
L
‑1‑
400mg
·
L
‑1的氟乐灵的培养基中处理;S2、将进行S1处理过的茎尖冲洗、吸干后接种于MS+4.0g
·
L
‑1琼脂+30g
·
L
‑1蔗糖的培养基中培养;S3、培养至茎尖长到2片叶子的时候,将每一个茎尖作为一个株系转入到MS+0.5mg
·
L
‑1BA+4.0g
·
L
‑1琼脂+30g
·
L
‑1蔗糖的培养基中做单独培养。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十倍体草莓的诱导方法,其特征在于,S1中五倍体草莓为八倍体栽培草莓和二倍体野生草莓杂交得到的种间杂种五倍体草莓。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十倍体草莓的诱导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氟乐灵的浓度为200mg
·
L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薛莉雷家军樊娇娇马迎杰季艺王冲武建赵珺郑洋毕晓颖张伟邓小敏
申请(专利权)人:沈阳农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